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六吉宣纸,

民国时期非常有名,

可以说,

那时的汪六吉之名气犹如现在的红星宣纸,

齐白石、李可染特别看重,

特别是汪六吉料半宣纸,

名扬天下。

过去的料半相当于现在的棉料单宣,

但那时料半的工艺与材质不是现在的单宣可以比拟的。

记得李可染做师牛堂定版纸时提供的样纸就是民国汪六吉料半纸。

开国后,

汪六吉消失了,

直到80年代初又出现,

但汪六吉主人已不是原来的汪家。

80年代成立的汪六吉,

最先打的牌子是晏公堂,

现在用来真是一款上品好纸,

现在市面已不多见。

最近收到汪六吉2018款老法纸,

做得也很好,

这星期一直在试用,

摸摸脾性,

果然不错。

其中很能说明的特点,

就是你可以反复积墨而仍能保持鲜活的墨韵,

这是李可染先生做定版纸时一再强调的要求。

这款纸取名“老法”,

有别于市场上的“古法”纸。

所谓古法,

即指采用古人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材料制作,

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是古法配方你没有,

古人都是家传秘方,

你从哪里搞?

经过历次运动,

祖传手艺和秘方都已失传。

其次是设备,

古法工艺采用手工制浆,

现在用机器;

古法土墙烘干,

现在都用铁皮钢板,

对纸的性能有影响;

古法漂泊靠的是日晒雨淋,

现在用的是化学剂。

诸如此类都不可能做到古法。

那么,

老法纸是什么概念呢?

顾名思义,

即采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曾经通用的工艺方法,

属于恢复工艺性质,

因为那时候的工艺配方还保留着,

制浆、漂白、抄纸、烘培都可以恢复手工,

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剂,

稻草、檀皮依然用当地的原材料,

这样做出来的纸称其为老法纸,

以区别现在常规宣纸,

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介紹

王维新,笔名王唯行,1957年11月生于上海。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奖项:

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

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

中国美协“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铜奖。

代表作:

中国画《家书》(上海美协收藏)、

中国画《热血》(中国美协收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