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沈晓华和两地负责人迅速行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通过一体化下的“朋友圈”帮忙,高效地解决了交界处河道认领难、管理难等实际问题,当初的“点头之交”已经成为并肩作战的生态安全卫士。汾湖湾村党支部书记沈晓华在2017年成为河长,名下共管理着9条河流,其中就包括汾湖、卢墟塘、野毛圩荡三条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的河流。

名城苏州网讯 (记者 杨学敏)公元前五世纪,吴越两国互相攻伐,积怨殊深。传说吴国国相伍子胥曾于分湖(今吴江汾湖)中筑点将台,操练兵马与越国交战,汾湖也因此被称为吴越交界之处。尽管两岸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彼此却宛如仇敌。

几千年过后,汾湖依然是“分湖”,却又不再是“分湖”。尽管仍然是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界河,可借助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汾湖不再是两岸村落相互推诿的火药线,反而成为联合共治的示范湖。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客人”不请自来引发争吵

对此,小小的水葫芦,最有发言权。

吴江区汾湖湾村坐落在汾湖北侧,十几米外的对岸便是浙江嘉善县湖滨村等数个村落。上空的白鹭,只需扑两下翅膀,便能从江苏飞到浙江。但是这里每年从4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份,常常会爆发水葫芦危机。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船只从对面的嘉善县经过

疯狂生长的水葫芦不请自来,迅速布满宽阔的水面,水上密密麻麻,水下互相纠结,不仅严重干扰航道的运行,还污染水源,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水葫芦疯长

汾湖湾村民陈阿姨在汾湖岸边住了十几年,取河水冲地、浇花、洗洗衣服是她和枕河居民一直以来的习惯。“水葫芦一来,岸边密密麻麻全是,用不了水,还带来很多蚊虫,傍晚坐河边聊聊天都不成,等到天冷了,水葫芦没了,又会烂在水里。”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10月份水葫芦腐烂在水中

为了维护河流生态,吴江开始推进河长制。汾湖湾村党支部书记沈晓华在2017年成为河长,名下共管理着9条河流,其中就包括汾湖、卢墟塘、野毛圩荡三条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的河流。三条河流总长度超过3公里,两岸居民超过万人。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汾湖岸边,沈晓华捧起一抔水,放在鼻子下闻了一下。在没有联合河长制之前,汾湖曾发生过一次水葫芦大规模爆发事件。放眼望去,五六百米的水面,全是水葫芦。可两岸的负责人却相互推责。“你上游弄不好,全部弄到我下游来了。”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有的时候真的也不想管,你去动手做一做吧,他们不动,等于白做。我们这边属于风向的下风向,你今天弄好了,明天一查又来了。”沈晓华说。

消失的水葫芦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江浙沪一带居民欢欣鼓舞,基层党组织和单位间的走动越来越频繁,大家一起对水葫芦下起了“逐客令”。

“沈书记,这是河长制工作交办单,显示汾湖湾村附近芦墟塘河面行水障碍物、垃圾漂浮现象。”

“这段河道并非我村河域,不过您放心,我们与周边村有一体化微信群,我马上请附近兄弟村协同确认、解决交办单中的问题。”这是最近沈晓华工作的小片段。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原来,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沈晓华和两地负责人迅速行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通过一体化下的“朋友圈”帮忙,高效地解决了交界处河道认领难、管理难等实际问题,当初的“点头之交”已经成为并肩作战的生态安全卫士。

今年1月,吴江和嘉善的水务部门更是达成合作共识,对界河保洁实行轮值包干制,单数年份由嘉善县全面负责,双数年份由吴江区全面负责。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与此同时,根据江浙沪两省一市各基层单位商定,针对省(市)交界河道,如太浦河(分湖)、元荡、芦墟荡、野毛圩荡等的责任单位及长效管理模式,设立联合河长,实施同标准齐抓共管。

目前,联合河长项目清单共有12处交界河道,由各责任单位联合管理、齐抓共管,实现城乡环境的共促共享。同样的工作机制还可以用在边界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偷倒,网格化交错同格管理等方面。

汾湖不分,从水葫芦的消失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通过朋友圈带动基层治理,交界处的基层组织还积极加强交流,共话乡村振兴,推进党建共建,真正实现了互融互通,常来常往。

对此,陈阿姨说,水葫芦现在基本不见了,天天又能用上河水了,蚊虫少了,晚上也能在河边聊家常了。

吴越两国早已不复存在,两地居民的协作则日益升温。在7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应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更是透露,中央已经明确,在江苏苏州吴江地区、浙江嘉兴嘉善地区和上海青浦地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苏州吴江正成为一片和美之地。

(责编:杨学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