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闻】一则“菏泽郓城一村民刘某因吃樱桃感染H7N9死亡”的谣言在山东菏泽网民的微信朋友圈热传。【传闻】高考期间,一条“捡到杨雷雷的高考准考证”的消息在微博、微信上不断被转发。

6月30日后不能再办理独生子女证?北京将全面停止商住房网签?杨雷雷的准考证丢了?人民网“求真”栏目联合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对6月谣言进行盘点梳理,推出“盘点6月十大谣言”榜单。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微信相对来说是封闭或半封闭的,更像过去传统社会里坊间的社会关系,传递的消息类似于口口相传。谣言因为有熟人的推荐和转发,传播次数会呈几何级数地增长。

2016年6月谣言盘点

1、6月30日后不能再办理独生子女证

【传闻】近日,微信朋友圈中有一则“重要通知,都回家看一看有没有独生子女证,没有的赶紧补办,到6月30日永远不办了,这个文件是全国的,看到请在朋友圈转发!”的消息被多地转发。

【真相】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内容为假消息。“由于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因此,就以2016年1月1日为分界线,2016年1月1日起,自愿只生一个子女的家庭,不再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也不能享受相关的奖励政策。但是,2016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独生子女,依旧可以办理或者补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依旧享受以往独生子女优惠政策。”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2、北京6月14日晚24点全面停止商住网签

【传闻】“6月14号晚24点,北京将全面停止商住房网签”的传言,引发了一轮商住房的“抢购潮”。相关内容甚至细化到称,“从6月15号停止商住网签7月1日开始限购”。

【真相】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消息不属实。6月6号,北京门头沟暂停了商住房预售的网签。一时间“门头沟开始限购,商住房全面限购即将来临”的说法传开。但是门头沟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没有接到有关当地商住房要限购的通知。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3、杨雷雷的准考证丢了

【传闻】高考期间,一条“捡到杨雷雷的高考准考证”的消息在微博、微信上不断被转发。全文为:“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杨雷雷,考点在五中,请朋友们转发,让杨雷雷联系这个号码15378826909。一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

【真相】甘肃、浙江、江西、安徽等地也出现过多个版本的“杨雷雷”消息,考点都是五中。多地警方通过官方微博进行辟谣,提醒网友们此消息为虚假信息。谣言还“进化”出了新版本,丢准考证的从去年的“白娅倩”变成了“杨雷雷”以及“孙超”、“党喜龙”等。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4、市里开了全市防汛紧急电视电话会议

【传闻】“紧急通知:刚刚市里开了全市防汛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今天晚上开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有1998年那么大洪水),一定要关注财产、人身安全!群发此信息是希望给大家提个醒,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行千万注意安全……”6月16日,该信息被冠以黑龙江牡丹江、四川泸州、福建厦门等多个地名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传播,由于一些城市近期降水增多,部分网民相信了这条信息并转发。

【真相】福建省厦门市防汛办、吉林省吉林市防汛指挥部、四川省泸州市防汛办和泸州市气象局等辟谣,该消息为谣言,相关汛情信息以气象部门和防汛办官方发布的为准。个别涉嫌编造虚假信息的网民已被公安机关处罚。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5、兖州有外地团伙抢孩子被群殴

【传闻】6月8日,网传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某小区门口发生一起“人贩子团伙”抢孩子事件。现场个别人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堵警车。

【真相】6月9日下午,济宁市通报,这是一起群众间因误会发生口角并引起围观的事件,当事人李慧芳被误认为是贩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现场还有一名当地居民冯英超被误认为“人贩子同伙”被围殴致伤。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6、有人吃樱桃染H7N9死亡

【传闻】一则“菏泽郓城一村民刘某因吃樱桃感染H7N9死亡”的谣言在山东菏泽网民的微信朋友圈热传。

【真相】菏泽网警核查发现,郓城县葛营村确有一村民姓名为刘某,但刘某本人状态良好,网上所称的“樱桃中毒致死”纯属谣言。涉嫌散布谣言的两位网民均被行政拘留。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7、南京江宁万达广场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持械斗殴

【传闻】6月7日,网络有传闻称南京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约架”,引发群体持械斗殴,并配发了一些血腥视频。

【真相】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官微回应,该群众聚集经过劝解后全部散去,没有发生冲突。据江苏网警通报,网传的群体持械斗殴视频,实为广西桂平一电影的拍摄场景。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8、小龙虾是一种虫子

【传闻】小龙虾不是虾,是一种虫子,外国人都不吃。

【真相】小龙虾是一种淡水螯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蜊蛄科螯虾亚科。它也有自己的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的故乡既不在中国,也不在日本,而是来自遥远的北美洲,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9、信用卡逾期一天即入“黑名单”

【传闻】最近,微博与朋友圈里流传一条关于征信的消息,称6月1日起信用卡逾期一天即被计入黑名单,不能坐飞机高铁。

【真相】早在5月31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即发帖称,这条网传信息是假消息。专业人士解释说,“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数据T+1项目”早在2011年4月就上线了,而不是今年6月1日再上线。对于网帖中所说的“黑名单”,专业人士介绍,征信系统只是对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不存在“黑名单”;而且各银行的还款宽限期也没有取消。针对信用不良的人是不是能坐飞机高铁,要看是否上了人民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这与央行的信用记录不是一个系统。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10、唐山男子寻子四年是谣言

【传闻】近日,一组唐山滦县男子陈新刚寻子的照片刷爆了全国范围的微信朋友圈,大家纷纷在朋友圈内转发。不久,有人声称该消息为谣言,一时间,又有不少网友抱怨被骗了。这条寻子消息一时间陷入谜团。

【真相】6月29日15点31分,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原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通过其实名认证微博发布信息称:图片中孩子(指陈杨朝梵)失踪属实,河北唐山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当地公安机关早在2012年事发第二天就已经发布微博公示。朋友圈里所谓“此事件是谣言”的“央视截图”也是假的。


6月十大谣言盘点!很多人已中招,你呢?


专家点评

求真栏目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教授,他指出,谣言是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现代环境下,利用自由开放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

近年来,各种真假难辨的流言和传言在微博、微信上大量传播。尤其是首发于微信的谣言虽然数量不多,但因其封闭式传播环境,辟谣难度更大。匡教授指出,国内的网络谣言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微信成为谣言传播主要渠道。微信相对来说是封闭或半封闭的,更像过去传统社会里坊间的社会关系,传递的消息类似于口口相传。谣言因为有熟人的推荐和转发,传播次数会呈几何级数地增长。匡教授提到,“我曾经在《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微信谣言治理》(《社会治理》,2015年第4期)中做了一个对比实验。通过选取2014年影响较大的8条谣言, 这8条谣言分别套用微博和微信的版式打印出来,形成两套谣言材料。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随机将样本分为两组,每组人数相等。对于第一组,我们让他们看第一套谣言材料,告诉他们信息来源于微博,请他们分别在答卷上判断8条谣言的真伪;对于第二组,我们让他们看第二套谣言材料,告诉他们信息来源于转载的微信,也请他们分别在答卷上判断8条谣言的真伪。调查结果是认为提供来自微博的信息为真的比例为38.5%;而来自微信的信息为真的比例为66.4%。我们研究结论是,谣言通过微信传播,比通过微博传播更容易被人相信。因为微信属于强关系,而微博属于弱关系。”

2、凭空杜撰型的谣言大行其道。如:京通州区限购之后,包括投资客在内的买房者对相关信息是否敏感,杜撰房产限购的谣言传播速度极快。于是,一则“6月14号晚24点,北京将全面停止商住房网签”的传言,引发了一轮商住房的“抢购潮”。相关内容甚至细化到称,“从6月15号停止商住网签7月1日开始限购”。然而真相却是:该消息不属实。6月6号,北京门头沟暂停了商住房预售的网签。一时间“门头沟开始限购,商住房全面限购即将来临”的说法传开。但是门头沟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没有接到有关当地商住房要限购的通知。有如:有人凭空捏造了“兖州有外地团伙抢孩子被群殴”的谣言。6月8日,网传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某小区门口发生一起“人贩子团伙”抢孩子事件。现场个别人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堵警车。真相却是:6月9日下午,济宁市通报,这是一起群众间因误会发生口角并引起围观的事件,当事人李慧芳被误认为是贩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现场还有一名当地居民冯英超被误认为“人贩子同伙”被围殴致伤。

3、健康类谣言依然是重灾区。健康、生活安全类谣言成为首害,也是网友们在调查中表达的直观感受。 如“致癌”“辐射”“传染病”等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一直是谣言重灾区。例如,2014年11月,又一轮“猪肉生虫”的老谣言沉渣泛起,并从网上延伸到网下,让贵州、广西等地的偏远农村地区群众生活受到影响。今年6月,一则“菏泽郓城一村民刘某因吃樱桃感染H7N9死亡”的谣言在山东菏泽网民的微信朋友圈热传。菏泽网警核查发现,郓城县葛营村确有一村民姓名为刘某,但刘某本人状态良好,网上所称的“樱桃中毒致死”纯属谣言。涉嫌散布谣言的两位网民均被行政拘留。近期,另一则健康类谣言不胫而走:“小龙虾不是虾,是一种虫子,外国人都不吃。”其实,小龙虾是一种淡水螯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蜊蛄科螯虾亚科。它也有自己的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的故乡既不在中国,也不在日本,而是来自遥远的北美洲,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

4、时效性强。6月份,是高考、中考的敏感时期,相关谣言应运而起。杨雷雷的准考证丢了等谣言。比如,今年高考期间,一条“捡到杨雷雷的高考准考证”的消息在微博、微信上不断被转发。全文为:“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杨雷雷,考点在五中,请朋友们转发,让杨雷雷联系这个号码15378826909。一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事实上,甘肃、浙江、江西、安徽等地也出现过多个版本的“杨雷雷”消息,考点都是五中。多地警方通过官方微博进行辟谣,提醒网友们此消息为虚假信息。谣言还“进化”出了新版本,丢准考证的从去年的“白娅倩”变成了“杨雷雷”以及“孙超”、“党喜龙”等。

匡教授还指出,要擅于应用谣言公式应对谣言。谣言公式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于1947年总结出的:R=I×A。中文翻译为:谣言的杀伤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 传播学者克罗斯将这一公式发展后提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说明谣言的能量有多大,既取决于真实信息的透明度,也取决于受众的判断水平。通常,事件的重要性是无法改变的,而模糊性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建立权威信息发布渠道,增强政府公信力是应对谣言的重要对策。

此外,主流媒体应该继续保持深度调查和反思质问的优良专业传统。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媒介素养,改变自己对信息接收和传播的态度,在转发消息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考虑是否真实,以及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进一步完善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使网络与真实社会一样进行管控,加大惩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配合监管职责到位,网络谣言才能够得到遏制。

来源:人民网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