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方面,从市场营销导向方面来讲,政策、制度的出台,进一步严格规范乳品企业,《食品安全法》以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补充建议,一定意义上,严格规范市场行为,完善乳品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2015年12月31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规范。

​提起“国产奶粉”,相当一部分人情绪就比较激动。最后会甩给你一句,你要信任,你自己买去,不管你怎么说,说什么,反正我就不买。

事实上,百姓的情绪不难理解,虽然“三聚氰胺事件”已过去了11年,但留下的伤害总没那么容易抹去。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千万家庭的关注点。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起草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七部委发布《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婴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乳品行业政策、法规等密集实施,对乳粉行业而言,这无疑是利好。

洋奶粉一度受异常追捧,抢购现象普遍

利好政策助力行业新发展 你是否愿意为国产奶粉买单?(内附十一年来国产奶企黑名单)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建立良好的声誉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而毁掉它,五分钟就足够了”对于婴幼儿奶粉这种攸关孩子生命安全的行业来说尤为如此。

当时的国产奶粉老大“三鹿”被查出添加三聚氰胺,导致一些婴幼儿出现肾结石,甚至死亡,随后在其它很多知名国产奶粉中也检出三聚氰胺。

利好政策助力行业新发展 你是否愿意为国产奶粉买单?(内附十一年来国产奶企黑名单)

图片|来源信息时报(劣质奶粉吃出大头娃娃)

更早之前,在2004年,安徽阜阳出现了“大头娃娃事件”,因为食用了劣质奶粉,一些婴幼儿变成大头娃娃甚至死亡。

短短几年间,国产奶粉接连爆出重大安全事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就此崩盘。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中国人开始在全球各地的超市里抢购奶粉,成为国人在海外的负面形象之一。

2008年之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65%,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到只有20%。

据不完全统计,进口奶粉在整个婴幼儿奶粉市场中一度占据着70%以上的比重;2018年,我国婴幼儿奶粉进口数量为32.45万吨,同比增加9.61%;进口金额为4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9.80%。

欧盟食品安全局前主席Patrick Wall教授对中国乳业有长期观察和实地调研,他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的演讲上曾表示,外国人意识到中国的消费者好像更喜欢进口的婴儿奶粉。

在悉尼机场的免税店里,一边是香水,另外一边是一些珠宝,其它地方都是奶粉,这是为中国消费者特别准备的奶粉。

“现在生活条件还算比较不错的,希望给孩子更加放心的奶粉”,来自北京朝阳的一位32岁的妈妈向《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说道。在这个80后妈妈的思维中,国产奶粉从来不是一个选项。

现在在德国留学的馨儿对此也深有体会。她从一年前开始做德国奶粉的代购生意,主要为国内的宝妈代购“爱他美”奶粉,到现在她已有40多位长期客户,每个月平均能有5-8单,大概能卖出八、九十罐奶粉。而在德国,像他一样做着类似奶粉代购生意的中国留学生数以万计。

来自安徽合肥的王女士是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这个收入位于中高等层级的妈妈告诉《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她周围的朋友基本购买的都是国外奶粉,“虽然很想支持国内奶粉,但不敢拿自己孩子冒险。”

除了国内一些比较知名的奶粉企业所生产的奶粉产品,家长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奶粉,消费者都表示婴幼儿奶粉必须质量达标有保障,价格昂贵的婴幼儿洋奶粉受到众多消费者的竞相追捧。

十一年来政策监管不断趋严

利好政策助力行业新发展 你是否愿意为国产奶粉买单?(内附十一年来国产奶企黑名单)

图片|来自海外代购网

很显然,在妈妈们对奶粉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让中国的父母们对国产奶粉重拾信心成为了当前的重点,而仅靠时间显然太被动了。

在此,先跟大家梳理一下近年来国产奶粉的整体体系以及规则、制度,其中包括通用法规、配方注册、追溯体系、审查、监管动态、企业重组等全方面的规定,它直接影响国产奶粉的安全性表现。

而这些法规也仅为《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整理的部分,以飨读者。

01

2019年6月26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起草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明确,在标签中禁止表述原料来源时,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原生态奶源”“无污染奶源”等模糊信息;也禁止使用婴儿和妇女的形象,“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术语表述。

02

2019年6月3日 《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发布

《方案》提出要大力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品牌培育"行动计划,力促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发展,进一步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做强做优国产乳业。

03

2017年5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

修订要求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工作中体现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所必需的材料项目和要求进一步予以明确;

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企业在原辅料把关、稳定性研究等配方研发和实现过程中作为责任主体应履行的义务,及企业作为配方注册申报主体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三是落实国务院“放、管、服”工作要求。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国内外存在标准差异,按照等效性原则进行判定;减少企业重复提交文献资料;减轻企业研究成本压力;梳理配方注册与生产许可、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等事中事后监管中申报材料和评审核查等工作,既避免企业重复申报和重复审查,也避免造成监管环节中存在真空。

04

2016年3月2日 质检总局开展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检测工作

对首次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开展覆盖国家标准规定的全 项目检测;覆盖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输华生产企业的所有产品。

同一注册企业有多个品牌的, 应覆盖所有品牌。同一品牌有多个系列的,应覆盖所有系列。

05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规范

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结合实际,真实、准确、有效记录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建立和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全过程信息可记录、可追溯、可管控、可召回、可查询。

06

2014年6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通知

以完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严格企业生产资质管理、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规范企业兼并重组行为、支持兼并重组企业奶源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工作重点和任务。

07

2013年6月16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通知

制订工作目标,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监管,提高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原辅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能力、人员素质条件、环境条件控制和自主研发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成立专门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目标和措施、明确职责分工。

08

2012年3月16日 质检总局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有关问题的复函

监督企业禁止用成品婴幼儿配方乳粉还原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行为。

09

2011年10月24日 卫生部关于公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

已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嗜酸乳杆菌(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

10

2009年6月26日 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

针对婴幼儿奶粉,政策中提出生产企业应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婴幼儿奶粉应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不得添加任何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物质;加工企业加强市场销售跟踪服务,发现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或生长发育的立即 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防止进一步危害。

不合格国产奶企名单曝光

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努力,中国乳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

2010 年以来,国家卫计委陆续颁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74 项,其中产品标准 21 项、生产规范标准 3 项、检验方法标准 50 项。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是我国第四代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是参照CAC和欧盟相关标准制定的,是世界要求最严、技术含量最高的标准之一。

这些法规政策和标准,在乳制品行业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规范了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升了乳制品、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了乳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自 2010 年以来,国家监管对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密集的质量监督抽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制定监督抽检计划,对乳制品每季度全覆盖抽检 1 次,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月月抽检全覆盖,对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不合格产品一律进行下架、召回、销毁处理和企业整改等严格处理。

2016 年,全国乳制品监督抽检共计 41035 批次,合格率 99.6%。

2016 年,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 2532 批次,合格率 98.7%。

2017 年前三季度,国家食药监总局共抽检乳制品 1169 批次,合格率 99.6%;全国地方共抽检 24259 批次,合格率 99.3%。

2017 年 1—11 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 2432 批次,合格 2425 批次,合格率 99.72%。

从2014年的不定期抽检公布,到2015年的季度检公布,再到2016年开始的月月检公布,近几年国产奶粉属于高强度的抽检状态下。发现不合格即被通报、召回、下架、停产整改、罚款,甚至吊销许可证和接受刑罚。

下面让我们看看历年中被检出不合格的10家乳品企业。

利好政策助力行业新发展 你是否愿意为国产奶粉买单?(内附十一年来国产奶企黑名单)

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以上数据可看出大品牌抽检合格率很高,出问题的大部分是一些中小品牌企业。而湖南展辉食品、哈尔滨太子乳品也是榜上有名。

其中,湖南展辉食品,一共有32项不规范项目曾被要求整改。

好奶粉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要想降低不合格率,还是要严从环节把关。

政府大力扶持 国产奶粉信心倍增

那么,对于在国内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乳业政策,国产奶粉是否信心倍增?

7月4日,《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采访了中国著名乳制品研究员、知名乳品行业分析师宋亮。宋亮表示,从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政策、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乳制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认证以及GMP生产管理标准要求,继续深化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建设,促使乳企制度的完善;

第二方面,从市场营销导向方面来讲,政策、制度的出台,进一步严格规范乳品企业,《食品安全法》以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补充建议,一定意义上,严格规范市场行为,完善乳品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对于消费者来说,市场行为更加专业化,杜绝诱导式、夸张式等耍聪明的一些做法,使得国产乳品行业更加规范化;

第三方面,要求乳品企业进一步贯彻追溯体系,加强从源头到终端全链条管理体系,并将管理体系严格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便于消费者从源头进行查询实现全过程监管。

第四方面,对于配方注册的门槛做了进一步的提高和严格的要求,严格遵循七步走“战略”。确保了每一个乳品企业配方注册制度实施,保持政策的严谨性,同时,要求乳品企业必须根据相关的配方注册进行。

“征求意见的修订,总体来说,是对过去两年配方注册工作的一个小结。对配方注册存在的问题,过程中企业反映的情况进行了一些修正和调整。确保配方注册的严谨性。”宋亮向《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表示。

在发改委提出的《方案》里,要求在未来两三年里国内奶粉市场占比按照销量达到60%,事实上,这表达了政府的一种愿景。

从根本上来说,门槛的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品质稳步提升,消费者信心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继续提升。对生产企业的严苛,让消费者去选择配方奶粉时没有顾虑,对消费者信心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内的奶粉生产标准比国外的更加严格,工艺、技术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次《方案》发布,给所有国产乳制品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方案》的落实,不但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一定会稳步增加,而且品质也会稳步提高,更好地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更能全面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

同时,宋亮还提醒消费者选择奶粉首先要看品牌、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其次,产品配方以及品牌的历史,声誉,安全问题等等;

目前,国产奶粉配方体系要求越来越严格,配方体系推广普及化之后,消费者很容易查到供应链体系,包括从来源到加工以及销售的所有环节等,而这些环节也将全部透明、公开化。

这些来自国家战略和行业政策层面的诸多利好,为国货奶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标准俨然已向发达国家看齐,甚至行业标准高于发达国家,在以后的不久,如果国产奶粉的合格率依然保持在99%以上,相信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国产奶粉,而不会盲目崇洋。

目前,数据显示,全国正常经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奶站345个,奶牛存栏37.4万头,奶山羊存栏4.7万只。

2018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的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9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且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

乳粉奶源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乳蛋白、乳脂肪、菌落总数、体细胞数等指标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纵观整个奶企市场,总有几款超级单品让你望尘莫及,总能牵动消费者的注意力,持续动销。

你比较青睐那几款国企奶粉品牌呢,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吧~

对于国产奶企的各类动态《中国食品安全网》仍将持续报道,密切关注行业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网新闻线索E-mail:[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010-63703068

特别说明

2018年9月5日,国家网信办为《中国食品安全网》颁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中国食品安全网》成为唯一获得国家新闻资质的中国食品安全中央网络媒体。

本号定位为:调查食品安全黑幕,传播食品健康知识。让人民吃得放心!

为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请关注转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