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来点猛的,教你造人!

第一次听到有本科普书叫《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时,胃口一下就被吊起来了。

因为按正常逻辑,制作一个弟弟似乎还比较好理解,劝爸妈生二胎嘛。

制作一个哥哥?这是认真的吗?

后来,终于等到了这本大大的书。

到手的当天,迫不及待把它一口气读完了!

完全被震撼到!

△38.5cm*31cm大小,你感受一下!

这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巧妙、最有想象力、最美好、最靠谱、最有力量的科普书!

它把生命的节律和神奇之处都写出来了。不仅写出来,它还用巧妙的故事和有趣又不失严谨的图表,吸引你一步步感受到关于人体结构与运转的全部秘密!

它的故事是如此合理,以至于读到最后,恍惚间你都感觉它是真实发生过的!!!

完美的人体科普书

2017年奥地利“年度科学书”

2017年德国“The best 7”

我们不引用那些重磅媒体的评论了,我举个例子吧。

读这本书的感受,让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两个剪辑软件教程,一个声称教你如何制作分身特效,一个只介绍说这是剪辑软件教程。第二个比第一个更专业,但是往往学习第一个的人更多。而且有意思的是,学习完第一个,通常也就学会了第二个里面的部分功能。这就是说巧妙的形式能促进知识的传递!

而《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最吸引我的特点之一就是形式的巧妙。下面我们细说一下。

真巧妙:科普与童话的完美编织

如果让你给小朋友科普人体结构与运转知识,你会怎么办呢?我问了几个人,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孩子问啥就回答啥;稍微厉害一点的人会说可以按照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分门别类地讲;只有一个人说可以编故事,他的创意是把身体各部分拟人化,比如心脏是个喜欢跳跃的胖子,腿是个开起重机的。也有点意思,但跟《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比起来弱爆了!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把科普和童话结合得太完美了。

它的故事主干是《弗兰肯斯坦》似的,简单讲就是把人体像零部件一样组装起来,然后用某种方式赋予其生命,它就真的活了。区别是《弗兰肯斯坦》的重点是这个人造人有生命后与创造者之间的矛盾。而《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重点是制造人的过程,因为它重在科普人体知识。

《弗兰肯斯坦》(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其它译名有《科学怪人》、《人造人的故事》等)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百度百科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巧妙就巧妙在整本书层层推进的讲述方式。你不由自主就被吸引了!

小女孩祖娅她想亲手做一个活的哥哥,那么她怎么做呢?不是捏泥人,而是从骨骼开始做。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子,知道自己身体有骨头,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先从骨头开始,本身有合理性。这时候画面上是祖娅拿着两根长棍子。

那么问题来了,骨头可不是一大根,而是分段的,怎么办?

▶▶要做成一个一个小的关节。

可是这样的关节容易散架,怎么办?

▶▶那就需要加韧带了。

可是加完韧带,虽然不散架了,但是骨头容易弯腰啊,怎么办?

▶▶需要加肌肉了。

肌肉加完了,制作的“哥哥”有点人样了,可是问题又来了。哥哥没有知觉系统啊,比如没耳朵听不到啊,听不到就唤不醒,怎么办?

▶▶安装大脑和感受器。

大脑和感受器都安装完了,现在眼耳鼻舌都有了,温度感受器、立体感受器、平衡感受器和痛感感受器都有了。神经也有了。那赶紧测试一下看看“哥哥”行不行吧?发现还是不行,怎么办?

▶▶这是缺燃料了,于是顺理成章,开始讲消化和吸收,有血液系统了。

……

其他的我们就先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以此类推,讲完了全部人体结构和运转秘密。我们画一下这个绘本的故事推演逻辑,你跟着箭头读就ok:

你看到了吧?这真的是在描述一个工程,女主角祖娅和她的玩具好友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但是每解决一个老问题,就会产生一个新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然而然就会好奇,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这本书的画面结构是这样的,上半部分是绘画+图表+文字,下半部分一窄条是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部在上半部分巧妙地体现。

△红点是我后加的,故事部分就下面一窄条,但足够了

因为故事吸引你读下来,你自然而然有很多疑问,而作者一点点在上面给你做出了完美的解释。

我和孩子把书看了两遍,每一次都看得津津有味。这么好的可读性,巧妙的构思功不可没。

真有想象力:常见物的奇妙运用

这本书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制作哥哥的材料不是组织、细胞、体液这些东西,而是木棍、电线、火柴盒、插头、海绵、漏斗……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

这么一写,趣味性一下就上来了。

你会看到这个哥哥的长相和身体是有点奇怪的。就拿这一张来看,你能看得出来都是有什么东西做出来的吗?

小孩子一看用木棍能造人啊,用皮筋能做肌肉啊,用一大堆火柴盒能做大脑啊……注意力和想象力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而且他很可能会思考这些常见材料的特点,因为要安排它成为“哥哥”人体的一部分,你就得了解它的性质。

这个书之所以显得非常真实,就是因为全是这样的细节,孩子们熟悉,因此也容易想象,作品感染力就很强。离第二次看已经过了很久了,有天我抽出孩子的玩具箱,脑子里还能立刻就浮现出书的场景,我甚至有一种想把孩子的玩具拿出来拼成人偶的冲动!

孩子如果要是也想做这样的人偶,那材料从家里找就行了,都不需要买。

△从这本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使用材料

《儿童艺术大书》里面讲尤金·阿杰特时说,我们大部分人拍照都只会对特别的事件、建筑或者地方拍,因此往往对很多细节视而不见。而尤金·阿杰特是按照相反的态度去拍的,他拍摄一切。按照这种指导思想拍,那就相当于引导你去关注你平时会忽略的,不关注的事物,那你的眼睛就会打开了,你会看到更多东西。《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也是一样,把身边的常见的东西当成各种不同的身体材料来制作哥哥,那一下让孩子们意识到这些看起来很寻常的东西,其实有很多用处。对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唤醒!那么知识就被资源化了,可以去用起来了。

真美好:糖果色童话里的童心童趣

第三个特点是美好,无论是最后唤醒“哥哥”的奇妙咒语,还是玩具好友们的热心帮忙,都有一种温馨美妙的感觉。整本书的配色也特别美,特别甜,就像整个故事的风格那样的甜。

祖娅的妹妹,一开始被祖娅评价是“只会爬、不会走,甚至连球都不会玩儿”。但就是这样一个一准被你忽视的角色在最后却起了大作用。

因为,她无意中说了一句咒语,竟然唤醒了“哥哥”,让“哥哥”有了生命。这句咒语的内容,我最喜欢了,就四个字:“想玩儿吗?”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超级美妙,说不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如果是祖娅唤醒“哥哥”或者其他人唤醒“哥哥”,就不会有那样的感觉,但祖娅的妹妹一句“想玩儿吗?”一下让整个故事的结尾又美妙又神秘!大概是婴儿具有无限可能,也就更接近神吧!

这本书的场景感也非常棒,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祖娅的玩具朋友们也画得很活,每一张的形态都很不一样。作者对群像的塑造非常之灵动,看起来具有相当的逼真度,很有一种浸入式体验,你会觉得这些角色都像真的一样,是有灵魂的。

这类型的细节非常多。

不仅如此,科普部分的展示图片也超可爱,充满了童心童趣。

随便举个例子,第10页讲关节和骨骼时鳄鱼的表现是不是十分好玩?

↓↓↓

第17页解释婴儿玩球的大脑感受器工作原理,这图片画得是不是超级可爱?

↓↓↓

整本书都是这种糖果色的配色风格,看起来非常甜。

真靠谱:专业且能一看就懂

我们一开始就说这是一本科普书,第一部分我们就讲了它巧妙的形式特别吸引人读下去。但其实,就是科普部分的知识组织方式都极为用心。

讲内骨骼、外骨骼和没有骨骼的区别是这样体现的:

解释人如何看见物体和听见声音时,它是这样画的:

介绍血液里的物质时,它是这样来讲的:

甚至还把一些关键的化学反应画了出来:

全书由浅到深讲得清楚明白。

真厉害:通力合作找方法解决问题

这个书还有一点我觉得值得多讲几句。首先是玩具们给小女孩祖娅当助手,他们通力协作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协作精神很宝贵。而且,他们不懂的时候,懂得去鳄鱼那里看《鳄鱼宝典》,这就好比你解决问题去查资料一样,通过学习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的故事示范效应不可小觑。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大人可以强调一下这一点。人生所面临的就是一个又一个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素养。

祖娅想要一个哥哥就亲自动手去创造,作者把祖娅画得超认真。

△祖娅最终测试逐项检查中

整个的过程中,祖娅做了两次测试,尤其是第46页,逐步排查问题,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筛查,真的很有搞科学的风范。虽然最终哥哥有了生命是个偶然,但自助者天助之嘛。这跟我们做人做事是高度统一的。

还有在感受器的那部分内容里,鳄鱼通过讲解感受器的特点,告诉孩子们当一种感受器较弱的时候,其他感受器会为了填补它的工作空缺而变得更强大。鳄鱼说,这说明我们总会有办法拥有更美好的东西!简言之,大脑越用越灵!

鳄鱼还说:每个人的感受器都各不相同,所以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也各不一样。这些观念都太好了!

真不错:没有避开性教育

再有一点想说的是,这本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秘密的书,没有避开性教育。40-41页的内容画得清楚专业。给小朋友讲完全够用了!!

这就是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一个简单介绍。实际上你读下来后的那种感觉肯定比我写得还要好。我用图文这种方式很难把全部的感受都写出来。而且因为太激动了,写得时候快,不免还有一些漏掉的东西。编辑一篇文章又有点繁琐,我后期就不想补充了,你们买书自己看吧。见谅见谅!

总结:赶紧买,早买早读

这样一本把复杂的人体结构,讲得清楚明白,又用巧妙的故事创意,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杰作,我想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总而言之,啥也别说了,赶紧下单吧。画得这么温馨有趣,生动形象,细节丰富,这真的就是最好的关于人体的科普书了,没有之一!

定价148块钱,打完折也就是一百出头,看起来有点贵,但相信我你一定会有物超所值的感觉。书只有吸引读者读下去的本事,买书的钱才算花得不冤。而我有绝对自信:绝大部分孩子一定会喜欢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附作者简介:

安纳斯·芙吉拉,法国著名童书作家,著名儿童插画大师,1973年出生于圣万安,17岁后到巴黎装饰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摄影,并开始为孩子写书。作品曾获得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法国文化与图书馆协会的图书插画奖、千人读者奖,法国人才关注奖等等。因其创作的作品中总是充满孩子的勇敢和冒险精神,其作品被亲切地成为“芙吉拉的勇敢之书”。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