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历史,在乱世中,貌似最大的法则就是丛林法则,谁的拳头大,兵多就能活下来,至于道德都是次要或者干脆不要的东西。

这一观点在许多网络小说、游戏中纷纷被夸大,或者干脆说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法则!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例,可以看出但凡能成为一方诸侯被史书记录下来,其实都要具备下面几个条件,丛林法则虽然很重要,但靠丛林法则却根本走不到最后:

一、要有道义大旗

我们来看看几个兵强马壮大势力是如何做的。

1、董卓:先不管董卓如何残暴,如何想着篡位专权。从大义上看,董卓是以奉大将军命令率军进京,平定朝廷动乱的功臣自居的。而且董卓确实拯救了汉少帝和汉献帝,不管事后董卓如何跋扈,这一功劳才是董卓安身立命的本钱。

2、袁绍:四世三公袁氏家族背景,袁氏门生遍及天下,影响力巨大,袁绍也正是在讨伐董卓时担任了盟主,借着袁家被董卓所杀的名义接纳海内英才,接着又图谋了冀州,这才打下了三国初期最强诸侯的基础。

袁绍后来虽然打算另立皇帝,但是袁绍的大义就所在还是大汉四世三公之家,门生遍布天下的影响力。如果袁绍真的早期称帝,这一基础肯定坍塌,也绝不会成就袁绍的威名。这一点,看袁术的遭遇就知道了。

3、袁术:袁术可能是三国群雄中个人能力最低的,在军事、内政、眼光等等方面都不太行,但是袁术为什么敢第一个称帝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同样是借了袁氏四世三公巨大的影响力;另一个就是得到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就是袁绍称帝的基础,大义所在。

4、刘备: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虽然小时候穷过,但毕竟是大汉皇室血脉。在乱世中皇室血脉虽然没啥大用,全靠自己努力,但努力到一定程度之后,皇室血脉带给刘备巨大的道义优势。

5、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很熟悉了,天子在曹操手上,虽然是傀儡,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曹操掌握着当时最大的道义--天子。所以曹丕虽然逼迫汉献帝禅让被人诟病,但程序上没毛病,魏朝合法的从汉朝手中接过了天子的位置。所以曹魏的确是正统。

6、孙权:孙权虽然父子三代开发江东,是三国时期最强有力的诸侯之一,但是孙权一没有皇室血脉,二没有皇帝禅让,三也没有玉玺。可以说是合法性最差的诸侯,好在孙权耗死了曹刘,等到自己强大到没人敢动的地步,才最后一个称帝。

二、要有清晰的纲领

乱世中但凡有所成就的,必须要树立自己的纲领。

曹操的纲领就是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在乱世中维护大汉,平定天下叛乱。所以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若是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的雄才大略逐一扫灭北方割据诸侯,颁布求贤令,不拘出身因才任用。

这些良好的政策和纲领,让天下英才主动投奔曹操,所以曹操打下了统治整个北方地区的人才基础,就是靠曹操最早树立了明确而清晰的纲领,大家都知道曹操是汉室忠臣,是汉之周公,没有曹操天下只会乱的更厉害。

刘备的纲领跟曹操一样,也是平定天下叛乱。但是刘备因为刚起兵的时候太弱,又屡战屡败,虽然忠心可嘉,实力还是太弱。所以刘备手下人才缺乏,文武就那么大猫小猫三两只。

直到孔明加入团队之后,替刘备制定了详细的战略步骤,一步一步才得以壮大。荆襄许多人才也都汇聚在刘备身边,形成可以同曹操比拟的实力集团。

孙权的纲领则是安定江东,然后图谋天下。孙权的纲领就比曹刘弱了一些,所以在名义上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在安定江东这一点上,纲领清晰无比,所以孙权获得了江东集团的稳固支持。

三、做事要有底线

不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虽然在乱世中人命如草芥,为了活下来什么方法都可以。但是能成大事者,必定要有底线。

所以曹操虽然多疑、好杀、盗墓、要挟天子,但曹操可以割发代首,可以屯田,可以平定北方休养生息,不滥杀无辜。

刘备虽然多次抛妻弃子,仓皇逃命,但也有舍不得百姓,带着几十万百姓日行十里,最终导致惨败。虽然图谋益州,但毕竟没有屠杀宗族。

而做事情没有底线的,疯狂破坏杀戮的诸如黄巾军、黑山军等等早早都消失在历史中了。

所以说在乱世中生存非常难,可能很多时候都要面对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但是我们既然生而为人,还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这三条可能就是乱世中成功生存下来的人心照不宣的法则吧。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埋没的历史真相,被误解的历史人物,我来为你讲述,欢迎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