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參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阿尼亞房車伴我走天涯

參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我廣州之行最後一站,博物館那紅色吵巖風格建築,百常搶眼,沒有窗戶的牆面上,刻滿了古代南越歷史的圖騰,給人一種神祕感。館前的南越少女與雄獅塑像生動傳神,顏色與整體保持一致。門票不貴,才12元,非常值得一遊。該博物館以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爲核心,以出土文物展爲主體,輔以其他展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遠景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雕塑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雕塑

博物館在原墓址基礎上,依山而建。初入館內,左右兩邊以中國文字展和個人藏枕展作鋪墊,讓博物館的展品顯得豐富多彩起來。中國文字展,通過竹籤、木牘、帛書、宣紙、石材等爲載體的文字展覽,把中國文字的發展、繁榮清晰地表現出來,其中在南越識字坊裏,我們可以自己動手製作的拓印,體驗中國印刷術發明的過程的演變。

中國文字展

中國文字展

竹帛上的文字

甲骨上的文字

甲骨上的文字

文字拓印

金屬上的文字

金屬上的文字

金屬上的文字

石頭上的文字

石頭上的文字

布帛上的文字

紙上文字

宣紙上的文字

宣紙上的文字

南越識字坊

文字拓印

而楊永德伉儷捐贈的藏枕展,更讓我大開眼界,我從未看到如此多的古代枕頭,從枕字來看,我相信會有木製枕頭,但現在流行的竹纖維枕頭、棉布枕頭、乳膠枕頭,但古代的磁枕、玉枕就只有在這裏才第一次看到,而且展出的枕頭,暫不論它的文物價值,單從欣賞角度來看,就具有很高的藝術性,真讓人歎爲觀止。

楊永德像

楊永德捐贈藏枕

楊永德捐贈藏枕

楊永德捐贈藏枕

楊永德捐贈藏枕

楊永德捐贈藏枕

楊永德捐贈藏枕

楊永德捐贈藏枕

楊永德捐贈藏枕

楊永德夫婦捐贈藏枕

參觀完藏枕,我們繼續往裏拾級而上,來到了南越王古墓處,在綠茵茵的草坪中間,上蓋覆鬥形鋼架玻璃防護棚,象徵漢代帝王陵墓覆鬥型封土。南越王之墓是1983年發現的,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走過斜伸的墓道室,穿過兩道厚重的石門,就到了墓室,墓室坐北向南,前三後四,共7間,前部前室四壁和頂上均繪有朱、墨兩色雲緞圖案,墓主居後部中室,前廳後庫,前部東西爲耳室,後部東西爲側室。石室所用石材爲紅色吵巖,南越王墓劈山爲陵,鑿出一個平面“凸”字形的豎穴 ,墓室以紅砂岩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砌成地宮,墓頂用大石覆蓋,再分層夯實而成。

南越文王墓址

南越文王墓入口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道

墓中間過道

西側室

東耳室

厚重石墓門

西側室

西耳室

中間過道

主棺室

在古墓與陳列館之間,有一個突起孤立的小山岡,叫象岡,上面大樹覆蓋,周邊爬滿藤蔓,我們繞窄窄的臺階拾級而上,發現象岡是一個小平臺,臺上還放置着幾尊古代大炮,可見象岡曾是防守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象岡

象岡

象岡炮臺

從古墓出土的文物,約有一萬餘件,陳列在南越王博物館內,其中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而墓主身穿的“絲縷玉衣”爲中國考古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來自波斯的銀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燻爐和深藍色玻璃片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這些文物證明南越國早期或更前年代廣州已與波斯和非洲東岸有海上貿易,這些文物,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藏珍

南越壁畫

南越壁畫

出土的棺槨

出土的南越王木乃伊

陪葬的屍骨

放在南越王屍骨身上的金屬片

金屬片是這麼放置的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

出土的文物玉璽

出土的文物玉璽

出土的文物玉璽

遊客在參觀

出土的南越屏風

南越王趙眜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今天有幸目睹這些稀世珍寶,實乃一生之大幸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