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食,河南人一旦离开了家,就不知道上哪去吃了。

胡辣汤——懂的人才知道简直好吃到飞起

高雅菜嫌它登不上台面,路边小店又嫌弃它卖相丑,制作工序麻烦。连《舌尖上的中国》导演连陈晓卿做客郑州都曾坦言,没拍河南美食,因为拍起来不“可爱”。甚至把微型摄像机埋在汤里,依然无法将它拍得诱人。

胡辣汤——懂的人才知道简直好吃到飞起

足足等了两季,它终于才登上了《舌尖3》,这一碗不仅凝聚了河南人的味蕾回忆,也成为在外漂泊游子的一种情怀。

胡辣汤——懂的人才知道简直好吃到飞起


胡辣汤——懂的人才知道简直好吃到飞起

它就是胡辣汤,不过就是这么一个稀糊糊不上相的食物,河南人的早上要是没有它,那这一整天也就不是完整的了。

这种平民创造的食物,带着乡野气息,并不精致漂亮,却有着特别的味道,而它更是冬日的绝配,酸辣有料,还能御寒取暖。

胡辣汤在河南的地位,就犹如火锅之于重庆,钵钵鸡之于乐山,肠粉之于广东。在河南人眼里任何美食都比不上那一碗跟自己一样实在的胡辣汤。

每日早晨,走在任何街道上,不需多时,一定能找到胡辣汤小摊子。

尤其是冬日,胡辣汤佐着油条的香味,从里面直飘出来了,一阵阵的白雾看着就暖。

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搭配着油条、油馍头、水煎包、油饼、糖糕、鸡蛋饼、牛肉馅饼……这就是大多数河南人的清晨日常啊!

总之,河南人对胡辣汤上瘾,不分季节、不论地点,有一碗胡辣汤,生活才够滋味!

大多数人对胡辣汤的第一印象,差不多就是稀里哗啦一碗黑不拉叽糊糊涂涂,颜色有种难以言说的丑,不用勺子伸进碗里划拉几下难以看出其中真谛。胡辣汤跟河南人一样,被人误解太多,也懒于解释了,到底味道如何?喝过的人自然懂。

胡辣汤——懂的人才知道简直好吃到飞起

不过要说胡辣汤的来源,那可也是大有来头的。

传说大明朝嘉靖皇帝年间,皇上忙于修道,欲图长生不老。内阁大学士严嵩为取悦皇上,从民间得到胡辣汤的秘方献上。嘉靖皇帝服用后,口爽气顺,精神焕发,于是龙颜大悦,遂赐名“御汤”。明末,清兵入关,御厨赵杞携带此秘方逃至河南逍遥镇,传于当地居民。自此经过当地人代代演变改良,流传至今。

胡辣汤——懂的人才知道简直好吃到飞起

河南陕西一水之隔,西安人和河南人的饮食是相通的,而两地人民喝的胡辣汤已经完全不是一种东西了。

西安更多的是肉丸糊辣汤,主打肉丸,辅助莲花白、胡萝卜、土豆等一众蔬菜;河南人的胡辣汤则是主打肉片,辅助木耳、海带、黄花菜、面筋等一众配菜。

胡辣汤——懂的人才知道简直好吃到飞起

河南的胡辣汤,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是北舞渡,二是逍遥镇。

北舞渡派:发源于漯河北舞渡,以骨头汤炖碎肉为原料,口味平和,分布许昌漯河等地。

逍遥镇派:大热的方中山属于这个派系,口味偏咸,特别麻辣。

胡辣汤——懂的人才知道简直好吃到飞起

不过虽派系不同,每一家胡辣汤店配菜也有细微差别,但只要你在河南,无论走到哪儿,清晨的胡辣汤店都是人满为患的。

河南人对胡辣汤的爱深入骨髓,对于很多吃货来说,每天早起的唯一动力,就是一碗冒着热气和香气的胡辣汤了。踩着清晨闹哄哄的市集声,转过街角走进熟悉的早餐店,一天也正式拉开序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