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葛亮虽然留下了大臣,可是真正做主的是刘禅,如果刘禅真傻的话,早就将这些人罢免了,还能任由他们留在朝堂吗。刘禅担心诸葛亮权力太大,他一死,诸葛瞻会像曹丕废除汉献帝那样废了自己。

刘禅的智商一直是大家讨论的话题,他看似愚笨,可是能够逃过司马昭的加害,这可不是傻子能够办到的,难道是傻人有傻福?那可不一定。刘禅作为蜀汉的第二位帝王,他登基前,刘备叮嘱他拜诸葛亮为亚父,这样可以保全自己。刘禅即位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共同将蜀汉维持一段时间,不过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刘禅实在蠢笨,不配当帝王。不过诸葛亮临终之时,刘禅问了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从这个问题上,诸葛亮才真正明白刘禅到底傻不傻。打开历史画卷敲醒古老沉睡的梦,推开历史沉重的大门,打开历史的画卷,回忆着触目惊心,历历在目的画面。那一幕幕的痛彻心非,刻骨铭心然而人们总会想到战争二字。生活在现代的人根本无法想像和平的快乐,是战火泯灭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好憧憬。

倾听历史的心声时间铸就了一段段往事,一段段往事叙述了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人物创建了一次次繁华;一次次繁华写成了一本历史。一本历史也同样叙说了无限的往事,人物与繁华,也同样倾诉了它的心声。我是悲凉的。深淀中的历史历史像是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深沉与流逝,树上的年轮肆意增长,而历史中的成与败,如同年轮上的黑点,无法抹去,如今的我们,只能够回忆历史,缅怀历史。在成长的路上,有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历史的变化早在石器时代,原始人把大树叶当成盛放食物的器皿。后来,聪明的人类开始磨制石头,制成石碗,这样可以较长时间的存放食物,不用担心因为季节的转换,摘不到大树叶,而无法较长时间存放食物。但是,石碗很重,拿来吃饭实在是很辛苦的事。一年一度,花开花落;一朝一夕,风云变幻;一撇一捺,风雨人生!在历史的足迹中,一些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着人们;一些人,以高尚的行为影响着人们;一些人,以高尚的思想昭示着人们;这些人就是国人心中的道德楷模。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向你们致敬!

当年刘备不听诸葛亮的话,非要攻打东吴,此时的他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几次胜利的战争让刘备忘记了创业之初的艰难。刘备因为记恨诸葛亮的阻碍,没有带他一起出征,这才有了八百里连营被火烧的惨败。当年周瑜的一把大火烧了曹操八十万兵马,而今陆逊一把大火,烧了刘备七十万兵马。刘备此生从来没有败的这么惨,他看着自己毁掉了蜀汉的雄兵,懊悔不已,一病不起。

刘备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召见了诸葛亮和刘禅,他告诉诸葛亮,你的才能胜过了所有人,而我的儿子又笨,你愿意辅佐就辅佐,不愿意就废了他。刘备以退为进,让诸葛亮发下了誓死效忠刘禅的誓言。此后刘禅上位,诸葛亮便尽心尽力辅佐他,最终诸葛亮在五丈原奄奄一息。刘禅得知消息后,虽然不能亲自前往,但是他也派了心腹大臣前去探望诸葛亮,名为探望,实则是试探诸葛亮死后有什么打算。

诸葛亮躺在病榻上,大臣将刘禅的话转述给他,你的儿子诸葛瞻如何安排。诸葛亮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刘禅一点都不傻。刘禅担心诸葛亮权力太大,他一死,诸葛瞻会像曹丕废除汉献帝那样废了自己。如果说刘禅真傻,那么他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要知道此时诸葛瞻才八岁,刘禅现在不担心他,但是以后呢?刘禅能够看到多年后的事情,可见刘禅一点不傻。

诸葛亮知道刘禅的顾虑,于是留下一句话,家中八百棵桑树能养活他。诸葛亮此话虽然没有直接给刘禅下保证,但是也明确表示诸葛瞻不会夺你帝位。诸葛亮辅佐刘禅,稳定了蜀汉十年的基业,诸葛亮死后,刘禅真正掌权,他又将蜀汉维持了三十年,虽然他有些贪玩,但还是有能力管理好蜀汉的,这一点又证明了刘禅不是真傻。

或许有人会说,蜀汉的后三十年全凭诸葛亮挑选的大臣来维持,这话并不准确。诸葛亮虽然留下了大臣,可是真正做主的是刘禅,如果刘禅真傻的话,早就将这些人罢免了,还能任由他们留在朝堂吗?尤其是姜维,当初诸葛瞻还曾上奏要刘禅拿回他的兵权,可是刘禅并没有听,因为他知道,现在的蜀汉只有姜维一个将军可用,如果没了姜维,那么蜀汉迟早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