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儿女》一定是贾樟柯最好看的电影,也绝对是贾樟柯最好笑的电影,但这是贾樟柯最好的电影吗?当然不是。

但这肯定是贾樟柯蓄谋已久的电影。因为电影里住着贾科长的一个江湖梦。

贾樟柯最终把这个梦拍成了贾樟柯电影宇宙。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叫做赵涛电影宇宙。

电影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未上映前就成为吸睛重磅之作,最终铩羽而归,但无损贾樟柯的威名。

豆瓣8.0,起评分也高于7.8分的《山河故人》,证明吃瓜群众和死忠影迷对电影基本表示满意。电影的票房也被看好打破贾樟柯个人票房纪录。

但我就直说了吧,电影还是差点意思。

或者说,看着依然用叶倩文的《浅醉一生》、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这些最通俗的港台金曲喊出物感情也描绘出时代感的贾樟柯,以及人到中年开始不自觉为自己电影作总结的,更加圆融、成熟、商业化的贾樟柯,我说不上《江湖儿女》有什么不好,仅仅会在不经意间,怀念起当年那个不那么圆融成熟,却更加想象力爆棚的贾樟柯。

我更愿意将电影视作贾樟柯和过去自己的一场告别。

就像是贾樟柯自己将过往作品的主题、角色、演员、符号、元素的五湖四海倒进一个盆里,然后放下了一部分过去的隐喻与符号,用一部最通俗易懂的科长电影,和自己的老影迷一起,将过去一饮而尽。

至于江湖呢,江湖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它承载的依然是贾樟柯那些时间的炮灰。

但与其说这是这是一部贾樟柯的江湖往事,不如说是贾樟柯从大同出发,兜转到三峡奉节,行经新疆大漠,最终用十七年的时光重返故乡,最后用这7700公里的旅程勾勒出一部女性成长史——

贾樟柯本想圆一个自己的江湖梦,最后却完成了一则写给赵涛的情书。

到最后,江湖,还是被贾樟柯自己给弄丢了。

最好看的贾樟柯电影宇宙

其实贾樟柯一开始想拍到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江湖。

他自己说了,我觉得是因为江湖,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可以透过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激烈变革的社会,主流社会发生了什么问题?

这种角度是贾樟柯电影里从来没有过的,所以就决定拍一部江湖片。

但当电影有了江湖片的影子,它还是成为了贾樟柯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至少在通俗性和商业意义上肯定是。

这也是贾樟柯少有地不再将电影的主角定为四散飘零的小人物,而是有头有面的江湖人。

廖凡饰演的年轻的斌哥还是江湖风头浪尖上的风云人物,他在山西大同有麻将馆、迪厅。

而此刻这座矿城正处于时代交替的裂缝中。

赵涛饰演的巧巧是斌哥的女朋友,被别人称一声“大嫂”。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街头偷袭中,巧巧情急之下朝天鸣枪,救他一命,又为斌哥顶下非法持枪的罪名,却换来了五年入狱。

2005年,巧巧出狱,想要找到斌哥重新开始。

可是,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一段延续17年的社会人的情感,被抛去时光的罅隙里,又无形中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与过去的叙事手法不同,贾樟柯这次并没有刻意将故事瞄准时代的隐喻,而是专注于讲述一段江湖漂泊中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故事。

在整个电影的上半段,你会看到贾樟柯电影中前所未见的类型化元素,贾樟柯试图将港式黑帮片的那种仪式感,融入到一个本土化的环境中,总体来看他的做的不错。

但到了电影的后半段,当斌哥失去他的江湖以后,真正的故事才刚刚上演,那是一个“美人救英雄”的故事,也是一个女人的史诗。

这必然地造成了电影的某种硬专场和割裂感,我只是无法肯定这是一种技术的瑕疵,还是贾樟柯的刻意为之。

电影中,廖凡扮演的斌哥与众兄弟开怀畅饮,他们将各地名酒齐倒入脸盆里,创造了一种“五湖四海”酒。

而这正是贾樟柯拍摄《江湖儿女》的手法,他将过往贾樟柯电影的所有元素、手法、人物倒进盆里,然后和观众痛快地一饮而尽。

一盆五湖四海酒,喝出了一个贾樟柯电影宇宙。

既然是电影宇宙,就少不了串联了贾樟柯过去的诸多作品,《三峡好人》的沈红再次出现在三峡的轮渡上,赵涛手里攥着矿泉水瓶和《三峡好人》里如出一辙,《任逍遥》的斌斌来到现在这个时代,而歌舞厅和煤矿抗议又让人想到《天注定》。

但最有趣的致敬梗还是徐峥带来的。

电影里徐峥问赵涛:你相信UFO吗?赵涛:相信,我就看见过一次。徐峥问:在哪里?

答案当然是《三峡好人》。

除了黑帮和江湖这个新瓶,人物、元素和手法都是旧酒。贾樟柯其实是借着这盘酒,举着杯子问过去那个贾樟柯,小武们来到新时代以后,过得好不好?

或者说,是贾樟柯用一部新片,完整了自己的电影宇宙。

当年听着叶倩文的小武、崔明亮和韩三明已经长大,外星生物再次显示神迹,而时代轰隆向前,时间吞没一切。

这是一封贾科长给夫人的情书,但我还是最爱廖凡

其实江湖只是引子,或者说,贾樟柯现在要拍的,是一个女人的江湖。

电影勾连起整个贾樟柯电影宇宙,但江湖的含义始终是暧昧不清的,与其说它代表着往日的黑帮,不如说更代表着漂泊,代表着江湖秩序礼崩乐坏以后,残存的一缕未曾断绝的江湖情义,就像叶倩文的歌一样,即使不溶于这个时代,依然余音淼淼。

这些看似社会人的主人公,实则是转型时代的一粒微尘。

他们在新的社会变化中有时苦守愁城,有时随波逐流,贾樟柯无疑拔高或者压低这些人物,他只是试图平静地叙述,让这些人物自己去直面现实。

赵涛的角色巧巧,正是这个新世代江湖中逆流而上的女侠。

她在一开始并不算是江湖中人,更多是以一种好奇甚至崇拜的目光仰视江湖里的斌哥。

那时她不懂什么是江湖。

直到两人漫步野外时,斌哥握着她的手打响一枪,告诉她:“现在你拿着枪就是(江湖人)了。”

她才开始懵懵懂懂进入江湖,而在被围困的街头,巧巧主动举起了枪。

那一瞬间,她真正成为了江湖中人。

而两个人的位置和命运也开始发生调换。

出狱之后,巧巧奔赴三峡寻找斌哥。对方避而不见。

终于再见面时,她只想讨个说法:“我为你做了五年牢,有些话还是要说清楚。”

可如何说清楚呢?说清楚什么呢?

一切回不到过去了,可是巧巧接受了现实,独自照顾起当年的一票兄弟们,

她守住了情义底线,也就守住了自己的江湖。

这个江湖人是浪漫的,但更是现实的,又或者说,在一个消逝的江湖里,女性既要以一己之力去维系某些消散的道义,又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才能撑起这个江湖。

在今日的华语影坛,除了赵涛,你似乎也很难想到这角色还有谁能演。

巧巧真正的成长,是在遭遇了斌哥的背叛之后。但赵涛表演最出色的部分,也许恰恰在巧巧从电影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转折之间。

她混进婚宴蹭吃蹭喝,去大饭店“碰瓷”有钱无脑的土大款,充满了走投无路之下的江湖智慧。

而最终当她在戈壁的夜色中踽踽而行,转眼电光火石之间雷声轰鸣,飞碟再次呈现于萤幕,那是贾樟柯对时间的回眸,也是一个女性完成自我成长的高光时刻。

于是当她最终对斌哥说出 “一切都是为了义。你已经不属于江湖了,你不会懂的”这句话的时候,她演出了一个最有现实感的女侠。

这是贾樟柯写给夫人的情书,而赵涛的表演显然也没辜负这份情书。

但我最爱的表演,还是来自于廖凡。

这是个逐渐溃败的人物。

影片一出场,这个角色就表现出江湖风云人物的气度,麻将桌上几句话就解决了闹得不可开交的纠纷。他看上去义薄云天,跟兄弟们痛饮五湖四海酒,他还极讲究江湖道义,拜关二爷的样子充满港式黑帮片的仪式感。

但他在江湖中的溃败又是早已注定的。

就像贾樟柯深爱的《英雄本色》中说的那样,当世界的规则变了,没人再相信道义了,江湖变成丛林,斌哥那一套就过时了,他注定被江湖淘汰。

廖凡最难得的,是既演出了角色的义薄云天意气风发,也演出了后来的落魄颓唐英雄气短,但更牛掰的,是还演出了角色黯淡落寞中隐藏的一股心气和情义。

面子上是大哥,骨子里窝囊,但到最后还是保留了最后一点大哥的血性。

巧巧对斌哥,是从一开始的崇拜、执着,到决绝放手,再到回归小县城后的接纳现实。

斌哥对巧巧,是从一开始的相爱到放弃,到避而不见到尊重理解,最终为了最后一丝尊严远离。

这两个人,其实共同构成了影片里的江湖。

贾樟柯自述过,“廖凡饰演男主人公斌哥,原型其实就是我六七岁时,在家乡小镇看到过的一位江湖大哥。他人帅、仗义,身强力壮,用拳头解决问题,那个时候是我崇拜的对象。

后来我上大学回家,路过一个中年人蹲在门口呼噜呼噜吃面条,身材发福,头发稀疏。我认出来正是当年的这位大哥,非常感慨时间的力量。“

找到廖凡的时候,贾樟柯说他什么都不担心,唯一的问题是廖凡不是大同人,

结果廖凡为了斌哥这个角色,学了三个月大同话,按贾樟柯的说法达到六级大同话没问题。

但更难的是,他演出了时间的力量。这是最沉甸甸的表演。

都是时间的炮灰而已,哪还有什么江湖

可是贾樟柯还是没拍出江湖,也可以说,贾樟柯把人情当江湖拍出来了。

《江湖儿女》的时间跨度是17年。到最后电影里刁亦男有句台词,“现在我们都企业化了”。

就连江湖这样一个最重情义的地方,也变得企业化了,那江湖还是不是江湖呢?

听说拍电影的时候,经常整个剧组停下来,等贾樟柯想明白了再拍,而贾樟柯就跑到一个地方大口大口抽烟。

或者贾樟柯到最后也没想明白江湖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但他希望为中国电影留住人情。

从山西的煤都到三峡的雾,从大漠星空又回到山西的万里长空,贾樟柯依然在用他的故事和镜头串联起中国十余年来的发展变迁,更试图记录下大时代里的江湖儿女。

斌哥和巧巧成为了贾樟柯手里的江湖缩影,曾经豪情万丈,却还是被现实撞得下半身瘫痪。 曾以为拿把手枪就全世界最恨,被囚禁在轮椅上才懂得有枪的人死得最快。曾经在迪厅载歌载舞活色生香,最终却轻易败给生活。

连江湖都没了,说什么人在江湖呢?

但贾樟柯不愿意让他的主人公们就这么输给这个无情无义的江湖,所以在电影里赵涛问廖凡,火山灰是不是最干净的。

廖凡说,也许是吧。

人在这个世界上走一趟,最后什么痕迹都留不下,就像灰一样被吹散了。即使成为灰,也仍然是洁净的。

所以到了最后巧巧说,斌哥已经不是江湖上的人了。而巧巧自己还是,因为而那份道义巧巧身上还有。

多年以后,贾樟柯的镜头少了愤怒,多了对于时代变化的理解,而他永远要讲述的,始终是时间里,某些不变的东西,比如情义。

贾樟柯粉丝电影《江湖儿女》失败了吗?但我觉得败得不错

怨不得贾樟柯拍不出江湖。

时代精神急速变化,90年代浅醉一生的情意深重时至今日已经无迹可寻。电影世界特效做得越来越逼真,飞天遁地的招式越来越炫目,但情义没多少人讲了,时代也是。所有人都想要大笑一场,什么情深义重?太沉重了吧。

技术可以复原一个导演的私心情怀,但造不出一个江湖。只凭赵涛和廖凡两个角色撑不起江湖之远,江湖没了,贾樟柯也拍不出来。

于是《江湖儿女》成了一部内在自相矛盾的作品。

一方面贾樟柯拍出了更多的黑帮类型片气质、工业质感、商业属性,另一方面故事推进的断裂感挥之不去,涛姐的江湖女大佬成长史毫无真实感可言,贾樟柯并没有力量去拍出一个圆融通透无懈可击的江湖故事。

它最终成为一部粉丝电影。

贾樟柯完成了一次人到中年的自我致敬,有人会喜欢这种原地踏步和自我重复,有人会说贾樟柯拍不出新东西了,但在我看来,既然江湖有儿女,就无惧山河无故人。

水位上涨,城市消失;证件丢失,身份消亡。,关公像还在,小旅馆还在,但江湖恩义奄奄一息了,但贾樟柯还在守住一方情义,左手展现展现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右手诙谐幽默地插科打诨娱乐大众,纵然难免陷入自我重复,故事部分桥段生硬,但贾樟柯电影宇宙的魂魄还在,那是对传统情义和时间的敬意。

贾樟柯说过,让他想要拍出这部电影的是一个叫小东的人。后来小东变成了 “头发稀疏、身体发胖“的大叔。

但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是不是现在这个胖大叔小东就一定不如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东呢?

就像现在这个电影更沉稳妥帖的贾樟柯,就一定不如当年那个青年贾樟柯呢?

我倒觉得不是。

过去的贾樟柯更浓烈,所以电影一开始的结局,是赵涛找廖凡这些当年的兄弟再喝了一次五湖四海酒,但如今的结局却是:赵涛独自面对窗棂,沉默无言。

时间肯定会改变科长和他的电影,但我不认为失了刀锋去了锋芒,多了对万物的理解宽容就是坏事,问题是贾樟柯能不能走出自己的电影宇宙。

最好看的贾樟柯电影弄丢了江湖,也依然是贾樟柯电影,“让我编织海市蜃楼

一天一天浅醉一生”,贾樟柯也依然是自己电影宇宙中的江湖儿女。

用一部电影完成阶段性总结之后,别了山河,还是故人。但愿贾樟柯这部电影以后,终将开启下一个贾樟柯电影宇宙。这部电影,或许就是《在清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