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宫初名永宁宫,一直到明末崇祯时改称为“承乾宫”。承乾宫在明代似乎地位颇高,明熹宗天启皇帝的王良妃居此,称东宫娘娘。末帝思宗崇祯的宠妃田贵妃也居住于承乾宫。《明史》为她作传说,“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从崇祯帝还是信王的时候田贵妃就在信邸。因为“精音律、善丹青”,大概是投了崇祯帝所好,所以田贵妃非常得宠。崇祯元年田氏被封为“礼妃”,仅仅四个月后就升迁为“贵妃”。

到故宫看什么?——钟鸣鼎食(二)

明末诗人吴梅村写过一首叙事的《永和宫词》,其中描绘田贵妃“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谈棋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在吴梅村的笔下,田贵妃不但气质娴雅、仪态万方,而且非常多才多艺:能蹴鞠,能手谈,能画花鸟,能写钟王,春郊试马,冷暮吹箫,实在是一位时动时静、尽能合宜的难得的女子。

到故宫看什么?——钟鸣鼎食(二)

如果田贵妃其人真如此,得到崇祯帝的格外宠爱也是必然之中。但宫闱中也可能就因此风波不断,关于明末宫闱中后妃不和的事情非常多。当时有个叫李逊之的人写纪闻,说到宫闱事。崇祯皇帝很喜欢田贵妃弹琴,据说田贵妃琴技卓绝,每每一奏让崇祯沉醉其中。有一次崇祯帝与周皇后一起听田贵妃弹琴,崇祯帝听得忘乎所以,圣心大悦,就说了不该说的话,问周皇后,“后独不能此乎?”人家田贵妃弹琴弹得这么好,你怎么一点也不会?这说得过去吗?周皇后不愧是中宫,神色端正地回答说,“妾本儒家,惟知蚕绩。”这话说得非常厉害。儒家是正道,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治国之道,而不尚声色犬马。在周代,春天时天子行耕籍礼,表示重农劝桑之意。王后行亲蚕礼,表示勤于纺织。等到新谷成熟,缫丝织布,就用天子亲耕过的田地出产的新谷作为祭品,天子穿上王后养蚕、缫丝、织布做成的祭服去祭祀先祖。周皇后说的话非常符合她母仪天下的身份,所以崇祯帝也无可驳回。

到故宫看什么?——钟鸣鼎食(二)

周皇后很不喜欢田贵妃,曾经在她元旦朝贺来拜见时给她难堪。天寒地冻的时候让田贵妃在宫外久候,既让田贵妃没面子,又身受苦寒。反倒是后来的袁淑妃得到了周皇后礼遇。崇祯帝因此而问责周皇后,周皇后怒而绝食,最后崇祯帝不得不贬谪田妃,令迁居启祥宫。前面提到吴梅村写的《永和宫词》正是讲这场风波之后,崇祯帝与周皇后在永和门赏花,周后令请田妃,崇祯帝下令,田妃乘车而来,帝后妃三人算是和解了。此后田贵妃又迁回承乾宫,两年后病死。田贵妃葬身于天寿山。安葬田贵妃两个月之后,明亡,崇祯帝与周皇后殒命。帝后一并葬入田贵妃墓,这就是大明最后的帝陵“思陵”。

今天的承乾宫已不复旧貌,殿内陈设尽是商彝周鼎,承乾宫现在是故宫博物院青铜器馆的一部分。承乾宫所展出的青铜器尽出于商、周两代,正是青铜时代最鼎盛的时期。在承乾宫所展示的殷周彝器中,有许多都是带有铭文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