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人

我们知道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大军第一次与努尔哈赤八旗军之间的正面对决,当时兵精马壮的明朝大军本有机会将八旗军一举荡平,但因主帅无能却落得了兵败丧师的结果,使得明朝一战即丧失了对后金军的战略进攻能力。

而这个主帅就是萨尔浒之猪——杨镐。下面就来扒扒这个白痴将军。

杨镐,文人出身,1580年考上进士,当过几年小官,后来阴差阳错的到了边关任职。在此期间杨大人跟着边将们出塞抄过蒙古人老窝,此后开始发迹。

到了抗日援朝战争的时候,这个并没有担任主将经历的文人却受到万历的赏识(前不久还败于蒙古人)担任了经略援朝军务的大帅。

杨在边关时与李如梅辽东军交好,而轻视南军。当时明军在朝鲜处于完全的主动,杨下令4万大军分三路进攻加藤清正防守的蔚山城。本来日军猝不及防,先败于野战再败于壁垒,第三栅即将被明军攻占时,杨大人说如梅还没来呢,鸣金收兵!

结果丧失了夺取蔚山城的最好时机,之后明军久攻不下且遭到大批日本援军的袭击,杨慌乱之中竟弃众军而逃,使得明军损伤2万之众,倒与日后淮军跑跑将军叶志超颇为相像。

战后杨镐还谎报军情称仅损伤100余人,这样的统帅早就应该斩首,但万历这个奇人却不仅将其留了下来还在1619年让其当上了剿灭后金的统军大将。

当时的明军可谓精锐云集: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出精兵3万;陕西边军出2.5万骑兵;浙军4000;西南土司军7000;其他军镇精兵2万,此外还有叶赫女真1.3万人和朝鲜军1万余人助战。总兵力11万人,对外号称47万。且统兵的杜松、马林、刘綎等均为久经战阵之将。

此战明朝廷认为十日可胜,杨大将军也是打了包票。可诸将官却表示粮饷不够,士无战心;部队刚集结,针对性培训和熟悉还需一段时间。

但杨镐立功心切,把这些合理的理由全部否决,而且又拿出当年打蔚山的分兵之策,11万人还兵分4路。要知道当时后金军拥有6万骑兵,分兵之后明军任何一路都是后金军的对手。

之后后金也的确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使得明军四路败亡三路,杨大帅则是坐观军败,毫无作为。

萨尔浒之战的失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第一:明军可以集结的机动打击部队丧失殆尽十万精锐沦亡45800余人、文武官吏死者达310人,丢失马、骡、骆驼等兽2.8余匹,损失火器大小枪炮2万余件,精英尽失。

而后金军则信心大振,且得到了明军遗弃的大批军械物资,尤其是此战后后金军掌握了东北的主动权,使得其拥有了一个完整的稳定区域和根据地,可以与明军长期抗衡。

第二:明军精锐部队的丧失使得国家为之震动,之后开始增加大批苛捐杂税,当时恰逢自然灾害横行,大批税负的增加最终官逼民反,造成了中原腹地持续多年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的爆发又使得明朝再加税养兵,如此陷入恶性循环,而到后来明也是亡于农民军之手非八旗军。

试想假如萨尔浒之战时明军能有比较靠谱的统军之将,那么后金至少不会崛起的那么迅速,而明朝内地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也不会迅速蔓延开来,杨镐实乃大明覆灭的一大罪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