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至1862 年,阮朝被迫同法国和西班牙签订了第一次西贡条约,这一条约成了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开端。从17世纪开始法国就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到了19世纪中后期,法国意图建立东亚殖民体系,开始把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的越南。

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统治者为何选择步步妥协?

十九世纪后期,清王朝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国家贫弱不堪,政治也变得更加黑暗,随着国力日益衰落,欧美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此刻,腐朽的清政府也意识到,若再不革新,江山社稷将毁于一旦。

正当清政府上下准备休养生息,改革中兴之时,边疆却发生了新的危机。1883年,法国突然挑起了和清朝的战争,而两国开战的缘起竟是为了争夺越南这块南蛮之地。谁都知道,越南并非中国的领土,很长时间内也只是作为清朝的藩属国存在。那么为什么这一次会成为中法两国争夺的焦点呢?

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统治者为何选择步步妥协?

紫禁城太和殿

在19世纪40年代,法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经过二十年的时间,法国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煤和铁的产量提高了两倍,铁路修建更是形成了高潮1870年法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与此同时,法国的轻工业也保持着较快的发展,纺织工业普遍采用新技术,蒸汽机完全取代了人力,纺织品开始大量运销到海外。到19世纪60年代末,法国产业革命基本完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统治者为何选择步步妥协?

法军侵略越南

1870年,随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和《1875年宪法》的颁布,法国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此时,法国政府的总体目标是重塑“伟大的法兰西”,使法国再次跻身于世界头等强国之列。虽然普法战争对德国复仇仍然是法国的战略重心,但实际上法国政府对殖民扩张的支持力度,远远超过了“对德复仇”的准备。特别是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向德国支付了五十亿金法郎的战争赔款,沉重的负担使法国经济一度陷入了混乱。为了摆脱危机,时任法国总理的茹·费理提出,通过殖民地“为战败找到新的补偿”,而这个“补偿之地”究竟在哪里呢?

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统治者为何选择步步妥协?

阮朝官员

在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各国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亚洲各国积贫积弱,使得列强趁虚而入。从18世纪开始,欧洲列强纷纷进入亚洲,共同掠夺亚洲的资源和财富,许多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17世纪开始法国就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到了19世纪中后期,法国意图建立东亚殖民体系,开始把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的越南。

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统治者为何选择步步妥协?

时任法国总理茹·费理

越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也是联络东西方贸易的海上枢纽。若占据此地,近可以控制中南半岛,远可以俯瞰中国广大的南部地区,因此,越南成为了法国扩张侵略的必争之地。早在17世纪,法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就已进入越南。1802 年,阮福映在法属印度殖民地的帮助下占领东京(今越南河内),建立了阮朝。阮福映在1808 年称帝,同年又被清朝册封为越南王,规定二年一贡,四年一朝。就这样,越南与中法两国同时发生了交集。但是当时,阮朝统治者对法国人的野心似乎还浑然不觉。

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统治者为何选择步步妥协?

越南末代皇帝

阮朝立国不久,沉重的赋役使人民困苦不堪,越南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法国趁机加紧了对越南的侵略,1852年,法国军舰以保护传教士为名,炮轰越南岘港。1859 年2 月,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侵占西贡,随后,法军又侵占嘉定、边和、定祥三省,在占领期间法军遭到越南军民的坚决抵抗。直至1862 年,阮朝被迫同法国和西班牙签订了第一次西贡条约,这一条约成了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开端。

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统治者为何选择步步妥协?

刘永福

第一次西贡条约中规定:越南向法国割让嘉定、边和等三省之地,赔偿400万法郎,同时开放岘港、巴喇、广安三个通商口岸;法国传教士可在越南全境自由传教,法国商船和军舰有权在湄公河自由航行;越南与任何国家的外交事务,必须得到法国批准。然而,西贡条约的签订并没有让法国就此满足,1873 年10 月,法军向越南北部发动了突然袭击,侵占了古都顺化,意图侵占河内和红河三角洲地区。就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忍无可忍的越南军民邀请“中国军队”入境,共同抵抗法军。

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统治者为何选择步步妥协?

李鸿章

面对越南军民的邀请,面对一触即发的中法战争,以李鸿章为首的清朝军政大臣如何应对? 更多精彩内容,锁定75日6:30播出的湖北卫视《大揭秘》《中法战争 一触即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