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会郑州,古称中原,简称“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河南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今河南省一带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不仅诞生了黄忠、魏延、邓艾、典韦等诸多猛将,也是一个谋士辈出之地。就以下五位汉末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就出自今河南省一带。

一、郭嘉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在三国时期的一众文臣谋士中,郭嘉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郭嘉一开始是袁绍的手下,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前,郭嘉全面分析利弊,提出了振奋曹操一方士气的《十胜十败论》。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的郭嘉病逝。就曹操一方来说,郭嘉的英年早逝无疑是非常大的损失。

二、荀彧

在东汉末年,曹操一开始并不是最强大的诸侯,在中原地区,曹操身边面临着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张绣等强敌,而曹操之所以能够各个击破,离不开众多谋士的支持。就荀彧来说,就是曹操身边的“王佐之才”。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和郭嘉一样,荀彧一开始也是袁绍一方的,后来才投奔曹操。在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过程中,荀彧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三、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作为荀彧之侄,荀攸也是一位顶级谋士。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荀攸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等战役中,荀攸也为曹操贡献了自己的智谋。不过,公元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相对于自己的叔叔——荀彧,荀攸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对于曹操来说,手下的谋士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曹操善于用人的体现。

四、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作为诸葛亮的重要对手,司马懿已经不仅仅是一位谋士了,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而且,在曹操和曹魏早期的谋士将领相继去世后,司马懿凭借着自身的谋略,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最终,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成功取代魏国,并建立了西晋,结束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

五、徐庶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徐庶在历史上也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东汉末年,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不过,徐庶后来进入到了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在魏国,徐庶后来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至于徐庶最终的结局,则缺乏相应的史料记载。

文/情怀历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