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维护者、见证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是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改进作风、修正错误、推进落实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应保持“闻‘无言’不安”的自警意识,把经常听取群众意见作为一种行事习惯、工作方法、行为自觉。

《论衡·书解第八十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潜伏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这些历史典故都充分说明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重要性。

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维护者、见证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是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改进作风、修正错误、推进落实的重要途径。听取群众意见不仅是贴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需要,也是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的需要。只有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认真科学地吸纳、处理群众意见,才能把群众意见真正落到实处,使党和政府的工作契合民愿、顺应民意、赢得民心。

任何一个单位和个人,如果没有人提意见,可以说,对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极为不利,也很危险。为此,党员干部应保持“闻‘无言’不安”的自警意识,把经常听取群众意见作为一种行事习惯、工作方法、行为自觉,经常竖起耳朵、躬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中,诚心诚意地听取意见、建议,切实当好群众困难的知情人、群众诉求的理解人、群众情绪的知心人、群众意见的采纳人。

保持“闻‘无言’不安”的自警意识,就是要对群众的“无言”予以仔细明辨,强化自我检点、自我反省,弄明白“无言”的真意所在,谨防被假象迷惑。保持“闻‘无言’不安”的自警意识,就是要闻“诤言”不怒,以闻过则喜之心,乐听他人的直言告诫,对他人的规劝多倾听、多思考、多接纳,用以改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对待他人的诤言,要多一些诚恳之心,少一些抵触之情,避免固执己见,防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越陷越深。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谦虚情怀,践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之教导,在广纳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就是要闻“褒言”不喜,不因别人的表扬赞美而沾沾自喜,要清醒地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要闻“错言”不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宽阔胸襟予以对待,对提意见者不扣“帽子”、不抓“辫子”。毛泽东同志曾说:“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这应该是闻“错言”不怨的最好体现。

保持“闻‘无言’不安”的自警意识,不能仅仅停留于“闻”上,而是要以闻鸡起舞的奋起之态、闻风而动的急迫之举、闻义而徙的向往之情落实回复与整改。暂时不能解决和整改的,应给群众一个比较圆满的解释,让群众看到希望;对于群众认识不准确、理想有偏差的意见与建议,要进行耐心的宣传解释,求得群众的理解,避免群众意见有来无回、石沉大海。

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主办

理论读库 ★ 决策锦囊 ★ 干部学堂

欢迎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