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临朐续志.八景》载:“在县治西南五十里隐士社,由常家溜村北行二里许,有古刹森蔚,即白芽寺也。陈家庄子,位于白芽寺西南侧,轿顶子山之阳,清初康姓立村,因处山溜西端,故名西溜。

常家溜村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位于临朐县城西南23公里、仲(济南仲宫)临(朐)公路北1.5公里处,聚落呈块状分布。北与隐士村一山之隔,南与朱家坡、九杰两村相邻,东与茹家庄接壤,村西山后为局子村。东、西、北3面环山,只有南面“龙”、“虎”二山之间一出口。临朐古八景之一白芽寺在村北1公里处。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辖常家溜、周家山顶、陈家庄子3个自然村。

常家溜,明崇祯年间,常姓自沂源徙居立村,因处山溜,故名。后常姓衰。据《吴氏族谱》载,明洪武年吴姓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山左朐邑赵家楼村,清雍正年间(1723~1735)十三世祖吴秉梅由赵家楼迁常家溜,渐成村内大族,其人口占全村半数。

周家山顶,位于白芽寺西侧,轿顶子山西麓,山势平坦,有山泉常流。据民国十二年(1922)《周氏族谱》载,“祖讳朝义,自沂水高庄迁居于临朐县西南周家山顶立村”。

陈家庄子,位于白芽寺西南侧,轿顶子山之阳,清初康姓立村,因处山溜西端,故名西溜。清嘉庆年,康姓衰,陈姓自临朐城关兴隆村迁此,易名陈家庄子。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全村有吴、周、刘、陈、贺、温等姓,154户,550口人,均为汉族。有3户信奉耶稣教。

立村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孝慈乡隐士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五井区隐士社;1930年属第五区九杰乡;1944年12月,抗日民主政府将临朐西南部划归益都县,属嵩右区九杰乡;1946年3月划回临朐县,仍属嵩右区九杰乡。1952年属第五区九杰乡;1956年属五井区九杰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嵩山乡,9月属五井人民公社;1976年4月,从五井公社划出28个大队,组建嵩山公社,属之;1984年春,社改乡(镇)后属嵩山乡;2001年3月,嵩山乡撤销并入五井镇,属之。

有耕地620亩,多为褐土,山坡地占50%以上。地块较为分散,有东溜、西溜、南溜、马家溜、大北峪、槐树岭、杨家岭、河东崖、寺前地等10多片。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1984年全村通电,户户用上电灯。安装60千伏安变压器1台。

村历史性缺水,逢干旱年份,须到周家山顶担水吃。1975年,发动全村劳力截潜流,开挖大口井1眼,人畜用水问题得到解决,并使100余亩粮田得到灌溉。2009年春,从九杰村自来水厂引水入村,户户用上自来水。

2005年,村民及在外人士踊跃捐款10万元,硬化仲临公路至白芽寺、周家山顶公路3公里,村内主街道3条计1200米,总投资60余万元。

1963年设卫生室,有医务人员2名。

20世纪50年代,村设全日制初级小学于白芽寺内。1958年白芽寺划归嵩山林场,学校迁至村内民房。60年代末村设完全小学,并在周家山顶设1至3年级教学班,后并入村小学。90年代初,进行校舍改造,新建校舍10间,在校学生90人。2001年,整合教育资源,将其合并到朱家坡小学。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刘福仁(1926~1993),1947年9月在吉林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副班长、班长、司务长、排长。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多次立功受奖,其中立大功两次。1956年6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青海省农林厅科员,青海省新生二建公司、一建公司科员、股长,青海省热水煤矿三工区股长,青海湖农场三工区股长、三纵队股长、农场干事、二大队教导员,青海省第十一劳改支队二大队教导员、政治科长、支队副政委,临朐县政协第一、二届副主席、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90年10月离职休养,1993年4月病逝。

周文乾(1896~1959),幼年家贫,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临朐“无人区”时期,随部队由沂蒙转移至临朐,积极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1945年出席山东省劳动模范大会。1946年,因伤复员,人民政府将其安置在西安村(今属寺头镇),当选村长。仅1年,他就开荒种地18亩,收粮3000公斤。1949年,他将开垦的荒地让给逃荒回来的人家耕种,自己仍开荒不止。1950年,主动拿出1700公斤粮食借给贫困户。同年,第二次出席省劳模大会。其事迹于1951年编入《劳模事迹》一书。因积劳成疾,1959年7月病逝。

村东有株古槐,树围6米,树高10余米,树荫约400余平方米,据考,为金代白芽寺主持手植。1942年,五井莲花山汉奸队长翟荣跃,令将树砍伐做木寨,村民闻讯后,只把顶部树干砍下送往莲花山,保住全树。2003年,村委对古槐采取保护措施,在树周围修建石栏杆,配置石桌、石凳,供村民劳作后小憩纳凉。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民国《临朐续志.八景》载:“在县治西南五十里隐士社,由常家溜村北行二里许,有古刹森蔚,即白芽寺也。寺西山上有五龙潭,相传潭畔松树已枯,忽生白芽,奇异非常。今寺与五龙潭虽存,而枯松久已无存矣。惟考寺之残碑,唐宋曰灵峰寺,元明始称白芽寺,盖邑内寺之最古者”。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白芽寺, 群山环抱,曲境通幽,数条小溪汇于寺东,名曰寺河子,蜿蜒流经常家溜村中与朱雀岭西侧,汇入五井石河。白芽寺始建于北魏时期,魏宣武帝拓跋恪及母胡太后均崇信佛教,在全国州县建寺庙1.3万余处。寺原在涅磐山顶五龙潭畔,金正隆三年(1159),迁于涅磐山与玄武山之间,明弦治十五年(1503)迁于今址。寺南北长65米,东西宽35米。系两进院落,前为大雄宝殿,后为地藏菩萨殿,光绪六年重修菩萨殿石碑尚存。山门在大雄宝殿正南,石阶为17级。1947年,临朐县养蚕所迁入寺内,佛像搬出,大殿改造。1948年养蚕所迁至杨善,村小学设在寺中。1958年嵩山林场建立,此成为林场白芽寺林区办公地。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灵峰寺之阴、玄武山之阳,曾建有云台庵,是唐代邑内四大尼庵之一,香火极盛,后倾圮。寺西山腰有山泉,曰五龙潭, 泉水清澈甘洌,顺山涧流经寺中,出寺后汇入寺河子。白芽寺建于玄武峰下,左有龙山,右有虎山,寺南有朱雀岭,可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风水宝地。昔日临朐八大景之一“白芽寺里枯松树”即此。枯松树虽已荡然无存,但有四月雪1株,相传有400余年树龄,是镇寺之宝。寺内原有300年凌霄树1株,20世纪90年代被盗挖。金、元、明、清等历代古碑数十座,亦毁于战乱及“文革”时期。

嵩山生态旅游区有个常家溜村,你没去过?

供稿 刘景桂 刘景福

摘自《临朐村镇志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