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最无奈的人生

不是你没有让世人欣羡的才华

也不是你在金字塔最底层苦苦的挣扎

而是你空有大鹏的翅膀,

却无好风借力

只能处在欲飞不能飞的状态,

空负流年,蹉跎岁月。

如果要做个以“谁是晚唐最悲催的诗人”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想必很多人会选择李商隐,比如诗人崔珏,他说义山“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如果不是义山,也会有人选择杜牧,你看他“落魄江湖载酒行”,一落魄,就是“十年一觉扬州梦”,怎么想,都是大诗人才华横溢却没有施展天地的喟叹,如果不是义山,牧之,那么入蜀前的韦庄算一个吧,可是,怎么想,都不会想到一个人。

这个人,连续多年被褫夺进士考试资格,十年内四次应考不第,到花甲之年才当了个从六品学官,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混迹酒肆青楼。

据说长相也奇特,在崇尚容貌俊秀的大唐,他绝对算不上合格。甚至有人拿他的画像作为家中镇邪利器,原因是说他长得太像‘钟馗’;

可是,除了丑一点,他几乎穷尽了文人能有的技能,不仅吹拉弹奏音律辞赋,无所不通,他还喜欢谱曲,不知不觉间,竟然成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就是花间派鼻祖,中国文人词的先导,诗与义山齐名、词与韦庄齐名,晚唐诗词歌赋诸体兼擅的全能作家——温庭筠。

纪德曾说,生活纵然有千百种形式,每个人却只能经历其中的一种。

温庭筠也只经历了一种人生:怀才不遇,狂傲不羁;

他也只作了一件事:填词谱曲,写诗作赋,用诗词华章慰抚了时代尽头的精神荒凉。

有些人穷尽一生,都在背负着自己的十字架,艰难地匍匐在人生的征途中,即使被世界辜负,也想成全自己。

温庭筠,就是这样一个人。

01

温庭筠生于约公元812年,户口本上的祖籍一栏写着“唐代并州祁人”,而他的实际出生地却是在吴中松江附近,为什么户籍地和出生地不一样呢?

很简单,庭筠的父辈从老家搬到了吴中,庭筠也就随家客游江淮,这也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作了那么多和江南有关的诗词了。

和历史上有名的才子一样,他从小就遗传着祖上非凡的聪明基因,他可是唐初名相温彦博之后,虽然到庭筠这一辈,家道中落,但从小受传统的士大夫教育无疑让他天生自带着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贵感。

和当时几乎所有的名门贵胄出身的子弟一样,年少的庭筠风流倜傥,整日寻欢作乐,当然,更多的时候四处野游,“诗”和“远方”是他年轻时做得最任性的事。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塞寒行》

这一年,庭筠二十出头,从长安出发,沿渭川西行,行至塞北,想到将士们远赴边疆,妻儿们独守空闺,不禁感慨凌烟阁的虚名究竟换来了多少离别与伤痛。

于是,年轻的庭筠在晚唐的灯火阑珊处开始了家国之思。

塞北太凄冷,那就去蜀国浪游吧,约公元830年,庭筠入蜀。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过分水岭》

旅行再怎么华丽,也是孤独的。一个人,一条小舟,随行的不过一条小溪,无情之水也可化作有情之人,当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也会引发诗人惜惜离别的深情。

不仅对万物,庭筠于人事,更是情深义重,他为蜀将功劳卓著却沉沦无封的境遇而抒发不平之气,他慨叹: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赠蜀将》

庸才们封官进爵,有才华的英雄却遭逢不偶,壮志难酬!然而,他格调沉雄的句子,不仅仅是说给他怀才不遇的朋友,更是讲给自己听。

毕竟,他在仕途的这条路上,蹉跎了一辈子。

02

在晚唐的文学界,温庭筠可是数一数二的人才,他才思艳丽,每次押官韵作赋,八叉手即可成八韵诗。历史上也只有曹植的七步成诗可以与之匹敌。

他在考场一次就帮助了八名考生,考生们考上后,他却因为“扰乱科场”获罪被贬,但是,史上最牛的“枪手”这一“荣誉”称号非他莫属了。

他还曾帮时任宰相的令狐绹代填《菩萨蛮》词,皆有佳句;唐宣宗赋诗,有“金步摇”未能对,庭筠以“玉条脱”对之,才思敏捷也让皇帝大为称赞。

有才有志如温庭筠,却数次举进士不第,多少像令狐绹那样的庸才俗人平步青云,而他自己却一直在仕途上籍籍无名。

命运给了他翅膀,却剥夺了他飞向天空的权利。

为什么他就这么倒霉呢?

原因也不复杂。政治上站错了队,性格上狂傲不羁。

先说他站错队伍这件事,他稍微有点名气之后,作了当时太子李永的宾客,晚唐党争不断,悲催的太子夹在几个政治集团中间,加上宦官祸政,李永自身又宴游败度,毕竟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被政敌利用的李永终究被派系斗争搞成了“暴死”,温庭筠只好“南下”避祸。

太子暴卒,其他人噤若寒蝉,他却写下哀悼太子的挽歌,这重情正义之举自然遭到政敌的强烈反感和迫害,流亡南国的这一段时间,庭筠人生失意,苦闷至极,越来越喜欢混迹酒肆青楼,弹唱靡靡之音。

只是,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琴声里掩藏着的请缨无路。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明明知道室内空无一人,自己再怎么装扮,也等不到那个悦己的人,即使这样,也要为自己梳妆打扮,寂寞空庭,梨花满地,总有一段时光,一个人默默垂泪,努力地活给自己看。

政治上站错了队伍,让庭筠忍受着许多污蔑和积毁,也断绝了他进士的出路,考官一看是他的名字,皆以“士行尘杂,不修边幅”的理由不予推荐考试,而他生性又不会对权贵低头哈腰,甚至公开戏谑宰相是“中书省内坐将军”,他有什么说什么的耿直性格使得权贵们加深了对他的诽谤。

这一切都导致了庭筠志在朝野,却一贬再贬,屈指可数的几个官都是是县尉级别的小官。直到垂暮之年,才做到国子监助教这样的学官。

03

仕途人生的失意,让他再一次选择漫游和旅行。他又回到了吴中故乡。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

终日单相思,为郎憔悴尽,一切的等待都带着希望的注释,一切的希望都带着失望的呻吟,可是,还是忍不住的希望,过尽千帆皆不是,可他依然选择等待,悠悠绿水,江天极目。

外有藩镇之危,内有宦官乱政。他多么想振臂一呼,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可是,没有人瞧得起他。他一直在等,等一个机会。

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残酷,除了做几个县城的县尉,他再也没办法触及到更高的天空。可是他又不肯对命运轻易低头,于是他又返回长安,一边在郊区的鄠县闲居。一边伺机而动。

这段时间,虽然精神郁闷,温庭筠却从友人那里寻得几许安慰,比如友人卢处士。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题卢处士山居》

飘渺空灵的白云深处是与世隔绝、孤高不群的空寂生活,虽然一个人,但有清泉、明沙、古树相伴,能够守得住自己的心,也未尝不可。

对于过从甚密的李羽,他则用诗词反复的眷念,甚至在友人去世后不久,登上往昔的高楼对凉月而赏,悲情过甚。

经客有余音,他年终故林。

高楼本危睇,凉月更伤心。

此意竟难折,伊人成古今。

流尘其可欲,非复懒鸣琴。

——《登李羽处士东楼》

对友情的执著几近乎达到了爱情的模样,这样的友情,千载之下,谁不动容!

甚至对交往不多的友人也情同兄弟,最著名的要数李商隐,他得知义山闲居卧病,特意写诗寄赠安慰朋友,情意十分绵长。

凡此种种,足见诗人笃之于友谊和感情之深挚,虽然人生郁郁不得志,但在做人上毫不含糊,这就是庭筠。

当然,闲居等待的过程,诗人更多的是四处游玩,疏散心情,只是不比年轻的时候,这一次看风景,除了伤心就是失意,对自己,更是对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经五丈原》

诗人对刘禅和谯周的投降误国作了辛辣的嘲讽。气势雄浑而又感情沉重,充满了悲凉的调子,历史大势,又岂是一个失意文人能够改变的呢?

04

时间到了大唐大中年间,庭筠已经五十多岁了,这期间他又先后应进士试不第,几次应试,主考官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完全可以高中榜首,可就是不予进士通行,“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的看法甚嚣尘上,当然,散布的人都是那些权势者。

庭筠的不羁性格不仅得罪过像权相令狐绹那样的大人物,即使市井小官,地方豪强,他也直言不讳他们的恶行霸道、趋炎附势。他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一生的仕途不顺,虽然有他自己风流不讲究形象的原因,但若因此被扣之以“品行不端”的恶名进而影响仕途,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既而羁齿侯门,旅游淮上。投书自达,怀刺求知。岂期杜挚相倾,臧仓见嫉。守土者以忘情积恶,当权者以承意中伤。直视孤危,横相陵阻。绝飞驰之路,塞饮啄之涂。射血有冤,叫天无路。此乃通人见闵,多士具闻。徒共兴嗟,靡能昭雪。

——《上裴相公启》

小人的倾轧嫉妒,当权者的肆意中伤,都让温庭筠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他还是没有盼到心心念的“靡能昭雪”,累年不第,又迫于生计,无奈之下只能寄幕襄阳。

在襄阳幕期间,他和名士段成式经常书信往来,互相写一些艳情咏物、酬唱角胜的作品,诗人似乎愈发的消沉,然而,“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烧歌》),他依然忘不了民生疾苦,依然用诗文痛斥政府的无作为。

纵观温庭筠一生,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才气侧漏,却无人赏识,终身郁郁不得志。其友纪唐夫送他赴贬所方城时,曾赠诗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一语中的。

然而,仕途人生的不幸却给了他成就文学华章的巨笔和机会。

于是,在每一个孤独漂泊的夜晚,他把‘兼济天下’的情怀安放在小小的闺词艳曲里,感动了许多人。

05

咸通七年十月六日,是温庭筠最得意的一天,他刚刚主持完一场秋试,考试结束后,他将考试合格的乡贡进士的名单及他们所著的诗篇公示于众,张榜公示的文章是按照他的标准选拔的,即:声词激切,曲备风谣。皆是抨击时弊的清流之文。

回首一生,终于在年迈之时,做了个还算是有点权力的官,他太想大干一场了。

他以一身正气,希望能为国家选几个可造之才,榜中之文,直抒胸臆,毫不委婉地揭露了那些国家蛀虫的不作为。

只是,代价过于沉重,这类讥刺时政的作品惹恼了豪强权贵,更为执政者不容,终于,一纸贬书,使得温庭筠再一次元气大伤。这一次不比以往的品行攻击,这次是政治冤贬,对诗人的打击尤其沉重。

咸通七年(866 年),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去往贬所方城的路上抑郁而死。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亡,千载而下,人共憾之。

昔皆言尔志,今亦畏吾徒。

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

——《病中书怀呈友人》

虽然他具“有气干牛斗”的志向和才华,却有“无人辨辘轳”的悲剧命运。

温庭筠的人生,一直在流浪,一直被误解,他一直往前走,留住的东西却越来越少,然而他一直没有丢弃的却是自己的正义和对文字的坚守。

甘露之变,他哀悼被宦官虐杀的宰相;他不惧权贵,多次对宰相出言不逊;做国子监助教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他的诗词,无不显露着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哀;他其实只要退让一点点,比如,在考场上对考官低个头,不要当着考官的面,替人代考还狂妄不羁。再比如,他不要经常打宰相的脸面,如果他默默地不说,不吵也不闹,他的人生也许会好过很多。

他不是不懂得考场的套路,也不是不晓得人情世故,只是,知道不一定要做到,做得到不一定想去做。

因为,他温庭筠只能是温庭筠,那个浪漫,随心,而又不向任何权贵俯首的倔强的文学家。

他宁可自掘坟墓,也不想通过任何妥协完成自己的理想,他宁可不成全自己的仕途,也要成全自己。

不再寻求理解,不再对世界摇尾乞怜,这是历经风雨之后的成熟,更是成熟之后的生命格局。

世界辜负了他,他却努力地成全自己,矢志不渝。

他一生落魄江湖,他是仕途的失败者,却成为文学领域的人生赢家,甚至,成为一种新诗体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温庭筠逝世五十年之后,一个叫赵崇祚的人编了一本名为《花间集》的书,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其中收录温庭筠的作品达六十余首。

他被后人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