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洱

《历史知识理论》,[德]德罗伊森著,胡昌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重要的不是学习历史知识,而是学习如何看待历史知识的方法。德罗伊森的历史学理论,是十九世纪史学理论研究的巅峰,曾对伽达默尔影响甚巨:伽达默尔在德罗伊森那里最早领略了历史学与诠释学的关系。历史学研究,既是材料收集、史料考证和解释,也是道德世界的呈现,是同情理解后的个人表达。

《不负责任的自我》,[英]詹姆斯·伍德著,李小均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此书副题是“论笑与小说”。我完全同意伍德的判断:小说兴起之前的喜剧,大多数本质上都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喜剧。亚里士多德说,喜剧源于可见的缺陷或丑陋,这些缺陷或丑陋不足以痛苦到引起我们的同情,因为同情是笑的敌人。但随着小说的兴起,喜剧的功能性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随着现代主义的出现,不断溢出它原有的边界。没错,一种宽恕的喜剧,即便它是世俗性的,它甚至也可能具有某种宗教性的功能。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因甲午战败,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在马关进行谈判,此书可看成五次谈判的情景实录,读后使人唏嘘不已。伊之咄咄逼人,李之苦苦周旋,如在目前。甲午之败,马关之耻,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而惨痛将成为中国人长久的记忆。直至五十年后抗战胜利,中国人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方雪前耻。

《暗夜行路》,[日]志贺直哉著,海南出版社2017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这本小说,志贺直哉历时十六年方才完成。谈到日本文学,人们更乐意谈到三岛,谈到川端,谈到村上春树,而对别的作家却很少谈起。这本书是作家格非推荐给我看的,读后深感志贺直哉不愧为“小说之神”。我对日本现代文学的谱系不是非常清楚,但直觉告诉我,这是最早的受到西方影响的日本小说。读这本书,我不时会想起中国的郁达夫,但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

《书读完了》,金克木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也只有金克木先生有资格说《书读完了》。而且,当你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他确实把书读完了。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没有比金克木先生读书更多的人。这本书,适合博士生导师读,适合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读。人间不乏读书人,世上再无金克木。

《会饮记》,李敬泽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你无法认定《会饮记》属于何种文体。但它是自足的,像蝙蝠。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唯一可以飞翔的哺乳动物。或者说,它是虎皮鹦鹉,这次它是鸟,但它身披虎皮裙,并介入人间词话。李敬泽近年的著作,以特殊的叙事视角进入批评话语,以知识考古的形式进行现象学描述。在一个失去象征的世界里,他不断调整叙事、经验和修辞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关怀,因为它涉及文本新的建构活动。

《北京的隐秘角落》,陆波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北京的隐秘角落何其多哉?它的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人间的悲欢。在我们生存的尘世布景中,那些似乎已经湮灭在历史深处的细节、表情,那些僧侣、姑奶奶,经由陆波的文字,如幽魂再现。读这本书,你不由得会问自己,我就生活在他们曾经生活的土地上吗?疑问之后,是肯定的回答。但肯定的回答之后,是从那个隐秘角落冒出来的更深的疑问:历史演变的方式,是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人的文学史》,程永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文学编辑如何深度介入文学史的建构,本书提供了足够的例证。1985年之后的中国文学史,由作家、批评家和编辑家共同完成,它们构成了文学史的三驾马车。可以想到,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本书有可能成为当代文学论文写作引用率最高的图书之一,当然它也可能给初学写作者带来某种启示。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许子东著,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在互联网上讲授现代文学史,许子东先生开了一个先河。这本书不仅适合文学专业的读者阅读,也适合非文学专业的人阅读。站在21世纪的今天,回望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打捞记忆中的那些非凡细节,许子东先生感慨丛生。本书识见与灵动齐飞,精英共通俗一色。对我而言,阅读许子东先生的这本讲稿,如重返大学课堂。

《旷野呼告》,[俄]舍斯托夫著,方珊、李勤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出版

李洱的书单

中年读书,免不了旧书重读。甚至不是有意要去重读,而是它们不经意间会来到你的案头。《旷野呼告》即属此列。我现在还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读到此书的情景,仿佛你与作者一起走入旷野。这时候他在沉默,而你却忍不住要仰天长啸。舍斯托夫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源头之一。但在我看来,他比所有的存在主义者,都能更深地嵌入你的记忆,并提醒你在孤绝中打量自身与文化的关系。

李洱的书单

2019年7月5日《河南日报》第13版

编辑:河南日报文艺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