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政治动机。一是文化大革命后, 国内一些人怀着对左倾错误的不满情绪, 肆意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对毛泽东历史功过如何评价, 存在一种想淡化甚至否定毛泽东思想价值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二是国外一些人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 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的丰功伟绩予以否定。

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1 历史性维度: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贡献

从“历史性维度”来看, 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表现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个历史时期的看法上。

1.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合理性

“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列宁曾在《第二国际的破产》一文中对革命爆发的条件做了如下阐述:“ (1) 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2) 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 (3) 由于上述原因, 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些群众在‘和平’时期忍气吞声地受人掠夺, 而在风暴时期, 无论整个危机的环境, 还是‘上层’本身, 都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1]230也就是说, 革命的发生不是人们主观意识煽动、制造的结果, 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 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无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 肆意歪曲和否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们认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俄国或共产国际的蓄意推动, 指出:“组建中共并不是陈教授 (指陈独秀———引者注) 的主意, 也不是任何一个中国人的主意。这主意来自莫斯科……旨在扶持起一个亲俄的中国政府。”[2]这样一来, 毛泽东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失去了历史和现实的合法性, 成为没有意义的活动, 从而也就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贡献。

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1.2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否定了“三大改造”的合理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特定的历史条件来看, 三大改造运动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 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虽然“三大改造”运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它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化, 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而, 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没有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 片面夸大“三大改造”中所出现的偏差与不足, 说:“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不只是一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 它还是一个畸形儿。”[3]8有历史虚无主义者甚至把毛泽东时代“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比较, 用所谓的“补课论”否认“三大改造”的合理性。这样以来, 历史虚无主义从否定“三大改造”的合理性到否定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的合法性, 进而否定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

1.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历史成就

1956年,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 虽然犯过“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 使我们党和国家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 但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如:在1958年至1965年8年中, 我国已初步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 1964年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5年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等。不可否认, 这些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但是, 历史虚无主义者对这一历史时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概不提, 而把矛头主要集中在“反右派运动”“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等方面, 甚至认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为排除异己而搞的“阴谋”活动,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应由毛泽东一人来承担。这样, 历史虚无主义者就从否定“反右派运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到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2 逻辑性维度: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逻辑性”维度来看, 毛泽东研究中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对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否定。

2.1 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945年党的七大指出:“毛泽东思想, 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日本学者新岛淳良也曾指出:“毛泽东思想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提出了马克思未曾提出的问题, 而毛泽东提出了列宁未曾提出的问题, 并重新提出了列宁提错了的问题, 同时继承了列宁已经解决的至今依然有效的问题, 又在实践中解决了列宁开始解决但尚未解决的问题。”[4]142然而, 历史虚无主义者未能客观公正地看待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如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 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第一性的论点, 在毛泽东那里就变为政治、意识形态和人的主观意志起决定作用的“唯意志论”[5]。他们否认了毛泽东思想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美国学者威特福格尔认为, 中国的共产主义是苏维埃共产主义的翻版。确切地说, 中国共产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 就他们的全部目的和意图来说, 实际上就是他们的苏维埃楷模的马克思主义。美国学者魏特夫也认为, 毛泽东思想并不存在什么独创性的贡献,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民主主义论》只不过是列宁主义思想、斯大林立场、第三国际立场的复制品和“阴谋”[6]。这样, 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否定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进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2.2 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已做了明确的界定,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然而, 这一正确的理论判断, 却成了历史虚无主义者攻击、否认毛泽东思想的武器。他们错误地认为, 因为中国共产党官方文件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开了, 这就意味着毛泽东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存在某些绝对分裂甚至对立的关系。有学者甚至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来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的艰辛探索, 指出:“1949年前实行新民主主义, 我们成功了。夺取政权后, 我们抛弃了新民主主义, 急急忙忙搞社会主义, 搞乌托邦, 我们失败了, 失败得很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们又重回归到新民主主义的建设思路, 并在实践中予以发展, 我们又成功了, 成功得举世瞩目。”[7]这样, 历史虚无主义者把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归因于新民主主义的回归, 这实际上是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否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