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会有256棵古树名木,数量为三区之最!历经沧桑,它们的年轮里写满了故事

好文章,要关注!

一棵树龄700多年的樟树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片高龄格木林“大隐隐于乡村”人未识、一棵与周恩来总理有渊源的芒果树藏身城区幼儿园……这些都是新会从去年起到今年开展的古树名木普查外业调查获得的重大发现。

见证一座城市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事物,除了留存于史册上的文字,还有那些顽强存活了几百年的古树。古树名木不仅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一座城市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最好的见证。截至目前,新会已发现了256棵古树名木,数量为我市三区之最。江门日报记者日前采访发现,这些古树名木历经沧桑,都有自己的故事。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些“活文物”,翻开那些镌刻在年轮上的光阴故事。

 《江门日报》9月6日报道

古树名木大都“安居”农村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分为三级,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名木则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

其实,早在2002年,新会区曾对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一次初步的普查,碍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未完善的评定标准,一些普查数据还不够完善。而从2016年7月至今年4月,新会区重新开展大规模的古树名木普查外业调查工作(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更新了数据:新会共有256棵树,数量是江门市三区中最多的。其中,一级古树1棵,二级古树14棵,三级古树239棵,名木有2棵。古树名木绝大多数“安居”在农村,共209棵,占总数的82%。在256棵古树名木中,平时最常见的榕树并不是占比最多,居首的是格木,榕树其次,木棉则排第三

目前,新会确定两棵名木:一棵是闻名天下的小鸟天堂古榕树,树龄约396年。另一个棵是位于新会机关幼儿园内的芒果树,树龄约80年

新会最老古树已700多岁

●树种:樟树

●树龄:739年

●所在地:三江镇思仁公园

新会最老的古树,也是唯一一棵一级古树,是位于三江镇思仁公园,这棵老樟树,树龄达739年。

在思仁公园里,记者看到,樟树位于公园的台阶与一栋旧楼之间,尽管树干已经中空,但树冠仍郁郁葱葱,鸟儿的欢叫声此起彼伏。细看,这棵树是一棵三合树,即两棵榕树和一棵樟树合体长成。

“尽管树看起来老态龙钟,但生命力依然顽强,这是令人称奇的地方。”常在此处散步的一位赵姓村民告诉记者。

有关樟树是何时在此落地生根的,没有人能掌握确切的信息。根据管护单位三江镇新江村的老人们讲述,在新江村立村之时,此树便已存在。新江村至今已有约七百年历史。根据《新会古树名木录》一书记载,大约300多年前,有一棵细叶榕长在樟树旁边,越长越靠近樟树,最终合抱在一起。大约100多年前,有一只小鸟吃了大叶榕的种子后飞到樟树上休息,它的粪便含有大叶榕的种子,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其根直插樟树根里,和樟树、细叶榕长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了如今的三合树。如今,樟树仅剩一枝,两棵榕树生长旺盛。

数百年的樟树历经风雨,如今仍傲然挺立。其实,一直以来,它并不孤单,在思仁公园里,共有10多棵古树与其相伴,这里已经建成镇级古树公园和江门市古树公园,是三江镇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周总理曾掏腰包买了它的果实

●树种:芒果树

●树龄:约80年

●所在地:新会机关幼儿园

走进新会机关幼儿园内,一棵比四层教学楼还高的芒果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每届入园的孩子,都会听老师讲述芒果树与周恩来总理的感人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现新会机关幼儿园所在的民生路,是原新会“何、刘、许、莫”四大家族之一的莫氏家族聚居地。1955年,莫家果园纳入新会机关幼儿园范围,这棵芒果树保留了下来。

记者从新会绿委办了解到,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来新会视察。7月正是芒果挂果的季节,考虑到周总理舟车劳顿,时任新会县副县长的甘伟光让机关幼儿园工作人员从芒果树上摘些芒果招待贵客。周总理看到芒果,感到非常意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新会这棵芒果树的芒果果味浓郁,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周总理马不停蹄地在新会进行考察。回到北京后,他突然想起在新会品尝的芒果,离开时竟然忘记付钱。周总理曾规定,吃饭要付钱付粮票。每顿工作餐结束,每人要交钱交粮票,不给地方财政增加任何负担,这已经成为惯例。但当时周总理已回京,考虑到若即时将吃芒果的费用从北京汇到新会,可能会引起新会的不解,便决定“在适当的时机再交”。半年后,得知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到北京参加会议,周总理便专门约见党向民,掏出100元,委托党向民将钱转交新会机关幼儿园。当时,党向民婉拒,周总理坚持这是规矩。同时,这也作为他的一点心意,也为小朋友们“买点玩具”。

60年过去了,周总理虽已与世长辞,但他和新会机关幼儿园芒果树的故事,放在今天,仍为人津津乐道,幼儿园的师生还曾以《常青的芒果树》为题,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进行宣传。

茂盛森林是村里宝贵的财富

●树种:格木

●树龄:最高200年

●所在地:崖门镇坑口村

在村民指引下,记者来到崖门镇坑口村后山,看到了枝繁叶茂的格木林。满身青苔、苍劲挺拔、枝干虬展……不难看出,这片格木林已有一定历史。

“格木林有格木近200棵,我们村准备将其打造成公园。”一位村干部说。

村民黄伯说,坑口村种植格木有600多年历史。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村里一位黄木匠随郑和下西洋。在西洋期间,黄木匠得知格木是珍贵木材,是制作家具和建筑的上好材料后,便在回国时从西洋带回500多棵格木种苗,种植于坑口村的后山。十年树木,坑口村的格木林成材后,便被砍伐卖钱。“这片格木林是几百年来,坑口村民重要的生活来源。”黄伯说。

黄伯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坑口村民意识到后山那片格木林价值不菲,便立下村规民约禁止采伐林中剩余的格木。

普查工作人员曾通过现场抽取3株格木,进行年轮分析,计算出平均年轮宽度,建立年轮与直径回归模型,推算出树木年龄。目前,坑口村格木林内有大小格木185株,其中树龄在100-200年有84株,80-99年有18株,80年以下有83株。

“如今,格木林中的格木不是600年前种的,都是后来的格木种子落地,重新长大成林的。”黄伯告诉记者。目前,坑口村对格木林的保护相当重视,村委会在镇政府和区农林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派人建了挡土墙,清理了格木林的枯枝、断枝,还对部分“年老病残者”进行白蚁及病虫害防治、树洞修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格木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谁要砍伐谁就犯法!我们村已经安装了监控设备,谁敢以身试法必严惩。这一大片格木林,就是我们村的一张大名片。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要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村干部张健强说。

运用科学方法测定树龄

本次普查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断定一棵树的年龄?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负责普查工作的新会区绿委办。

绿委办工作人员苏广新告诉记者,一棵树的树龄,要综合以下几种方法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一是通过走访当地的村民、村干部、乡镇林业站,初步获得古树的大概年龄。

二是通过测量树高和胸径,获得古树的年龄。

三是针对新发现的古树群,通过年龄分析仪测量数据。

苏广新说,新会目前参考的是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供的《胸径生长模型估算古树年龄方法》,这是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树木胸径长度和树龄的数学模型,即根据某类树木的胸径大小,来判断树龄。

“人在不同成长阶段,身高和体格都有一定的参考标准和范围。比如婴儿期、青春期、成年、老年……这些年龄段的身高,在医学上都有一定参考数值。而树木亦是如此,每种树的高度、胸径、树冠与年龄都会形成一定的比例,针对大部分的古树名木的年龄,就是根据这几个测量数据来估测。”苏广新表示,测量所得的古树名木的年龄,都是“估测数据”,并非像人一样有精准的岁数。

将再建三个古树群公园

新会古树往往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人事变迁,也历经了风风雨雨,其中经历的自然灾害就包括雷劈、台风、病虫害等。2016年至今,新会区绿委办分别对新会实验幼儿园古腊肠树、睦洲镇莲子塘村沉香树、司前镇昆仑村2株菩提树、睦洲镇睦洲村3株古榕树、沙堆镇大环村2株古榕树实施生境修复工程,改善古树生长环境的同时也美化了乡村环境。2017年9月,台风“天鸽”正面袭击新会,很多古树名木遭受了重大损失,有多棵古树连根拔起。台风过后,新会迅速开展了古树修复工作,其中3棵古树通过修复成功救活。

为了做好日常保护古树名木的工作,按照古树名木的管理办法,新会256棵古树名木都确定了管护责任单位。位于农村的,管护责任单位多数是村委会;位于城区的,管护责任单位多数是社区居委会。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新会将充分利用新会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将古树名木的所在地建设成为集健身、休闲、游乐和科普宣传相结合的场所,除了已建成的三江镇思仁古树群公园,新会拟新建三个古树群公园:睦洲镇莲子塘古树群摄影公园、崖门镇坑口格木古树群公园和沙堆镇独联古树群公园

来源:江门日报 记者/冯瑶君

责编:阿芸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