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金华外侨办的网站上

有这样一则关于浙师教师的报道

她在第28届俄罗斯国际歌剧艺术节的舞台上

以第一女主的身份演绎经典歌剧《唐·帕斯夸莱》

歌剧《唐·帕斯夸莱》

来自歌剧的起源地——意大利,是19世纪上半叶三大歌剧名家之一、著名作曲家多尼采蒂的三幕喜歌剧杰作。

悠扬的曲调,华美的服装,让我们先睹为快!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表演中,这位长着亚洲面孔的中国女生动情地演绎着这门西方表演艺术,用歌唱和音乐传递喜怒哀乐,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谢幕时观众的掌声长达20余分钟。

她就是来自音乐学院的青年声乐教师方香蕾

记者在寒假前有幸拜访了这位美名远扬的年轻歌者,约在她的琴房见面。在琴房里的小方桌上,一罐黄澄澄的蜂蜜特别显眼,那是她润喉护嗓的小窍门。

声入人心,多次“第一女主”

亮相国内外歌剧舞台

去年九月底开始,她着手研习4厘米厚的意大利文剧本。整页背诵的台词,大量的意大利词汇变体,她都一一查找、标注;难度系数极高的各式花腔,她会根据当地语感和人物形象揣摩情感,用歌声诠释另一个人的灵魂。

方香蕾在国庆期间练习歌剧。

一周中除去教学时间,方香蕾连大课间的15分钟也在见缝插针地练习着;周末更要争分夺秒赶去上海歌剧院找歌剧艺术指导学习、点评,以求在繁琐的节奏把控中兼顾语序的正确表达。

在正式演出前,她抓住仅仅两次的合练彩排,记忆走位、动作、音乐节奏等等。她坦言,“连紧张的时间都没有。”尤其在四重唱部分,歌者之间近距离演唱压过乐池的声音,但是她依旧把控声音进入的节奏,圆满完成长达两个半小时歌剧演出,赢得台下一致叫好。在长达20分钟的鼓掌声中,还有观众不顾阻拦上台献花,一遍遍表达对方香蕾的赞美和喜爱。

方香蕾在歌剧《唐·帕斯夸莱》中的表演。

方香蕾有着活跃的演艺经历,在音乐节、音乐会及歌剧节上频频亮相。她是从柴可夫斯基歌剧《约兰塔》的第一女主到普切尼歌剧《波西米亚人》的第一女主,她还凭借普罗科菲耶夫歌剧《战争与和平》的第一女主娜塔莎一角获得艺术总监赏识进入圣彼得堡马琳剧院实习工作。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读博期间,她精心准备歌剧选段,用花腔女高音征服剧院艺术指导,成为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获允表演的唯一中国人。她曾参加俄罗斯圣彼得堡歌剧芭蕾舞剧院的独唱演员选拔,在与国内外优秀歌者比拼中也毫不逊色,最终成为歌剧方向录取的唯一中国演员。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

启用于1860年,马林斯基剧院的建成预示着圣彼得堡歌剧史上黄金时代的来临,当今世界上经营最成功的大剧院之一。

俄罗斯圣彼得堡歌剧芭蕾舞剧院

创建于1890年,拥有百年历史的专业芭蕾舞家族,被誉为《天鹅湖》的故乡,世界最好剧院之一。

精学六国外语,

学习总是“风雨无阻”

方香蕾从小就酷爱唱歌,从3岁时便展现出极强的音乐天赋。录音机里的儿歌播放过一遍,下一次就可以从她口中听到。再长大些,恰逢当地艺术学校招生,她的演唱获得了一位大学教授夸奖:“我来这个城市一周了,你是唱得最好的。”此番褒奖让她顺理成章地成为教授的小徒弟,从此踏上音乐演唱的道路。

她本科就读于俄罗斯格林卡国立音乐学院。“起初觉得唱歌本身就是一个语言,跟着视频就可以学。”但是通过后来的比赛和切磋,她渐渐发现,想要增强语感还必须学习不同的语言。为此,她利用课余时间报了语言学习班。

用母语学外语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在异国俄罗斯留学的方香蕾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她需要用俄语学习其他外语,再翻译成中文以便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以俄语为媒介的三角语言学习法增加了不少学习的难度,但她乐在其中,她还把这视为“既巩固俄语,又学习新语言”的高效学习法。如今,她尤其钟爱俄罗斯的艺术歌曲和歌剧,还熟知意大利文、德文、法文、捷克文、英文的歌剧演唱和表演风格。

抬小舌,打哈气,如何找演唱的状态,如何把声音唱到共鸣腔里,如何把声音诠释到观众心里……从开始专业训练至今,方香蕾每天的练声项目和时间都十分饱满。在学生时期,即使假期和周末,每天2至4个小时的练声都是“雷打不动”的。对于她来说,琴房仿佛是她另一个家。

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城的冬天漫长、严寒,即使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风雪天,她常常早上六点就出发去学校的琴房。原本40分钟的有轨电车车程还可以稍作休整,但经常遇到发动机受冻“罢工”的情况。她只能下车,踩在滑溜溜的雪地上走去学校。“最长的一次走过一个小时。”即使曾在大雪地里摔跤、膝盖受伤,但她总认为“前期的付出都不值一提”。

“学习任何东西都必须做到风雨无阻,想有一些收获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这是她父母亲人时常鼓励安慰她的话,也是她自己坚持的人生信条。

以教育为己任,

把歌声传到更远的地方

今年是方香蕾来到浙师大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每周课时24节,给30名本科学生上课,这对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是不小的工作量。但她乐在其中,时常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深深地享受着老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采访前夕,方香蕾正在音乐学院的琴房里上课。“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房间里传来淳厚的男声,紧接着便听到了方老师精准的点评和分析。“调动你的情感!当财主要夺走马车夫最宝贵的东西时,他的心情是不是很哀伤?”推门进来,看见她正用手势指挥着站在全身镜前的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解俄罗斯民歌《三套车》的情感表达。

方香蕾擅长以这种悠远深沉、富有俄国风格的曲调叙述故事,这与歌剧的唱法和表达相通。“站在台上,‘我’就不是我,‘我’就是‘她’,要让自己‘魂穿’歌剧主角才能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对声乐不止是热爱,是我一种下意识的活动,比习惯更深入骨髓。”经历了众多国际赛事、歌剧巡演的她深有感触。就如同之前恩师们的培养、关照,方香蕾的心里也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如今,浙师大的琴房里

她有了一群对声乐学习同样热爱的学生

声乐之路就在这三尺讲台继续延伸

……

教坛舞台 初心不改

“歌”传身教 未来可期

记者丨李伊白 徐润喆

图片丨由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丨徐润喆

责任编辑丨张凯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