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給神州大地帶來了歡樂的節日氣氛,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爲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它又作爲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紐帶,將千千萬萬散落五湖四海的華夏子孫在農曆正月初一凝聚一堂,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農曆新年。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有多個國家有過春節的習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他們不但跟中國同時慶祝新春佳節,政府還將其定爲法定假日。如越南、韓國、新加坡等。

在越南,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國家法定休息時間最長的一個節日(法定放假五天)。越南的過節習俗跟中國雲南、廣西大同小異,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臘月三十除夕守歲,放鞭炮,喫團圓飯。歸納起來就14個字“肥肉、醃菜、紅對聯,幡杆、炮竹、綠米糉”。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在春節期間到越南去話,將會看到鋪天蓋地的“中文”。中文在越南曾有過近2000年作爲官方文字的歷史,雖然越南政府在1945年宣佈廢除漢字。但是在傳統文化項目上,出於民族習慣,越南依舊是漢字爲主,譬如春節時的漢字春聯。用越南老百姓的話說,不用漢字寫春聯就沒有了年味,因此越南人都愛在家裏貼上“福”、“囍”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形象,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越南人一般從農曆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準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糉、春聯、爆竹了,每年春節前夕,前往中國邊境城市購買春聯等富有濃厚春節特色的年貨的越南人非常多。在越南本地,花市是越南春節重要活動之一,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曆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

韓國人也一直保留着過春節的習俗,法定假日爲3天。韓國稱春節爲“舍爾”,意思是新年之首。韓國又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他們的習俗跟中國非常相似。都是以崇拜祖先和孝敬長輩爲核心,春節期間人們紛紛從城市返回故鄉,因爲在這一天作晚輩的,不管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都要爭取回家跟長輩團聚,因此他們春運的繁忙程度跟中國有點兒相似。

拜年是韓國人春節習俗中最重要的一項,如今,大部分國民已習慣穿着洋裝西服,但是在春節,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年初一早上,人們就會穿上民族服裝互相拜年,與我們不同的是,我們的發是“紅包”,韓國人則發“白包”。對來拜年的客人,要以酒和食品相待。

正月初一晚上最有趣的風俗是趕“夜光鬼”。據稱在這一天,“夜光鬼”挨家挨戶遊蕩,試穿每個人的鞋,遇到合腳的就帶走。如果誰在這一天晚上丟了鞋,他的運氣說多糟糕就有多糟糕。因此這一天晚上,人們大都把鞋放在裏屋早早熄燈入睡,還要在立柱或大門上放置篩子或簍子,因爲“夜光鬼”有一個習慣,見東西就要數一數,當“夜光鬼”見到了篩子或簍子就要數上面的網眼,等數完了天也就亮了。

新加坡春節法定假日爲兩天,最標誌性的慶祝活動莫過於從 1987 年起舉辦的“春到河畔”聚會,聚會上中國的能工巧匠現場構建炫彩奪目的大型壁畫燈飾,奉獻最華夏的視覺盛宴。新加坡過年也像中國人一樣,春節前清掃房子、置辦年貨,買新衣服,特別是買各種紅色的衣服,圖個吉利。除夕夜最重要的事情是全家喫團圓飯,很多人家都喫火鍋,散居的家庭各成員都要在除夕設法團聚在一起。孩子們爲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直到午夜纔去睡覺,認爲這會延長他們的生命。

新加坡人過春節還有其他一些習俗。比如說,一般人家要請由學生們組成的舞獅隊來到家中表演,鑼鼓一響,獅子一舞,就會驅走晦氣,迎來吉祥。新加坡華人以交換“紅包”、懸掛紅色的小旗和喫魚來表示他們的信念。新年喫魚意味着吉利。魚和菜蔬分別盛在圓碟子裏,撒上胡椒和調味品,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做着向上攪調的姿勢。據說,此舉象徵着在未來的事業中發財和幸運。節日期間,人們會相互拜年,拜年不提貴重禮品,只帶兩個桔子,進門送給主人,桔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

隨着當今中國國力的日益提高,海外華人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很多曾經不怎麼待見華人的國家也開始正視華人對本國的貢獻,並尊重華人的習俗。如馬來西亞,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

在歐美一些國家,隨着華人影響力的增強,春節也得到了重視。美國紐約曾在2003年將春節定爲市民的公共假日,專門爲華人安排了燃放鞭炮的時間和地點。春節大遊行已成爲紐約重要的觀光項目。在加拿大,春節也日益成爲地方重大節日,從多倫多到溫哥華,春節期間華人都要舉行大型的遊行聯歡活動。

相信隨着中國元素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尤其是春節將會被更多的國家吸納,新春佳節必將成了全球性的節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