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化瘀去痛、大众创业到新业态、新模式,这是一种怎样的革新?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面对经济新常态,九原区牵住动力“牛鼻子”、找准活力突破口,提速发展始终紧扣改革创新主旋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力。

具体如何落实?

收获成效如何?

小编这就带你去一探究竟!

化“瘀点”去“痛点”

要想让经济发展动能发挥到最大化,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化解经济“瘀点”,破解经济发展的“痛点”。

受市场、技术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九原工业园区有多家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些闲置的“僵尸企业”与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格格不入。为此,九原工业园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园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方案》,开展“腾笼换鸟”工作, 清理整顿闲置土地,努力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向土地要效益。通过摸底、招商及合并重组、资产并购、项目转型等方式,已完成了6家企业的清理转型,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摒除“装在篮子里都是菜”的思想,九原区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对先期引进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企业,通过“搬迁、转产”等方式逐步退出,让“高精尖”和“新材料”项目顺利落地,为园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按照投资强度、规模效益等指标,推行“一次预留,分批供地”的土地供应方式,杜绝走入“圈而不建”、“圈大建小”、“建而未用”的死循环,形成“收储—开发—供地—收益—收储”的良性循环。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毕业了,去创业!”“老家机会也不少,回乡创业去!”“科研人员可以带着项目创办企业,我想试一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迎来黄金时代。

▲君诚

▲田禾

九原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区新增专利37件。认真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累计申报科技项目9项。为君诚、田禾等企业争取科技项目资金110万元,保证企业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发放贷款

全区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绿海浩康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开展了彩叶榆研发合作。积极探索创业园特色品牌,新认定区级创业园6家。继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受益面,上半年共发放创业贷款2800万元,创业培训1185人,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造血式”扶持创业功能和创业培训的倍增效应。

新业态 新模式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九原工业园区实施重点项目23个,其中新建项目20个,续建项目3个,共涉及总投资307亿元。

▲卡乐思稀土环保颜料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希望碳素

∆  中天电子铜箔项目

目前,已开工项目13个,开复工率达到56.5%。截至上半年,杉杉科技、浦景化工、聚能祥化工、华光金属、君诚管业、碳素二期、卡乐思环保颜料、龙海稀土等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

▲九原物流园

截止9月初,九原公铁海铁国际物流园已投入使用,多式联运大厦全面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已基本竣工。九原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紧盯消费升级、科技进步、产业变革等新趋势、新机遇,加快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在九原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小编有话说:

“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却继续向前。”九原的深化改革既要如骏马一般奋蹄疾驰,更要有负重骆驼跋山涉水的韧性。勇立改革潮头,一任接着一任干;革故鼎新,一点一滴成就改革大业。春天播撒的“种子”,必将收获九原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九原,加油!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刘亦然

编辑:张鹏飞

责任编辑:潘峰

关注九原发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