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郡(现安徽亳州市)曹氏在东汉后成为名门望族,家族更因东汉时出现了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开创三国曹魏王朝基业的曹操而名扬华夏,谯郡曹氏的发迹起源于曹操的爷爷曹腾,曹腾后因册立汉桓帝之功而被封为费亭侯,曹腾去世后,他的墓就埋葬在故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城南3里,按照东汉朝廷的规制:公侯死后,应在其封邑或家乡建立宗庙和陵园,并從守冢户若干,以尽保护和祭祀之责。侯爵的守冢户一般在5—30户,因曹腾所封是最小的侯爵——亭侯。守冢户应有5户。

后曹操率曹氏宗族起兵靖乱,东征西讨,在战乱中死去的封侯爵的曹氏宗族就有曹嵩、曹玹、曹整、曹均等(均为曹魏建国前所封)。曹氏宗族墓陵园也就越来越大,守冢户也就越来越多。这可以从《三国志*曹仁传》中来得到印证:曹操去世后,曹丕继魏王、丞相位后,晋封曹仁为车骑将军、陈侯(曹仁原为征南将军、安平亭侯),并追赐曹仁父曹炽谥曰:“陈穆侯,置守冢户十家”。曹操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被汉献帝册封为公时,就在封邑邺城和自己的家乡谯县建立了曹氏宗庙和陵园。祭祀自己的曾祖曹节、祖父曹腾、父亲曹嵩三世。并依制在家乡宗庙和陵园设守冢100户,被封为魏王后,守冢户也增加到300户。在曹氏陵园周围已形成一个较大的守冢村。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立魏国,追尊祖父曹嵩为太皇帝,父亲曹操为武皇帝。故乡谯县魏王曹操宗族墓园一跃而成为帝王陵园,并重新进行了规划修建了宗庙和飨堂等设施,并设立陵园官署,设陵园令1—2人(食禄600石,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干部),掌守陵园、案行打扫;陵园丞1—2人,为陵园令的副职;陵园校长1—2人,掌兵戊和盗贼。食监令1—2人(食禄600石),监丞1—2人、中黄门8—16人,从官2—4人,陵园常备守军500—1000人不等。除此之外,当地地方官也对陵园赋有保护、祭祀、提供所需物品的义务。即使后来曹魏政权被推翻,继任的东晋政权对前代曹魏宗室庙堂和陵园,也给以了一定保护,并赏赐守冢户若干。但曹氏宗族墓群随着曹魏政权的陨落,日渐衰败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