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泉州厦门这样的标准沿海城市不同,福州主城区身处盆地之中,地势易守难攻,加之有大河流经,土壤肥沃,盆地虽不大,但也有一定的纵深,所以自古是适合作为一个地区行政中心的城市。但也正是如此,当福州城市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之后,要继续扩大城区,就会受到地形制约,毕竟大海远在鼓山之东,福州虽是沿海城市,主城区却不靠海。因此,地理条件不同,福厦泉三地的发展方向就会有所不同了。

厦门是个岛城,岛内面积有限,要进一步扩大城区面积就必须跨岛发展,向着北、西、东三个方向寻求纵深。泉州主城区地处晋江下游,靠近入海口,东临泉州湾,向东发展并没有多少空间,因此当初只能提出发展环湾城市。然而经过这么多年,如今城东和东海可开发的土地已经越来越少。向南是晋江市,向西向北还有广阔的腹地,因此,当前泉州提出了发展“海丝新城”,与“环湾城市”不同,“海丝新城”的面积更加广阔,充分规划了内部纵深。从土拍上也可以看出,近两年泉州市区土拍大部分出让的是江南和北峰的地块,向东已到海的情况下,市区开发方向转向西、北。

而福州呢?要发展就必须想着怎么跳出盆地了。福州主城地处盆地之中,仓山过江是闽侯沿江而下的一片狭长小平原,再向西、向北便是山区。因此,福州历任领导班子都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要扩大城区、要跳出盆地,就只有向东、向南两个方向才有广阔的平原,因此打出了“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发展战略。早在2006年,福州市便提出了要建设“滨海新城”的理念。

然而,闽侯的荆溪、上街等乡镇毕竟靠近主城区,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优势,尤其是上街与仓山仅一桥之隔,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因此,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下,本世纪初以来福州下大力在上街镇建设大学城,一时间高校云集,大量人口流入,带来了大量的商机和工作岗位,带动商业、服务业发展,让上街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之后又以大学城为跳板,高新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甚至闽侯设区也开始运作。但是尴尬的是,闽侯毕竟是县而不是区,流入上街的资源并不能被算在福州市区之内,对于提升市区人口数量、扩大建成区面积并无帮助,甚至此前传闻福州因市区人口不足而被停止地铁审批。

此外,闽侯毕竟是山城,平原面积就这么多,向西已到山脚,继续大把投入便和“东进南下”的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喊着要“东进南下”却把大量资源投向城西,这样如何能够跳出盆地呢?因此,2009年闽侯设区被否,对于福州而言,反而是因祸得福,随后2015年福州新区获批,2017年长乐撤市设区,同时滨海新城正式动建。福州的发展重心彻底向东、向南转移,开始在“东进南下”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马尾、长乐、福清成为了受益者。

那么撤市设区意味着什么呢?这些年以来长乐和闽侯在优先级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可以通过历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分析。说明:以下数据来源福州历年《统计年鉴》,由于2018年开始固投数据不再公布具体的数值(原始数据),仅公布一个增减幅度,因此本文目前只采用到2017年以前的固投数据。

先从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看,获得固投最多的始终是福清,其次是仓山、晋安,再次是长乐、闽侯;从四年累计数字上看,仓山和晋安,长乐和闽侯固投基本相当。将2017年的固投数据与2014年相比,我们会发现台江区的固投大幅减少,2017年仅相当于2014年的一半,闽清涨幅虽大但是固投总量最少,说明近两年来在弥补前几年投入的不足。鼓楼区处于全市平均水平。除闽清外,固投增长最多的是马尾、晋安、仓山、福清、长乐。而闽侯县2017年的固投比2014年的固投仅仅增长3.9%,显然在获得投资的增速上闽侯县已经掉队,但是总量上并没有落后太多,四年累计总量仅比长乐少3.33亿,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向东还是向西——从投资数据看福州城市发展方向

于是我们带着这个谜团来看分项数据,即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项。将长乐和闽侯这两项数字进行对比,我们发现2014年闽侯县获得的投资遥遥领先于长乐,固投总额、项目投资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三项均高于长乐。闽侯2014年的固投总额比长乐多141亿。

向东还是向西——从投资数据看福州城市发展方向

然而,神奇的是,在固投上具有这么大优势的闽侯,在2015年就被长乐一举反超,此后的三年长乐在获得的固投上始终要比闽侯多出几十亿。在固投总额、项目投资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三项上,长乐都保持着快速增长,2017年与2014年相比已经增长了50%以上。

而闽侯的固投数据则出现了很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项目投资减少,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经历了2014年的楼市低谷、房价下跌之后,闽侯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处在低点,但是随后的两年中借着去库存行情的东风迅猛增加,也正是依靠着房地产开发投资,使得闽侯和长乐之间每年的固投差距没有被进一步拉大。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加相反,在项目投资上闽侯县则出现了负增长。

反观长乐,近四年来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数额上连闽侯的一半都不到。而在项目投资上,2014年长乐与闽侯基本持平、略微落后,然而接下来的三年中长乐项目投资迅猛增加,和闽侯的差距年年拉大。长乐在项目投资上优势巨大,闽侯则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实力碾压,可以看出两地在发展方向上已经出现了分叉。

从房地产投资依赖度上看,目前闽侯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投总额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尤其是2016年达到最高峰,远高于福州全市3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长乐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则稳定在22%左右,房地产依赖度较低。

向东还是向西——从投资数据看福州城市发展方向

长乐、闽侯两地展现出来的截然相反的两个发展方向,在近年来城市面貌、公共配套等方面也体现出了区别。打开福州12345政务平台,我们时常见到这样一些诉求件,咨询闽侯(高新区)哪所小学何时动建,何时增加公交线路,哪条道路、哪座大桥何时动工等等,更让许多买了房子的人无法接受的是,购房时售楼人员宣传得天花乱坠的地铁3号线,如今很可能成为泡影。虽然地铁2号线已经通车,5号线正在修建,然而2号线并不经过除上街以外的高新区大部分地区,5号线也仅仅是在荆溪的边缘设置一个站点。

而反观长乐,在2015年固投全面反超闽侯,正是在这一年福州新区获批,开始全力东进,瞬间加大了对长乐的投资力度,伴随而来的是撤市设区、滨海新城建设正式启动等持续不断的大利好。如今的长乐,地铁6号线、福平铁路、长福高速等大项目在建,福州机场在扩能,城际铁路F1线只待获批,三中滨海校区、福州实验学校、东湖VR小镇、数字福建计算中心、滨海新城综合医院、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等等等,可以说这几年来长乐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配套方面要什么有什么,审批快、动工快、投资大、建设多。与当年号称的平潭速度“一天一个亿”相比,长乐如今一天何止一个亿呢?

当然,目前闽侯对比长乐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除了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大幅领先之外,闽侯县在户籍人口流入上暂且略微占优。2017年闽侯县户籍人口净迁入4781人(户口迁入人数-户口迁出人数),而长乐净迁入2728人,闽侯要比长乐多了2053人。在这方面闽侯略微占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向东还是向西——从投资数据看福州城市发展方向

一是在没有轨道交通的情况下,当前闽侯的一些乡镇的确比长乐更靠近福州主城区,更何况福州大学城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相当不错的人口吸引力。

二是闽侯常年以来获得了更多的投入,长乐只是在2015年才反超闽侯,2017年滨海新城刚刚动建,起步后也需要一个发力、加速的时间,对于人口的吸引力并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但是发展后劲不容小觑。

三是闽侯县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具有碾压性的优势,意味着闽侯在过去的几年中卖出的商品房远远要比长乐多,自然买房后居住并迁入户口的人也更多一些。

向东还是向西——从投资数据看福州城市发展方向

然而,对比强烈的是,2017年福州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前三是仓山、闽侯、晋安,闽侯县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仅次于仓山区,高于晋安区。而就在这种情况下,闽侯县户口净迁入的人数却远远要比仓山、晋安来得少。这也就意味着,闽侯购房投资的比例要比福州市区高得多。相应的,必然会带来空置率高、入住率低的结果。

我知道这篇文章写出以后,会引起一些闽侯投资客的不满,甚至已经做好了被恶语相向的准备。然而,这些数据是铁一般的事实和真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