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矫亭说》册,正德乙亥年(1515)书,纵21.6厘米,横11.1厘米,共194字。藏于上海博物馆。

《矫亭说》之文是代其父王华为朋友崑山方秋卿建立"矫亭"后所作文章,此件原为手卷,但后被割裱成册页。“矫”为矫正、矫枉之意。文章论述了过柔者,矫之以刚,过慈者,矫之以毅,过奢者,矫之以俭等道理,认为完美的人必须随时修正德行,加强修养。 徐渭曾评其书:翩翩然凤翥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且传矣。册页后有清人钱大昕、方治、陆世仪、归庄等人题跋。《矫亭说》是其代表作。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1】王文成公《矫亭说》真迹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2】君子之行顺乎理而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3】已,无所事于偏;偏于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4】柔者,矫之以刚,然或失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5】则傲,偏于慈者,矫之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6】以毅,然或失则刻,偏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7】于奢者,矫之以俭,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8】然或失则陋。凡矫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9】而无节过,过则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0】复为偏,故君子之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1】论学也,不曰矫而曰克,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2】克以胜其私,无过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3】不及矣。矫犹免于意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4】必也,意必于私也,故 {+待补:言矫者未必能尽克}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5】己也。矫而复其理,亦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6】克己之道矣。行其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7】克己之实,而以矫名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8】焉,何伤乎?古之君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19】子,其取名也廉,后之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20】君子,实未至而名先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21】之,故不曰克而曰矫,亦矫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22】世之意也。秋卿方君时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23】以“矫”名亭,尝请家君为之说,

王守仁行草手札《矫亭说》

【24】辄为书之。阳明王守仁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