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匠 | 柴丽萍:一枚核舟承载的手艺传承之路

        为弘扬“工匠精神”, 吴中团区委整合各界资源,在2017年3月成立了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引领广大青年传承手工技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青年手艺人是新时代新兴青年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建功改革发展,创新创优创业,以实际行动为传承“吴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担当。

        吴中团区委特开辟《青匠》专栏,与大家分享我们身边的青年手艺人代表。

       今天,一起跟着吴小志的脚步来了解下吴中核雕大师、青年手艺人柴丽萍的故事。 太湖之滨的小镇光福风景优美,灵动的山水孕育了众多精巧的手艺, 雕刻、刺绣、缂丝等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小镇上有一个钟情核雕的女孩,她就是柴丽萍。

小时候核雕就是她的玩具,连零食都是橄榄里的核;

10岁出了第一件作品:李时珍;

当了十年木渎中学的高中地理老师,经历了核雕的最低谷,也见证了它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盛过程;

15岁便独立完成核雕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作品《桃源问津》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母亲陈素英16岁开始学艺,1990年创立了核雕工作室,是核雕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她,为了心中不灭的那份挚爱,为了继承母亲的苏式核雕手艺,忍痛放弃了教师生涯,于是有了商业综合体里的核雕工作室,也有了柴丽萍这个优雅的女士,每天在工作台忙碌的身影。

01 从老师到核雕大师

柴丽萍的妈妈陈素英是很有名的苏式核雕大师。小时候耳濡目染,玩具、零食都跟核雕有关。当一名老师,是柴丽萍喜欢的职业。第一年在木渎中学教地理,母亲就劝她回家帮忙做核雕,她不乐意。后来,她还是干了,这一干就干了十年。这十年中她见证了核雕的起落,80年代过后,核雕行业跌入谷底,直到90年代初期,又有人开始把玩,2000年后处于不断上升状态,直到如今,核雕成了一门艺术。

这十年,柴丽萍一边教书,一边利用有限的时间修炼手艺,这是一个静心的过程,也是底蕴的积淀。慢慢她越来越热爱核雕,萌生很多创意,苦于无时间持续不断去打磨创意。一旦搁浅,就很难承接上当时一瞬间的火花。她开始动摇,毅然放弃了10年教师生涯,正式转做核雕。之后,柴丽萍创立了自己的文创品牌,并成立手作工作室,初心是传承非遗雕刻技艺,留住传统核雕手艺。在传承传统核雕基础上,尝试创新设计,用心打造每一件有故事的作品。

02 写意作品需要生活的创意

母亲每天都在家里的工作台工作,常常一天5、6个小时一动不动。哪天没摸一摸核雕,连饭都吃不下。但手艺是一部分,与时俱进的创意更是延续核雕生命的源泉。

母亲总是不太愿意出门,柴丽萍就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给她讲《桃花源记》的故事,带她去苏州园林品味精髓。母亲最擅长“核舟”系列,90年代在上海很有名。如今视力有所减退,作品多以写意为主。时间越久雕刻的感觉越好,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寥寥几笔就能传承出文化底蕴。

后来,柴丽萍设计了一件“观心”的作品。带点禅意,摒弃社会浮躁。 这是一件刻画自己内心的作品,一个侧脸,代表你的自在内心,内心欣喜时,你会看到一张笑意盎然的脸,内心平静时,那微笑也变得安然。

第二面是一瓣莲花,是“心莲”,浅浅几笔,让人看了不自觉心平气和,捧于手中把玩,不得不佩服这深邃的创意,精致的手艺,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积淀,是创造不出如此神韵的。

柴丽萍经常需要出去采风,寻找灵感,也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实现文化的浸润。她常常觉得辞职太晚,想学的太多。各种系列创意在她脑海里诞生,比如她想采集一组中国自然风光(大美中华);取自唐人宋词中最美的画面(诗意春秋);雕刻消失的苏州老行当(忆少年)。这些都需要连贯地静心地去一组一组雕刻,精彩有时只需要寥寥几笔,值钱的并非手艺,而是文化底蕴与珍贵的火花。

03 核雕不是奢侈品,也并非人们想象中赚钱

每一件作品从创意到雕刻到成形,都需要漫长的过程,期间经历各种失败,甚至推翻重来都不足为奇。

学手艺的前五年是别想赚钱的,必须磨炼到一定程度,才能出优秀的作品。一般纯手工的核雕作品,一天只能做两颗。如十八罗汉那样复杂的正反面雕刻,一天只能做一颗。一件优秀作品的草稿就要画很多遍,前期创意出来多种版本,微调细节,不断修正,最终才能开始雕刻。“观心”就是经历了很多次修改成形。还有一件叫做“荷韵清风”的作品,整整半年才完成。 从一节荷开始,到它盛开,到变为残荷,到最后一点莲蓬。展现了生命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来年,荷依旧会悄然盛开。

柴丽萍说,核雕不是奢侈品,大师的作品自然少而贵,但一般的核雕,几百到几千不等,大家都戴得起。并非追求贵的就是好的,一眼相中,有眼缘的核雕,才最适合自己。

04 核雕的养护很重要

核雕历经浮沉,才最终变为一件珍贵的作品,它的后期养护至关重要。没事就要用橄榄油每天擦拭、揉搓,人体的汗液也能养核雕。刚做出来的核雕都是浅色,通过汗水、油脂、空气的氧化作用等,三四年后颜色会变深。一般都先用老核雕刻,再不断储备新核,成形后的作品颜色都十分光亮,经过不断养护,光色愈佳。

柴丽萍会玩很多手工活,比如手工皮具。她天生手部力量很强,当然做核雕需要一定的巧劲。小时候还做过缂丝、刺绣,这样一个姑娘,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05 需要传承的是苏式核雕

柴丽萍一直强调,她做的是苏式核雕。核雕手艺在成倍上升,苏州也有很多人在从事核雕行业,但苏式核雕却很少。她跟母亲一直在传承着的,便是苏式工艺。

苏式工艺的精髓是:精细、雅致、吴地文化元素。她要深挖这些元素,将它们积淀在核雕里。她有两个儿子,也是从小受着核雕艺术的熏陶,把玩着把玩着就能产生兴趣。很多客人会慕名过来学艺。这里有体验课程,练习一下基本功,搓核、整形、刻字,甚至开相。

2017年柴丽萍参加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现场雕刻的一枚核舟《东坡泛舟赤壁》大受好评,荣获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荣誉称号,并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和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的称号。近年来在木渎中学、星海学校等地开设相关研究性学习课程和非遗社团,组织学生开设非遗核雕社团,致力于传承非遗工艺,留住传统手艺。

柴丽萍总是优雅和气地微笑,听她说话,看她雕刻,见她姿态,有一种淡定安然的气质蔓延在周围,让你随遇而安般心宁。

特别鸣谢:

度假区团工委

光福镇团委

香山街道团工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