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川滇滇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1938年4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历经艰难血战,付出了极大牺牲换来了难得的胜利。这本来是好事,可中国军队上层人物却因为这场小胜有点儿忘乎所以了。也许是太渴望胜利,觉得可以趁热打铁,再打一场大胜仗,这就为后续战事埋下了隐患。

台儿庄战役后不久,老蒋调集各路大军向徐州附近靠拢,竟达到20万之多,老蒋想“扩大台儿庄的战果”。殊不知,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的追击中,溃退日军都及时站稳了脚跟,让追击部队占不了便宜。战场转移到一马平川的徐州附近,机械化程度高的日军,又怎可能再让中国军队占便宜。

其实,日军对于台儿庄一役,只是觉得有点丢面子,但并不把这次失利看作太大的事,反而发现中国军队在徐州附近集结后很高兴,兴奋地觉得终于可以抓住中国军队主力打决战,以期一役将中国军队彻底击垮。

老蒋在给李宗仁的电报里这样说道:“敌兵力不足,军纪废弛,士气颓唐,其淮北主力,已不敢北进;而其鲁西主力,亦为我后方各部牵制。其踌躇不决,畏缩不前,已甚明显,只要我运河线与徐州国防工事能固守不动,则敌此次大包围计划,必可被我粉碎,而且可予以歼灭也。”

淞沪会战中的日军部队

不知道老蒋从哪里来的情报,日军什么时候“军纪废弛,士气颓唐”?估计又不知是哪个庸官在背后瞎报告。也不知道老蒋哪里来的自信,当时还和日军玩起了包围与反包围,不断拓宽中国军队的两侧宽度。以当时的兵力看,中国军队60万,日军20万,可日军是装备精良、补给充分,拥有大量坦克、飞机、重火炮支援的现代化部队,况且在淞沪会战时两军比例达到10:1都未能取胜,这3:1如何能“求敌主力包围于战场而歼灭之”?

老蒋估计是被当时各地方部队的不配合搞得有些神经质,居然以为分隔在徐州南北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也不会互相配合。他没有搞清楚,这两个方向的日军虽有分歧,但在侵略中国、围歼中国军队主力这一点是完全一致的,最多也就是争抢头功而已,但老蒋还是在徐州周围布下了北重南轻的防御体系。

于是,在如此稀里糊涂的背景下,中国军队和日军都展开了在徐州附近的大会战准备,而且都意欲一举消灭对方主力。日军方面,不论是华北日军还是华中日军,都没有把自己当配角一边看戏的想法,反而都把自己当成主攻部队。

徐州会战中,台儿庄附近再次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由卢汉率领的第60军是滇军部队,他们刚上战场,就与迎面开来的日军两个联队撞在了一起。经过激烈对阵,60军以先头营尹国华营500余官兵的壮烈牺牲,换来了60军的及时展开。中国军队与敌在犬牙交错的状态中反复拼杀了近10天,第60军刚刚上战场的12个步兵团,就损失了近7个,死伤14000余人。

卢汉

滇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也让日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军队暂时稳住了阵脚。与此同时,4月底,南线的日军华中方面军推进顺利,其第6、第101师团没有费大力气就已经推进到了中国军队侧背。在危急关头,老蒋还以为华中日军只是在策应华北日军的作战,声势浩大不会有真正动作。

一个普通人都知道,凡事随机应变,华中日军再傻也不会放着白白的包围机会停止不前啊,难道华中日军还会眼看着华北日军被包围被吃掉不成?可是,一直到5月9日,当南北日军合围意图完全显现之时,才有谍报传来:敌华北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寺内寿一大将、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华中派遣军最高指挥官畑俊六大将、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都已经亲临一线指挥。

日军是要一举吃掉云集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主力!但是的但是,危机已经到眼前了,老蒋却还得出了日军在自取灭亡的判断:日军兵力少、孤军深入、远离后方。老蒋的判断纯属纸上谈兵,如果兵器推演可能老蒋是没错的,但日军整体作战素质远高于中国军队,其装备远优于中国军队这些他欠考虑,他仅仅是从兵力人数上进行了比较。

11日,北线日军第16师团组织了一支快速支队向南线突进,于15日和南线日军的快速挺进队在陇海铁路会师,正式实现了对中国军队的战略包围。日军第9、第16等主力师团强烈推进,中国军队虽顽强阻击,却终因实力悬殊步步退却。

徐州会战中的日军坦克部队

面对急不可耐要重进徐州的日军,为保住中国军队主力部队,李宗仁不得不在16日下达了放弃徐州全面突围的命令,这也成了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最大规模的突围行动。60多万大军各自突围,还好日军的包围圈由于过大且其兵力过于单薄,当中国军队化整为零式的突围开始后,日军除了追上一些伤员外,竟没能抓住任何一支大部队,也算中国军队不幸中的万幸吧!

仅仅到19日,日军就成功占领徐州,战后日军为中国军队脱离战场的速度感到非常惊讶,而且懊恼在徐州作战中仅仅达到了作战预想的“一折”。尽管是一折,但日军好歹实现了自己的作战预想,让南北日军实现了会师,不知当时一心要“歼灭”日军的老蒋作何感想?

日军占领徐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