科大讯飞今日回应:从没讲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的是人机耦合的模式,机器当前水平还代替不了同传,人机耦合才是未来发展之道。

  当日14时许,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江涛向财视传媒回应称: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十几个嘉宾演讲中,除了三个是由人工同传的语音撰写,探索人机耦合模式的,其余的全部由机器全自动转写。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凡是机器全自动转的,都是中英文全屏显示,凡是人工同传转写的,只显示一个语种。

  同时,江涛附带了科大讯飞公众号一篇题为《科大讯飞:拒绝神化 人工智能技术需踏实前行

  》文章。文章称,“人机协同、人工智能+行业,才是未来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做成的。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需要‘被神化’。技术发展乃至产品化有其自身发展曲线,从技术走向市场,一定是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走向成熟。”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知乎账号为Bell Wang的同传员,在知乎发文揭发科大讯飞用人类翻译冒充AI。

  在20日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Bell Wang和女搭档为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做现场同传。

  第一位外国嘉宾是日本科学院院士福田敏男(Toshio Fukuda)教授。Bell Wang发现大屏幕两侧下方都有字幕,左侧是中文,右侧是英文。且两侧的字幕上都带有讯飞听见的logo。

  他称,译文中“就是猿猴的移动”这句话里的“就是”这种词,机器翻译是不能说的,是同传译文在顺句驱动时用于联系语句用的;女搭档的英译汉译文中的“步态”一词出现在屏幕上是“不太”;Bell Wang汉译英译文中有“Davos Forum”(达沃斯论坛)出现在屏幕上是“Devils Forum”(魔鬼的论坛)。

  在下午时分,女搭档发现这个会议在知领直播的页面上,写明了科大讯飞的“智能翻译”,而且知领直播中的同传,不是他们二人的原音,而是用机器声音朗读二人的翻译文稿。

  Bell Wang在文中声明,科大讯飞事先前没有告知他和搭档会场有语音识别的字幕,也没有告诉他们直播的同传是机器朗读二人翻译文稿,没有征得二人同意就冒名使用了他们的翻译成果,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

  随后,Bell Wang的声明迅速得到了更多的同声传译员的声援。

  根据《伯尔尼公约》,会议口译员的现场同传属于翻译作品,著作权属于译员本人,同传译员享有《公约》所规定的专有权利。绝不可以在口译员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录音和二次利用。

  在未来的某一天,机器同传极有可能实现人工同传的一些基本功能,对于同传界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把行业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但是这次科大讯飞事件,已经不再是谁抢谁饭碗的事了,关乎的是一个企业的诚信,也让大家更关注译员们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了。

  风波尚未过去,科大讯飞官方还需拿出更有说服力的回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