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路军鲁中军区“老二团”,在山东沂源县石桥镇打的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吉川资这一仗,是八路军八年抗战中对日作战中的精彩之仗,可与开国上将杨成武、杨勇率部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沼田德重中将的两次战斗相媲美。可是,就在敌进我退中,鲁中军区2团3营突然与敌人遭遇,在按原反扫荡策略“避战”“转移”的态势下,作为“老二团”先锋营的3营,在营长的带领下,主动给扫荡的鬼子设下伏击圈,突然开火,把鬼子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战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吉川资。

八路军鲁中军区“老二团”,在山东沂源县石桥镇打的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吉川资这一仗,是八路军八年抗战中对日作战中的精彩之仗,可与开国上将杨成武、杨勇率部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沼田德重中将的两次战斗相媲美!

据史料记载,八路军在抗战期间,在战场共击毙日军少将以上高级将领4人。

一是1939年11月,杨成武部在河北涞源、易县附近的黄土岭一带,在与扫荡的鬼子交战中,打死日军侵华独立混成旅团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老二团”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 堪为八年抗日精彩之战

​杨成武所率作战的八路军主力一部,是由红军时期林彪的红一军团红一师整编的115师独立团。1955年,杨成武授开国上将军衔。

二是1939年7月,杨勇率115师686团一部编成的山东纵队6支队,在鲁西聊城城东一带,袭击扫荡回撤的日军第114师团主力一部,击毙日军师团长沼田德重中将。

杨勇所率作战的115师686团是由红一方面军红4师改编,原属彭德怀元帅的红三军团主力团。1955年,杨勇授开国上将军衔。

三是1940年11月,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陈再道部派出一支20余人的小分队,在济邯公路附近,袭击日军35步兵旅团部时击毙少将旅团长饭田泰次。

不过,一些军事专家称,更经典的是山东军区八路军“老二团”在山东沂源县击毙日军53旅团长吉川资少将之战,这是一场融合了多要素、多特点、多变数、多作战模式的战例!

1945年5月上旬,鲁中军区在沂蒙山区的沂源县石桥镇击毙日军53旅团长少将吉川资,这是一次战场样式多变,由基层指挥员一线临机决断、指挥,由一支地方部队与日军主力旅团展开的硬对硬拼杀,是遭遇战、伏击战、爆破攻坚战、白刃战等各种战法融合的经典战斗!它的特色之处:

其一,参与作战的八路军鲁中军区“老二团”是一支土生土长的地方部队,是由1937年12月26日淄博黑铁山起义时当地农民、煤矿工人为主发展起来的队伍,缺少老红军部队的成分。

这支队伍,最早由红军团长廖容标(后为开国中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率领,后来发展成山东军区下属的鲁中军区二团,番号曾变来变去,故人称“老二团”,开国中将、原海军常务副司令吴瑞林曾任该团团长。

该部是地地道道鲁中一带的地方武装,除了团级干部有过红军经历、作战经验丰富外,3个营长都是当地人,都是黑铁山起义前后参加革命的,其中就有指挥这次作战的“老二团”3营营长刘佐。

“老二团”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 堪为八年抗日精彩之战

​其二,组织决策这次重大战斗的指挥员级别低、参战人数少。营长刘佐,他带领着仅有数百人的“老二团”3营。

其三,这次战斗是仓促发起的,没有任何预案、先兆,全凭指挥员的经验、决心和现场处置。当然,在战争频繁的年代,作为八路军和新四军都要随时准备与敌人遭遇、战斗。但是,这是场“反扫荡”转移时突然决定、发起的进攻战。

第四,石桥之战是一个“攻守倒置”的战争样式。鬼子是气势汹汹的大扫荡,鬼子主力依托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寻早我鲁中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决战。八路军的战法则是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元帅提出的“翻边战术”,即你打你的,我走我的,转到敌人防御最薄弱地方去开辟战场。

可是,就在敌进我退中,鲁中军区2团3营突然与敌人遭遇,在按原反扫荡策略“避战”“转移”的态势下,作为“老二团”先锋营的3营,在营长的带领下,主动给扫荡的鬼子设下伏击圈,突然开火,把鬼子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战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吉川资。同时,拉动全团都加入到围歼鬼子的战斗序列中来。

近日,笔者与“老二团”3营营长刘佐之子海军大校刘军先生等一行人,来到了击毙日军旅团长吉川资战斗的原址山东沂源县石桥镇,回顾了当年战斗的全过程。

1945年5月,正当我山东八路军准备发动夏季攻势之际,日寇突然增兵山东,疯狂地进行全区性扫荡,沂蒙山区军民就此拉开了反扫荡的序幕。

5月5日,日寇第53旅团长吉川资少将亲率日军一个大队400人及伪军600余人,日夜兼程,沿博沂公路向沂源方向进犯。

鲁中军区指示,二团从夏季攻势转为返回鲁山根据地监视来犯之敌。返回序列为3营、2营、团部、1营,3营营长为参加过黑铁山起义的刘佐。

5月6日,刘佐带领3营趁夜沿沂博公路向石桥、悦庄方向西返。

当时,二团首长给予3营的任务是:查明情况,与敌遭遇时不要蛮战,掩护团主力向石桥以东大安顶山一带转移。不过,对我有利时可捞一把。

团主力则力求隐蔽,视情况随时投入战斗。

7日凌晨2时许,侦察班在石桥以西3公里处突然与敌遭遇。狡猾的敌人为隐蔽自己,一声不吭。我方若询问口令则暴露自己。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机智的侦察兵在与对方遭遇的瞬间,顺手抓了对方一个士兵的帽子(从这点看,我2团侦察兵素质过人,遇敌不慌,胆大心细)。此时,双方均不动声色,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3营侦察兵一摸帽子上有帽徽,就明白了对方是伪军,便立即返回向营长刘佐报告。

根据侦察兵的报告,刘佐断定是与敌先头部队遭遇!与敌人遭遇,后续部队还没有到位,夜间情况不明,刘佐指挥全营,按照预定信号摆脱敌人,迅速向大安顶山地带转移。

同时,刘营长一面布置警戒,一面派出侦察班长曹科志率人下山进一步查明敌情(这是刘佐指挥的周全、细心和睿智之处,敌情不明不是一走了之,而是派人再探,来个知己知彼)。

在大安顶山坡的树林里,刘佐和教导员张锡正召集连干部和有经验的老战士开军事民主会。借助手电筒微弱光亮,八九个人围着军用地图,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研究判明敌情、地形、群众基础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此后,侦察人员拧着一个敌人的便衣侦探回来。从敌口中得知,敌人仍向石桥方向前进,似乎未发现我军。

刘佐根据军事民主会的分析判断和敌探的口供,认为石桥一带地形很好,既有利于隐蔽又利于出击,加上有群众的支援,是个理想的作战地点,即敌尚未发现我军动向,我可利用石桥一带有利地形,趁敌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老二团”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 堪为八年抗日精彩之战

​(百战将星刘佐将军)

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可能的不利因素,万一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使伏击受阻,也可以利用石桥以东及北部连绵的群山迅速转移,避免损失。

于是他们借着手电筒的光束,定下伏击敌人方案,同时上报团部(这看出,他们主动性强,敢于决断,但又不违反组织原则,边打边上报)。

7日5时前,趁着夜色,七连进至345.6高地南坡,八、九连进至北坡,一个排担任警戒,防止敌人迂回。

笔者注:我们一行人在现场看到,刘佐设伏的阵地,呈一个扇形配置,可以从三个方向集中火力打击敌人。但是,因鬼子具体人数不明,而刘佐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不可能对敌实施宽正面的包围,若敌人过于强大,3营又可利用扇形周边的地形,迅速撤离。

这时,我们一行人已经对刘佐率领的这支地方武装肃然起敬了,他们在敌情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就凭着一种敢打硬拼的勇气和智慧,悄悄设立伏击圈,准备大打一场。因为此时,在沂源县石桥,还有一只队伍,是国民党的正规军114师,据说,这支装备较好的队伍,一闻鬼子扫荡,早就撤退到大山里去了。

“老二团”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 堪为八年抗日精彩之战

​拂晓时,全营部署就绪,严阵以待。

时隔不久,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打破了这种沉寂,敌蠕动而进的队伍尽收设伏的八路军眼底。

趾高气扬的敌先头部队已进至石桥村,飞尘起扬,敌几十匹乘骑也奔驰至石桥西北河滩的开阔地带,距设伏地约二百米。

凭多年的战斗经验,刘佐一望便知是敌军指挥人员。“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实为伏击之极好的目标和时机。

机不可失,刘佐下令:“打”!由十几名特等射手组成的突击班为先导,全营两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和数百支步枪,顷刻间吐出长长的火舌,子弹呼啸而出,集中射向敌人的骑兵。

笔者注:这时节,刘佐想的是如何打好这一仗,如何消灭鬼子的指挥系统,他没有想到,来了这么多的马,起码是旅团一级的指挥机关,而伴随日军高级指挥机关的,周边一定有重火器和大量的日军部队。袭击日军高级指挥部,将是一场打起来痛快、撤下来难的战斗。

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八路军在打鬼子方面,是“毫不含糊”,一个鲁中的地方武装都这么硬气、硬朗!那些说“八路军游而不击”,或者说“共产党抗战是争地盘”的说法可以休矣!

在3营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尤其是在火力和声势上形成了优势,打得敌人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团团乱转,一片混乱。日寇第53旅团长吉川资,当场毙命,滚落马下。

日伪军失去指挥,更加惊慌,各自奔窜逃命。被打惊的骡马横冲直撞,很多敌人被撞倒跌伤。敌人阵地上硝烟弥漫,人仰马翻。

经过一阵混乱之后,一部分日军缓过神来,拼全力抢占石桥村,仓促转入防御。伪军除死伤、投降者外,大部分溃不成军,流散于石桥以西丘陵地带。

3营与敌打响时,团主力已进至石桥以南地区,遂令2营控制西南山(332高地),1营进至错石附近监视敌人。

“老二团”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 堪为八年抗日精彩之战

​团首长在3营伏击成功后,又进行了现场观察,发现村内凶顽之敌,乘白天难以发起进攻之机,获得喘息,拆民房、筑工事、毁掉损坏的电台,毁坏多余的枪支,摆出破釜沉舟的架势,负隅顽抗。

团部决定乘敌立足未稳,攻歼该敌。随即部署2营由石桥西南主攻,1营由石桥东侧助攻,激战一天的3营,转为团预备队担任石桥北侧警戒。

黄昏,1、2营秘密接近石桥,突然发起攻击。由于我军动作勇猛果敢,2营很快突入村内,使敌人再度陷入混乱之中。但敌人凭着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与我军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战。

同时,3营组织兵力,坚决打击在石桥西北的十里沟被我伏击溃散之敌。这些鬼子凭借林立的巨石,构筑工事,并把已战死的鬼子的手指割掉,把尸体焚掉,作垂死挣扎。

为了迅速消灭敌人,指战员们怀抱长枪从山坡上翻滚而下,冲入敌阵,不顾脸、手被荆棘刺的鲜血淋漓,勇猛投入战斗。

前来扫荡的这群鬼子,经过数十个小时的混战,被“老二团”击溃,成为惊弓之鸟,辎重遍地,四处奔命。

这时西起悦庄,东至大泉,周围四十多个村庄的民兵和男女老少,有的扛着“土压五”、红缨枪,有的拿着菜刀、棍棒前来参战,有的抓俘虏,有的牵骡马,有的缴战利品,有的割死马肉为部队做饭,有的抢抬担架转送我伤员。

此战击毙日军200余人,击毙、击伤伪军400余人。

这支来势凶猛,要杀戮根据地人民的凶残鬼子兵被消灭了,少将旅团长吉川资当场毙命,一场由基层指挥员临机决断,带领一帮地方武装组成的八路军打了个惊心动魄的歼灭战!

一群由抗日的农民起义肇端,汇合了多种成分组成的鲁中军区“老二团”,在八年的抗战中,机智灵活,敢打硬仗,打出了信心、经验、勇气,他们的名声更响了!

“老二团”抗战胜利后,去了东北战场,编入东野3纵7师(即40军118师),在黑土地,他们继续叱咤风云,打出了“旋风部队”的威名!

“老二团”3营抗战后留在山东战场,编入华东野战军八纵23师(即26军77师),3营在解放战争中打出了全军排名第六的“冲山阻击营”威名!

石桥遭遇、伏击、攻坚并击毙敌酋少将吉川资的经典之战,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抗御外侮侵略的史册!

后记:

1、石桥战斗后,鲁中军区为“老二团”召开庆功会。但当时,只是通过日媒得知击毙了日军53旅团的少将旅团长,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战犯日军59师团长藤田茂的回忆录,才得知毙命的旅团长是新上任的吉川资。

2、2018年底,笔者曾与刘军、涌泉红色文化园区于祖荣先生去沂源县了解石桥之战,县政协副主席王勇军先生说:后来的日军,曾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据说,抗战期间,日军杀害周边群众数千人,毁灭村民房屋万余幢。

“老二团”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 堪为八年抗日精彩之战

​3、沂源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为牺牲的八路军烈士致敬,向英雄的沂源人民致敬!

刘佐简历

1937年底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黑铁山起义,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战士,八路军山东纵队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43年至1945年,他先后参加了鲁中区、泰安区反扫荡作战、沂水攻坚战、葛庄攻坚战、蒙阴攻坚战和讨吴(化文)战役,1945年5月作为鲁中军区二团三营营长,在沂源石桥设伏重创日军第54旅团,毙日寇田坂旅团长以下200余人及伪军400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刘佐先后任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安丘、鲁南、莱芜、蒙山、孟良崮、沙土集、陇海路大破袭、洛阳、开封、睢杞、淮海、渡江、淞沪等著名战役,1946年7月7日,他率领全营在淄川冲山坚守8个多小时,击退敌两个团兵力的六次冲锋,保证了主力的行动部署,被山东军区和鲁中军区授予"冲山阻击营"光荣称号;1947年5月14日孟良崮战役中,他作为华野八纵67团参谋长,亲率该团二营强攻敌万泉山阵地,全歼敌一个加强营,切断了敌整编74师与外界的联系;1948年任华野八纵65团团长。攻克上海后,兼任上海杨树浦区军管会主任。

1950年,刘佐任志愿军26军78师参谋长第一批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汉江--三八线南北地区的运动防御作战。

和平建设时期,刘佐曾任78师副师长,海军内长山要塞副司令员,陆军内长山要塞区参谋长、副司令员,26军副军长,烟威警备区司令员,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北海舰队顾问等。

2007年病逝于青岛,2008年安葬于淄博市黑铁山革命烈士陵园。

吉川资简历:

日本山口县人,1912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步兵科。到中国后,担任过日军第33师团兵器部长、联队长等,参加过两次长沙会战。1945年1月,吉川资任中国派遣军直辖第59师团步兵第53旅团旅团长,师团司令部进驻山东泰安。4月6日,吉川资率步兵第53旅团进驻济南市区,并纳入第43军战斗序列。

1945年5月7日被鲁中军区八路军击毙,5月17日被天皇追赠中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