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秋假期去哪玩?我选杭城这5条老巷~

江南的巷子是白墙黑瓦、木窗阁楼、庭院水井.....无论城市发展如何迅猛,它们都是最地道,最鲜活的存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旧时的小巷子渐渐淡出视线,你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可它们还在那里,存着独属杭州的那一份记忆。

十五奎巷

十五奎巷,全称周衙弄北十五奎巷,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与城隍楼牌巷相通。宋曾名竹竿巷,属长庆坊。

十五奎巷名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巷徽州会馆内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另一说,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

大塔儿巷

杭州大塔儿巷东起皮市巷,西接下华光巷,与小塔儿巷形成丁字形。因毗邻觉苑寺,寺内有城心塔(含位居城市中心之意),巷由此得名。1966年改名为灯塔巷,1981年恢复旧名。

20世纪20年代,我国现代诗人戴望舒曾居于大塔儿巷,他创作的《雨巷》成为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白马庙巷

白马庙巷,在紫阳(瑞石)山麓,南起严官巷,北折东与中山南路相接(邻太庙巷)

宋称粮料院巷,属寿域坊。南宋时,建白马庙,故名。白马庙祭祀“白马”,当时传说“泥马渡康王”的神话:宋高宗赵构未当皇帝时为康王,被金兵追杀至江边,有白马渡他过江,至此地饮井水化为泥,原来此马乃彼岸庙中泥马。现白马庙已不存在,巷名依旧。

小营巷

小营巷是一条深陷于城市腹地的古巷,漫步小巷,走过一个个墙门,仿佛进入时间隧道,不经意间就会寻觅到城市曾有的足迹。

清光绪时,官书局曾设于此据《杭州与西湖史话》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三十一日,太平军二次攻克杭州后,镇守杭州的太平军主将听王陈炳文,在此设指挥部,俗称听王府。小营巷即因曾为太平营地而得名。

蔡官巷

蔡官巷位于云居山下,南起四宜路,北至清波街。很少人知道,一代才女林徽因出生在杭州。

明代有一姓蔡的武将居于此,故称蔡官儿巷、蔡市头巷。民国时称蔡官巷。1966年改名群力巷,1981年恢复旧名。旧时巷内有铜佛寺,后改称如意庵,今已不存。

杭州老巷

秋天的巷子是最有味道的巷子

秋风习习,秋叶飘落

小长假不用挤热门景点

古旧的巷子加上橙黄的落叶

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杭州味道

注:图文综合来自杭州历史建筑(ID:hzlsjz)、上城区风景旅游局、浙江旅游(ID:zjly_057112301)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杭州移动观点,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处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