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在当时经济重心并没有南移的倾向,但依旧能出现楚国吴国越国这样与北方大国对峙的诸侯国,主要原因还在于南北方之间的技术、文化已经开始相互流通了。果然机会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夫差为了争夺霸主之位,与曾经的盟友齐、晋闹僵了,结果就是于是后来楚、越、秦(秦为楚国请求的救兵)、齐、晋联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打击吴国,最终吴国慢慢衰弱,最终被越国给抓住机会消灭。

在历史上,由于北方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良好,使得北方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因此当时的经济重心一直都是在北方,南方在人们看来更像是蛮夷之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北方更利于经济发展,所以北方像夏商周这样的奴隶制王朝也都无一例外的形成于北方。

先秦时期“重心”尚未南迁,为何南方还会出现楚吴越这样的强国?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方诞生强国的概率肯定更高些。但令人意外的是,即便先秦时期,重心从未南移,一直在北方,南方依旧诞生了楚、吴、越这三个强国,它们在春秋时期甚至都成为过霸主,一度风光无限。按理来说,当时的南方并无成长为大国的沃土,是何种原因导致他们变强的呢?这里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这三个南方大国能够崛起的原因。其实总的来说这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勾心斗角有关。

楚国

楚国这个国家,其实与当时的华夏族并不是同族,它一直被北方国家视为蛮夷。这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之前商朝的时候,还没有楚国之时,他们的确是作为蛮夷被征讨过。而在灭商之战当中,他们由于支持周,所以被周王室所分封。

不过实际上周王室对楚的分封,非常的流于表面,毕竟楚在中原看来依旧是蛮夷,而立的功劳也远没有太公望的大,加上楚本身就地域辽阔(虽然荒凉)。因此,分封时,周王并没有多给他什么,只给了其一个轻飘飘的子爵。

先秦时期“重心”尚未南迁,为何南方还会出现楚吴越这样的强国?

一个子爵在楚国看来显然是在侮辱它,毕竟当时的楚国面积很大,绝对不能用一个区区的子爵来打发,于是楚国对以周王室为代表的中原诸侯们极为不满,之后楚国就直接称王了,打算与周平起平坐,而周天子拿楚王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楚国的国力为何如此强大?楚国,地理位置是在百越群蛮之地,因此,当地人非常的凶悍勇武,这就是绝佳的兵员,楚国缺的只是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科技,而春秋战国之前,青铜器的演练当属商朝最为成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周灭商之战,在中原各国眼里都属于蛮夷的楚国,要积极参与的原因。楚国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夺取到了大量青铜器冶炼的技术,此后就开启了他们的文明时代。

有了其本身自己的剽悍文明,再加上先进的科技,这样的楚国很快就成为了南方的霸主。成为了南方霸主的楚国,又对四周一些部落或者小国进行了吞并战争,甚至染指到了中原的一些有先进文明的小国,将其演变为附属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

而其在与中原大国彼此之间不断交手,同样也磨练了自身战斗素质和作战战术。实力一日千里。在当时来说,虽然没有经济中心难移,但楚国靠着这样的方式的确走向了强大。

先秦时期“重心”尚未南迁,为何南方还会出现楚吴越这样的强国?

吴国

吴国在楚国的东边,但与楚国不同的是,虽然地处南边,但它并不是所谓的蛮夷,它是一个姬姓诸侯国,是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父)的长子泰伯与次子仲雍逃到江南所建立的。而由于是周王朝的姬姓血脉,这就决定了它即便与楚国同处南方,两国势必也是不可能走到一起去的。

而这个吴国与楚国不同,楚国是自春秋初期(商末)就开始强大,上文也提到过。而吴国却是到了春秋后期突然强大起来的,在鼎盛时期(阖闾、夫差时期)它曾与楚交战,七战七捷,一度攻入其国都,逼迫其迁都,并将楚国众多附属小国全部纳入自己麾下。

它的强大来的很突然,里面有何原因呢?这则和楚国有关。楚国的强大贯穿整个春秋时期,北边的齐、晋两国都是有野心的,恨不得把他们眼中的这个“南蛮子”除之而后快。尤其是晋,它与楚更是世仇,两国之间交战无数,虽然晋稍微占上风,但其始终无法让楚给彻底瘫痪,楚国即使败了总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强大。

先秦时期“重心”尚未南迁,为何南方还会出现楚吴越这样的强国?

于是他们为了实现长久削弱楚国的战略目的,把目标投向了楚国的邻国吴国,提出了一个“联吴疲楚”战略。打败对手的最佳方式,就是给对手培养一个对手,他们打算扶持吴国来对付楚国。而之所以选中吴国,其与晋国血脉同宗应该也是原因。

晋国的“联吴疲楚”战略提出后,晋公立即派申公巫臣前往吴地向吴国陈说利害,吴国十分爽快的就答应了。而在联吴成功后,晋国开始来助力吴国的成长,教吴国的军队射箭、骑马等等,总之将中原的先进生产力悉数教给吴国。

《左传》记载:“巫臣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

晋国助吴后,靠近吴国的齐国也开始拉拢吴国。由于离得近,齐国更是直接给吴国灌输大量的先进武器和先进战术,齐国与吴国的来往密切,间接促使了不少齐国人前往吴国定居,而这为著名的兵圣孙武(齐国人)后来致吴、仕吴提供了条件。

总之,在有了晋、齐的战略性相助后,吴国学习到了大量先进技术和先进文明,此时加上又有贤臣(孙武、伍子胥)的辅佐,很快经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实力就突飞猛进了,这才有了后来能够打的楚国国都丧失,然后称霸的事迹。

先秦时期“重心”尚未南迁,为何南方还会出现楚吴越这样的强国?

越国

越国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任霸主,它的强盛和吴国类似,也是突然性质的崛起。越国国君是大禹直系后裔,就是靠着这层关系,越才得以建国。越国在勾践时期,它消灭了曾经打的楚国落荒而逃的吴国,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大地,取代了上一代霸主吴国。

而越国又是怎么样的突然性质崛起呢?这与楚有关,与吴也有关。其实早在晋、齐刻意扶持姬姓吴国之时,楚国就已经注意到了,看到吴国逐渐强大,楚国的内心越来越不安。

于是对吴国附近不是姬姓诸侯国的越国也进行了培植,培植的方式也非常的类似,无非是向越国提供楚国的先进装备、先进科技文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牵制吴国。越国在当时同样与楚国一样被人看做是蛮夷,仇视中原国家对自己的歧视,所以越国与楚国两者一拍即合。所以,我们在当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这样的局面,那就是吴国骚扰楚国,而越国就在吴国后方骚扰吴国。

先秦时期“重心”尚未南迁,为何南方还会出现楚吴越这样的强国?

不过越国当时还在崛起之初,比起吴国来说远没有那么成熟。而在吴国在孙武、伍子胥的带领下,楚国内部混乱后,楚国对越国的一些资源供给陷入停滞状态,导致而军事上没了以前那样突飞猛进的趋势。

而吴国在收拾了楚国后,后来回过头来收拾越国,并在夫差的带领下于会稽之战中一举击溃了越王勾践,迫使越国投降。不过夫差的一时失察,放过了勾践,给了勾践可乘之机,而勾践在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等待时机(即吴国犯错)。

果然机会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夫差为了争夺霸主之位,与曾经的盟友齐、晋闹僵了,结果就是于是后来楚、越、秦(秦为楚国请求的救兵)、齐、晋联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打击吴国,最终吴国慢慢衰弱,最终被越国给抓住机会消灭。而越国则继承了吴国的一切。

先秦时期“重心”尚未南迁,为何南方还会出现楚吴越这样的强国?

总结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在当时经济重心并没有南移的倾向,但依旧能出现楚国吴国越国这样与北方大国对峙的诸侯国,主要原因还在于南北方之间的技术、文化已经开始相互流通了。北方大国他们自身的技术和文化,在主动或被动的过程中传给了南方。

而之所以主动,又或者说被动的缘由,还是出于自身限制对手的考量。比如由于楚国的强大,引起中原国家不安,于是齐、晋助吴,而吴国的强大同样让楚不安,于是楚助越。而后来由于吴国的傲慢无礼,使得其失去了曾经的助手,最终被越国给捡漏。勾心斗角,自古便有之。


参考史料《左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