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瑰宝女匠人|达尔罕茂明安服饰传承人:淖尔静

非遗文化,民族瑰宝

传承生生不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激发着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历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文化历史的伟大创造者。他们以自己的信念与执著,挽救、保护、传承着濒临消失的活态文化,每个人不平凡的经历,演绎着让人感动的故事。

下面,让小北带你一同去聆听包头市达茂旗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尔罕茂明安服饰传承人——淖尔静的故事、感受女性的风采、了解古老茂明安文化的魅力。

达尔罕茂明安文化的传承者

淖 尔 静

 包头市达茂旗非物质文化遗产

达尔罕茂明安服饰传承人

生于1952年的淖尔静是包头市达茂旗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尔罕茂明安服饰传承人。她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她的外祖母、母亲、姑妈都是当地有名的缝纫能手。在她们的影响下,淖尔静从小就喜欢民族服饰制作,十多岁就能够独立裁剪缝制蒙古袍、皮衣,并受到当地牧民的喜爱和认可。退休后的淖尔静开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服饰店,还免费为失业妇女、单身母亲、残疾女性传授技艺,提供学习资料用品,将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传承下来。

达尔罕茂明安服饰独有的传统

淖尔静拿起手边已完成的一件小孩衣服向我们介绍:“茂明安部落小孩的第一件蒙古袍要从领口内衬上剪下来一块布缝在衣服领后位置,这是茂明安服饰独有的传统。”随后,她又指着几件已做好的蒙古袍介绍道:“茂明安服饰镶边以3道边为主,2道边的很少,有的话也是一宽一窄2道边。另外,茂明安服饰袖子比较瘦,下摆也较窄,冬季蒙古袍有马蹄袖。”

据资料载,茂明安服饰以蓝、白、绿和米等纯净、明快的色彩为美。男袍多为蓝、藏蓝、棕等颜色,女袍为湛蓝色、墨绿色和米色。男腰带多为橘黄色、蓝色,女腰带多为绿色、粉红色。女帽有绒边平顶帽、尖顶红缨立檐帽和圆顶帽等。茂明安靴子款式多样,分圆头、大翘尖和小翘尖等。

2004年,退休后的淖尔静租了一间民房,开办起属于自己的民族服饰店。因为手艺好,年轻时就闻名十里八乡的她,生意一直不错,不仅找她做传统蒙古袍的多,上门求艺的也多。她们当中有禁牧以后进城务工的牧民,有无业居民,有带着孩子的单身母亲,有残疾人,她免费为她们传授技艺,提供学习资料用品,有的就住在她家里,提供吃住。现在她有七、八个徒弟都已出徒,开办了自己的服饰店,生活有了保障,并且她们也开始带徒弟,将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传承下来。

❖薪火相传

❖传承生生不息

现在的淖尔静除了在店里做袍子、带徒弟,她还经常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蒙古族服饰大赛,在比赛中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蒙古族传统服饰,并致力于把这种服饰文化传承下去,她感到很欣慰。她说:“以前,茂明安服饰都快绝迹了,很多年轻人不穿传统服饰。现在,民族传统服饰又受到重视了,孩子们从1周岁开始就穿民族服饰,婚嫁也都讲究穿自己部落的传统服饰。”

为了将这份古老的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在政府的帮助下,淖尔静连续多年参与民族服饰制作培训班,给大家讲述茂明安部服饰特点,教大家传统制作技艺。她积极参加自治区妇女手工业制作技能竞赛、包头市第二届妇女手工艺品大赛、第三十六届北京那达慕大会,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茂明安部服饰。她还组建达尔罕模特队,积极参加八省区第三届蒙古族传统服饰大赛和第十四届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并获得最佳设计二等奖、走秀三等奖和蒙古族冬季传统(明安部)服饰铜奖的荣誉。在传承茂明安部服饰传统制作技艺的道路上,她被达茂旗授予“民族文化贡献母亲”称号。

▲第十四届蒙古族服饰大赛

▲第三十六届北京那达慕大会民族服装表演冠军队

▲淖尔静获得荣誉证书

有着悠久历史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蒙古族风俗、礼仪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非遗传承人以自己的信念与执著,挽救、保护、传承着濒临消失的活态文化,每个人不平凡的经历,演绎着让人感动的故事。

布丝瑰

蒙古语中,包含女性和服饰的双重意思。寓意用“布”和“丝”制作民族服装服饰瑰宝。内蒙古妇联实施“布丝瑰行动计划”推动蒙古族服饰时尚化、生活化、品牌化、产业化,从而带动更多女性就业增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发起的“布丝瑰行动计划”展示活动——“丝路绣梦  巾帼匠心”内蒙古民族服装服饰艺术精品展示及文化研讨交流活动于9月17日在法国巴黎上演,展示来自蒙古族不同地域的70多套服装服饰,展示草原文化的灵光与柔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