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宣宗倚重的宰相,是白居易的从弟白敏中。宣宗即位后,也想让白居易为相,结果却得知他已经病逝好几个月了,而白敏中在朝。


不可言宣唐宣宗: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知道么?


1


万寿公主怎么也想不到,就因为在慈恩寺看了一场戏而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父亲罚站,他看都不看她一眼,而是骂了一句:

岂有小叔子病了不去探视,而去看戏的?!

在这之前,他还扔下一句话: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士大夫都不想与我家通婚,确实是有原因的。

万寿公主哪见过这阵仗,一下子吓哭了,只有流涕请罪。好在她再没有受到什么处分,而是被送回家。

这位骂她的人,就是公主的父亲,人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

万寿公主的驸马是起居郎郑颢,出身荥阳郑氏,是中国由汉至唐时期北方著名士族,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李唐依靠关陇集团建国,对占据文化高地的山东士族多采取拉拢姿态。然而山东士族似乎并不买账,始终瞧不起出身军旅的李氏,在联姻的问题上一直不够积极。因此,能与如此高门联姻,对皇家来说也是一种荣幸。

宣宗作为帝王,却没有给子女帝王应有的待遇。万寿公主出嫁,没有用张扬的银车,而用了铜车。临行前,谆谆告诫公主:恪守妇道,不得欺辱夫家,不得干政。

被教训了一顿后,万寿公主再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其他皇亲国戚也谨守礼法,不敢逾越。

以上,不过是唐宣宗李忱治国的小小浪花。

2


820年,43岁的唐宪宗李纯暴死,十四年的元和中兴时代宣告结束。元和中兴是10岁的李忱能看到的最好的时代,复兴和超越它,成为李忱一生的梦想。

然而,宪宗死后,皇位并不属于他。李忱是十三子,在他前面,是已被定为太子的三子李恒,这就是历史上的唐穆宗。穆宗在位4年后去世,在接下来的20多年中,李忱的三个侄子:敬宗、文宗、武宗相继在位。

尴尬的是,李忱虽然是叔叔,却只比敬宗、文宗小1岁,比武宗大4岁。他11岁被封为光王,因年龄相近,并未得到侄子们的尊敬,反而还经常被戏谑,得了个外号“光叔”。这位光叔在经历了父亲的暴死之后,突然学会了装傻充愣,一直沉默寡言,即使游宴时也不太说话。

尽管如此,这位小皇叔还是危机不断,聪明的武宗经常借各种时机置他于死地,他每次都是在宦官的帮助下死里逃生。最后不得不请求出家为僧,云游天下。

就像小说中的桥段一样,只要是主角,哪怕落魄天涯,光环依旧笼罩着他。

李忱的光环从10岁就点亮了。那一年,他生了一场病,恍恍惚惚中,自觉有光照耀全身,进而做出君主对臣子才做出的姿势来(当然,他自己不说,别人无从知晓。)他还经常梦到成龙升天,为此,他的母亲郑太后警告他不要说出去。

在云游期间,李忱遇到了一位禅师黄檗。那天,俩人站在瀑布下对诗。黄檗禅师咏出的诗句是: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李忱脱口而出: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不可言宣唐宣宗: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知道么?



历史证明,能留下志向远大的诗句的人,都是成大事的。

3


尽管李忱自己想成大事,他也暗自做着准备(比如很多事例表明,他与宦官关系非同一般。)但是这时候的李忱,可能还是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掌管如此广大的疆土。

可见,一个人想成功,还得靠老天眷顾。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846年,颇有作为的唐武宗因服食丹药而亡。宦官们一起商议要立谁为天子才能保住目前的地位不动摇。曾经救过李忱的仇士良提议立光王,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立平日里呆傻的李忱,很快就下了诏书。

宣宗即位后,一方面极尽哀戚,另一方面,仿佛做熟的一般,处理政务,英明果敢,井井有条,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装的。

只有宣宗知道自己能走到今天,完全是侥幸。

他的母亲郑氏,当面不过是是叛将李锜的一个侍妾,李锜死后,郑氏没入宫中,受到宪宗的宠幸,生下宣宗,自己的地位也一步步提升,但是她并未忘记自己的出身,因此经常告诫儿子要处处小心。

李忱登上帝位之后,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迅速树立自己的权威。许是报复年轻时受武宗的欺辱,宣宗给自己的定的方针就是:凡是武宗肯定的,他就否定,凡是武宗否定的,他就肯定。武宗支持李党,他就支持牛党,武宗灭佛,他就修佛。武宗最喜欢李德裕,他就首先拿李德裕开刀。

李德裕是唐武宗最信赖的大臣,也是当时少见的实干家,在文宗、武宗时期,李德裕几上几下,从不计较,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他作为李党核心,位高权重,颇有功绩,在武宗朝说一不二。对新君宣宗来说,李德裕不是一座靠山,相反,是一座压在胸口的沉重的大山。即位当天,宣宗见到李德裕,竟然紧张得流汗。

要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必须扳倒这座大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李德裕突然被罢相,贬为荆南节度使,此后一贬再贬,一路贬到潮州任司马,最后渡过琼州海峡,到海南岛崖州任司户。

李德裕的政治生涯结束了,宣宗也失去了与唐代最后一个伟大朝臣共事的机会。

李德裕失势,李党全线崩溃,牛党全部起复,牛僧孺、李宗闵等得到升迁或任用。

宣宗倚重的宰相,是白居易的从弟白敏中。

4

白敏中能上位,也是沾了白居易的光,更得益于李德裕的推荐。唐武宗很欣赏白居易,想启用他。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就对武宗说:

“白居易年老,恐不堪重任。其从弟白敏中学问不低于他,可加以任用。”

白敏中立即从户部员外郎成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不久成为中书舍人。宣宗即位后,也想让白居易为相,结果却得知他已经病逝好几个月了,而白敏中在朝。于是,白敏中以兵部侍郎而为宰相,五年之内,十三次升迁。

对自己有提拔之恩的李德裕,白敏中以怨报德,趁着李德裕失势,使人揭发李德裕的罪行,致其被安排闲职。白敏中并无特殊才能,他选官任人的标准就是:凡是李德裕不看重的一概任用。

白敏中的作用似乎除了打击李德裕外,再没有其他了。

宣宗所倚重的另一个宰相是令狐绹。

令狐绹是令狐楚的二公子,李商隐的朋友。令狐绹之所以能被重用,竟然是因为当年唐宪宗发丧之时,遭遇风雨,其他人都去避雨了,只有令狐楚原地不动。这一幕被年幼的李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不知道这人是谁,只记得是一个高个大胡子。

韦小宝当年从天津去往辽东公干时,也是有一个大胡子武官既不恭维也不送礼,韦小宝认为他身具才华,后来这位大胡子赵良栋果然颇有立功,这是后话。

不可言宣唐宣宗: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知道么?


宣宗问白敏中这位大胡子是谁,白敏中回答,是令狐楚。彼时,令狐楚早在文宗时期就去世了。宣宗就问令狐楚有什么子嗣没有。白敏中推荐了令狐绹,宣宗立即任命令狐绹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以后又提拔为翰林学士。

白敏中、令狐绹在执政期间在政治上并无建树,一来是二人确实并没有过人才干,二来是唐宣宗有其独特的不为人知的用人之道,必须小心谨慎,方得平安。

无怪历史学家岑仲勉曾说,宣宗贬谪李德裕是泄私愤,自毁长城,他只能做守成之主,绝非挽回危局之材。

5


宣宗出身卑微,其能继位也并非名正言顺,加之没有受过治理国家的训练,往往只凭自己的好恶决断。他生性多疑,对所有大臣并不信任,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宣宗选用大臣,带有三个明显的倾向:

一是喜欢任用牛党的人,只因为武宗任用李党。

二是喜欢用元和年间旧臣的子孙。比如令狐绹,仅凭其父在宪宗葬礼上的表现就可以坐上宰相之位。

三是注重细枝末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一点在对地方官的任用上表现尤为明显。

有一次,宣宗出城打猎,在渭水河畔见几十个百姓在佛寺祈祷,就上前打听原因。百姓答:

“我们是醴泉县百姓,因县令李君奭政绩优秀,现任期将满,百姓想让他继续留任,故此祈祷。”

宣宗回宫之后,就在屏风上记下了李君奭的名字,中书省两次拟任新的醴泉县令人选,都被宣宗驳回。一年后,吏部因怀州刺史出缺,请求任命,宣宗才御笔一挥,让李君奭上任。众人都不知道缘由,直到李君奭拜见时,宣宗才告诉他为什么。

泾阳县令李行言也是此类受惠者。有一天,宣宗又去北苑打猎,遇到几个泾阳县的樵夫,闲聊说起县令的政绩,宣宗就记住了,将他的名字站在柱子上。两年后,李行言上任海州刺史,临行前,宣宗赐他金紫,还说明原因。

6

对朝臣来说,能不能当上宰相还有很大的运气的成分。

这位皇帝选择宰相没有章法,往往综合各种条件选出两三个人选,最后抓阄决定。

即便当上了,每天的日子也不好过。上朝时,宣宗一脸威严,让群臣无法仰视。待得过一会儿,龙颜突然缓和,与大家说说闲话。不知道什么时候,龙颜突然又恢复了威仪。

周樨拜相的时候,韦澳非但没有对他庆祝,反而说“愿相公无权。”一年后,周樨即被罢相。

唯一长期身居相位的唯有令狐绹,长达10年之久。令狐绹并无过人之处,一生庸庸碌碌,唯唯诺诺。尽管如此,他对人说,10年执政,每次延英殿奏对,哪怕寒冬都汗流浃背。

群臣完全无法摸着主君的脾性,唯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的御下之术,虽然别具一格,却不是宣宗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申不害就提出了“术”的统治思想,他主张君主要不动声色,无论赏罚均不能让人瞧出来,要保持神秘莫测的风格。

这是对群臣不信任的表现,也暗示了自己的心虚。

7

然而,唐宣宗在历史上的声名并不坏,相反,他还被后人誉为“小太宗”。

他处处学习元和中兴和贞观之治做法,虚心纳谏,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对地方官,则用心查访,发现政绩突出的刺史、县令则破格任用。对不合格的官员则不轻易授官。同时,宣宗还关心百信疾苦,适当减轻他们的负担。自己也足够勤俭,连去华清池泡澡都在群臣的劝谏下作罢。

宣宗个人嗜好也并无不当之处,他喜欢打马球,自己就是个高手。他还和唐玄宗一样精通音律,但并不沉溺其中。最大的嗜好是读书,往往一个人在偏殿读书很久,以至于得了个“老儒生”的外号。他还很重视科举考试,一旦自己看中的考生未中,就会替他惋惜。

宣宗朝最大的惊喜来自于河西。

那时候,吐蕃内乱不断,851年二月,沙州人张议潮趁机招揽豪杰之士,一举拿下沙州城池,派人向唐朝归降,被任命为沙州防御使,震动朝野。八个月后,张议潮带来更大的礼物,他发兵攻下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等十州,派其兄长张义泽带着十一个州的地图去往长安,极大的振奋了国家。要知道,河湟之地自安史之乱后就逐渐被吐蕃占据,这一占就是近百年。

不可言宣唐宣宗: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知道么?


后人多把此次功劳记在宣宗名下,其实,与宣宗并无多大关系。这件事,说来话长,值得专门写一篇文章记述。

8


唐宣宗一个孤家寡人,执政一十三年,五十岁因吞服丹药而死,步了侄子武宗的后尘。尽管缺乏前期的历练,他还是基本掌控了整个朝局。无力扭转大唐危局,但他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当江河日下时,再微弱的太阳,只要发光,总是最美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