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部分小白不懂,先解释一下TWS:

TWS是True Wireless Stereo的缩写,粗略翻译中文是“真无线耳机”,耳机主体其实就是两个“耳塞”,没有任何可见线材 —— 人们熟悉的苹果AirPods、索尼WF-1000X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上图模特所戴的就是索尼WF-1000X第一代产品,在2017年IFA 展(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展)推出,当年人们给了它一个非常亲昵的昵称:降噪豆。

这次WF-1000X的升级的亮点颇多,跳过了第二代直接迎来第三代,我们来一一看看WF-1000XM3(后文简称“M3”)相对于前作带来了什么提升。续航能力

先谈一下用户感知度最高的续航力。

第一代产品的理论续航时间如上图所示,满状态能提供12小时的总共播放时间。如果关闭降噪续航提升效果会更明显。

而M3相对而言续航直接翻倍,虽然官方给出的数据仅供参考,但就纸面参数而言在整个TWS行业中已经非常恐怖。充电效率方面,第一代产品充电15分钟可以使用70分钟,M3则是充电10分钟可以使用约90分钟,同样支持了之前SP系列、Duo中出现的快充技术。

蓝牙5.0协议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电池容量很有可能做了部分提升。降噪能力

在同样第一代产品中,如果说MDR-1000X和WI-1000X都能在降噪能力上算80分,那么WF-1000X只能得到50分的成绩。受限于内部空间,索尼也很难在降噪豆上做出优秀的降噪水平,官方也知道降噪豆可以过滤低频声音(飞机、汽车轰鸣),对于高频声音(例如人声等)作用不大。

然而在实际体验中,我认为它对于绝大多数(我所接触的)声音,都达不到过滤效果。

WF-1000XM3倒是给了我一些希望,毕竟内置双反馈麦克风(数字降噪的关键),要知道在目前科技水平下,降噪麦克风的数量与降噪能力是成正比关系的。WF-1000XM3给了喜欢降噪豆的用户一缕成功消除噪音的希望。

当然,我目前依旧保留意见,毕竟WF-1000XM3的内部空间依旧非常有限,做出大文章的难度实在太高,除非索尼这枚HD降噪处理器QN1e中有惊为天人的黑科技技术。关于连接稳定性

首批WF-1000X用户很可能经历过“断流”问题,主要是上一代产品的确用的是“主副”耳机的传统解决方案,索尼这一次很低调地用了双传输技术和新的天线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再也不会被别人嘲笑因为脑袋太大导致信号不好。

其实个人感觉“双传输”技术一方面可以解决断流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理论上能够降低耳机延迟,可谓TWS的一大黑科技,但是索尼似乎没有太当回事(哈哈,毕竟大法)。结语

WF-1000XM3的纸面参数非常恐怖,但因为没有拿到真机我也不可能下太多结论。包装、操作逻辑、APP提供的功能其实与上一代产品差别不大,这里不一一赘述,但是充电接口保持索尼一贯快速跟上Type-C的节奏还是要表扬一下的。

但是机体颜值上目前渲染图感觉不如第一代WF-1000XM3那么好看,设计相对平庸了一些,拿到真机后再讨论吧。

7月是索尼影音大更新的开始,WF系列打了个头阵,接下来推出的新品相信会更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