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江,每一位奶奶都会为儿孙制作这些传统小吃:红薯干、火焙鱼、炒米,这些塞满后备箱的地道小吃,暖的不止是胃,更是人与人之间在美味的慰藉中,彼此依存的心。千百年来,新化的村民们望山而居、依田而生,从泥鳅、穇子粑蒸鸡到水车鱼冻,他们用最富有泥土气息的食材,制作着最地道的农家风味。

没有一点点防备,夏天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听说你们都因为天气燥热而食欲不佳?是时候来一波热辣鲜香的湖南美食,唤醒沉睡的味蕾了。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剁椒鱼头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腊肉面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辣椒炒肉

接下来《探索·发现》带来的一大波节目,将镜头聚焦于湖南各地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以及各式宵夜小吃,带您寻找那些看似不起眼,却传世已久的鲜活之味。

新化

一方田地,滋养一方风味

靠田吃田,靠水吃水,是中国人亘久不变的饮食哲学。山水间孕育着丰富的食材,人们就地取材,享用海味山珍,顺应环境变迁,造就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新化紫鹊界梯田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新化紫鹊界梯田

新化县,地处湘中,雨水充沛,土地蕴含丰富水分。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承着两千年的自流灌溉系统:不依靠水库等外部灌溉,也没有任何大型水利工程,仅仅凭借山体土壤水的灌溉,使万亩梯田年年丰收。

新化紫鹊界梯田

千百年来,新化的村民们望山而居、依田而生,从泥鳅、穇子粑蒸鸡到水车鱼冻,他们用最富有泥土气息的食材,制作着最地道的农家风味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村民翻田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村民上山挖笋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穇子粑蒸鸡

穇子粑蒸鸡,是新化县一道传统的农家美味。正宗的穇子粑蒸鸡制作过程极为讲究,需选用新化独有的穇子为原料,将穇子、糯米磨成粉后,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加入凉水搅拌,并揉成粑。

鸡则精选新化村自养的三黄鸡,皮脆骨软、肉质细腻鲜美。当烟火气升起,穇子粑和鸡的香气充分融和,汤汁金黄,肉滋滋渗出油脂,满屋飘香。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水车鱼冻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水车鱼冻

除了穇子粑蒸鸡,这里还有山泉水孕育的水车鱼冻,它是新化人宴请邻里时的必备菜;来自稻田、被称为“水中人参”的泥鳅,与浓郁的白辣椒结合,诞生出这一道备受南方地区人民喜爱的“白辣椒炒泥鳅”。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白辣椒炒泥鳅

山水间孕育的新化美味,保留了食物淳朴原始的本味,令人回味无穷。

湘阴

世代聚居的渔民,造就地道美味的

全鱼宴

如果说新化县是山丘赋予了村民淳朴的个性与地道淳厚的美味,那在湘阴县,则是湖水给予当地人灵动的智慧和别出心裁的湖鲜美味。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洞庭湖

湘阴县,地处湘资两水尾闾、洞庭湖之南,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鱼类资源,美味湖鲜也自然而然成为湘阴人首选的食材。

全鱼宴

湘阴本地代代流传的全鱼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食客,使人垂涎欲滴,心生向往。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切鱼片

全鱼宴的每一道菜,食材都源自洞庭湖。之所以能够成为宴,不仅仅是鱼味鲜美,口味纯正,更是因为湘阴人采用煎煮烹炸各种方法,将全鱼宴的特色发挥到极致。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片片招财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鱼丸

切片下汤的柴鱼原汁原味,鲜香嫩滑;剁椒鱼头韵味独特,汤汁香辣浓郁,肉质细嫩爽滑;手打滑溜鱼丸肉嫩质白、糯软鲜爽,让人味蕾全开......

几百年过去,似乎只有湘阴人能把鱼烹出百种风味,且好吃到令人惊叹不已。

平江

古老的“情席”,烙印着光阴的故事

平江县地处湘鄂赣交界,汨罗江蜿蜒流过。这里是屈原、杜甫两位诗人的归依之处,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

千百年来,平江延续着“博学於文,约之以礼”的古老传统,保留着古老的诗礼之风,也代代传承着当地的传统宴席——“情席”。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汨罗江

汨罗江

“情席”,是平江乡间特有的宴席。席间,人们会摆上十道特色的菜品,俗称平江十大碗。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情席

在平江,人们将酒席、筵席视作人情的凝聚。笋干、炸肉、虎皮扣肉、烟笋,见过平江的情席,就知道为什么了解中国人,必须了解宴席文化。思乡之情、舐犊之爱、孝亲之思,都融汇在这热热闹闹的一场席面之中。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虎皮扣肉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装盘后的炸肉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油豆腐

除了情席,平江当地的传统小吃,也寄托着长辈对儿孙的舐犊之情

在平江,每一位奶奶都会为儿孙制作这些传统小吃:红薯干、火焙鱼、炒米,这些塞满后备箱的地道小吃,暖的不止是胃,更是人与人之间在美味的慰藉中,彼此依存的心。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炸火培鱼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晒红薯干

没有人能瘦着离开湖南

炒米

人类创造出食物的千百种烹饪形态,有的成就时间,将短暂的鲜美推向极致。有的对抗时间,将长久的美味小心贮藏。其背后,不变的原因,总是百转千回的爱。

一方风貌决定一方吃食,不同的风土造就了丰富的饮食特色,也造就了各地人迥异的习性。

千百年来,是中国人的智慧,将简单的食材变成代代相传的地方美味,流传在大街小巷、五湖四海。

探索·发现

《千城百味》(十一~十三)

7月5日-7月7日 21:10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陈瑶 张羽(实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