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冬虫夏草的市场价格仍比较吸引人,市场商家对它的关注度仍较高,当前环境破坏、资源减少、实际功效、产品真伪等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冬虫夏草极其特别的形成方式以及其生长环境恶劣、不易采集、交通运输不便等因素,加之古人对自然学科及医药知识掌握有限,导致在古籍记载中,多对虫草的疗效夸张杜撰,这也成为虫草价格炒作的卖点之一,各种媒体上引经据典,论述冬虫夏草的好处也多是源于此。

编者按:2003年突然爆发的一场非典,带火了一大批中药材,冬虫夏草在那个时候也是大火了一把。它以能迅速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神草”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价格也是扶摇直上,一夜间上涨百十倍。

自那之后,冬虫夏草声名日显。在电视台循环播放的广告里,你能听到各种“老中医”吹捧神草包治百病的功效;报纸健康版面,“神草”的治疗效果神乎其神;药店高档保健品专柜里,精美的包装与高价,是高贵身份的象征。

每到冬虫夏草采收季节,许多人翻越高山,跨过险岭,拿着铲子,跪在地上,去寻找它的踪迹,一波又一波人在产区的高山与险岭,寻找冬虫夏草的踪迹。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野生冬虫夏草资源日渐枯竭的问题不容忽视。现在主产区青海和西藏冬虫夏草分布密集区产量仅为25年前的10%,全国产量仅为25年前的3.5%左右。

何为冬虫夏草?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冬虫夏草是特殊而昂贵的中药材,常作为保健品使用。它有两种形态,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实际上是虫和真菌的结合体,是蝙蝠蛾的幼虫被麦角菌科虫草属的菌株感染寄生而形成的“僵尸”。这里必须要科普下冬虫夏草的由来:

虫形态

夏季的时候,蝙蝠蛾在地面产卵,而后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幼虫在地下过冬,次年春季成蛹,夏天羽化成虫。

草形态

麦角菌科虫草属的真菌菌株,并不是植物。蝙蝠蛾幼虫在地下时不小心被真菌孢子感染寄生,真菌孢子吸收幼虫的营养,控制幼虫接近地表,并再长出芽,生长出来。

国内最大的冬虫夏草主产区在青海省,外国的主产区在不丹、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在我国,冬虫夏草仅生长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5个省区,其他地区生长的并不能称为冬虫夏草。

生意与生计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这一并未被证明有任何特定疗效的中药材,为何在最近的30年里身价飞涨,成为一门年交易额数百亿元的大生意?这是因为高昂的虫草价格不但给销售商带来了暴利,也给采集者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每年4月到6月,藏区的很多地方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场景,人们三五成群地涌向四五千米的崇山峻岭中采挖冬虫夏草。每一家挖了多少虫草,市场价格的高低,甚至决定了这些采集者未来一年的生活水平。而产地收购商在这个忙碌的季节里,通过电话联络着各地的需求商,把收购的虫草销往全国各地。可以说,冬虫夏草价格的起伏,直接影响着千万家庭未来一年的生活

价格变化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2010年随着产新量减少,高端消费增加,加之正好遇上药市牛市,冬虫夏草价格不断高升。

201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其中有一项改进工作作风等问题。因此受国家政策影响,冬虫夏草销量大幅下降,供需矛盾迅速改变,价格掉头下滑;2015年冬虫夏草被曝光重金属砷含量超标、极草被禁等相关负面新闻,行情继续下跌,到2016年5-6月左右下滑至低谷。

2016年产区遭遇干旱等天气影响,加上当时虫草菌源大量减少,寄主昆虫感染率大幅下降,导致产新量下降,行情慢慢上涨。

2017年冬虫夏草产量增加,产新后价格出现回落;2018年至今,行情保持平稳运行。

疯狂的冬虫夏草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2013到2015年这三年间,每年都会有超过6万人,最多的一年10万余人,进入四川省理塘县采集冬虫夏草,在两个月里他们能创造8亿多元的产值,而理塘县政府2011年的GDP是6.43亿元。一年采草的产值超过一个县政府全年的GDP是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番。这一株神奇的草,简直不要太疯狂,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其他产区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冬虫夏草价格多年的翻涨,使得虫草经济已成为虫草产地的主要经济收入。不算以虫草为附加值生产销售的企业,全国有近百万的农牧民依靠每年挖虫草带来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政府依靠虫草带动赋税的收入

冬虫夏草极其特别的形成方式以及其生长环境恶劣、不易采集、交通运输不便等因素,加之古人对自然学科及医药知识掌握有限,导致在古籍记载中,多对虫草的疗效夸张杜撰,这也成为虫草价格炒作的卖点之一,各种媒体上引经据典,论述冬虫夏草的好处也多是源于此。

医药典籍中的冬虫夏草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1. 《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

2.《药性考》: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3.《柑园小识》: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

4.《纲目拾遗》:潘友新云治膈症,周兼士云治蛊胀。

5.《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肺结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自汗;又用于贫血虚弱,阳痿遗精,老人畏寒,涕多泪出等证。

6.《云南中草药》:补肺,壮肾阳。治痰次喘咳。

冬虫夏草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名贵的药材。但你可能想不到,这样有名的一味中药,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却找不到任何记载,只在清代流传较广的临床实用本草——《本草从新》中才开始有冬虫夏草的相关记载。从整个中华传统中药发展历史来看,冬虫夏草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可以说是一种新药。

近年来,它的疗效也是被宣传得神乎其神。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降血压、降血脂,改善人体微循环……用一句很时髦的话说,冬虫夏草在身,百病退散。但在诸多医药典籍当中,我们能看到冬虫夏草的作用,多是保肺益肾、止血化痰等一般功效,并无其它特别的治疗效果

政策关注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2010年12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2016年02月0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总局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其中指出,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菜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2018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这4种保健品不保健,千万别花冤枉钱了!》,直指冬虫夏草。

2018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应当将冬虫夏草从保健品行列中剔除。

我们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到,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是认可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的,但其保健价值与食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广大消费者对冬虫夏草也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面临的问题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当前冬虫夏草的市场价格仍比较吸引人,市场商家对它的关注度仍较高,当前环境破坏、资源减少、实际功效、产品真伪等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再这样下去,冬虫夏草可能会面临着灭绝的风险。当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1. 环境影响

无序采挖,将导致产地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高山雪线的高低。

2. 现实问题

野生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可持续化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处理不当,会使冬虫夏草有灭绝的风险。需要科学论证冬虫夏草的功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引导市场消费群体正确认识冬虫夏草。

3.真伪之分

因冬虫夏草价格较高,一公斤就值十几万,使得市场中一些不良商家生产伪劣产品来坑害消费者,鱼龙混杂的产品,自然会危害消费者健康,从而给冬虫夏草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当前,冬虫夏草已被列入了青藏高原濒危真菌行列,青海省出台了《青海省冬虫夏草采挖技术规程》,随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冬虫夏草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些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将使冬虫夏草的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冬虫夏草辨别小知识

一公斤“草”能卖几十万?只有少数地区才能采挖

一辨色

正品的冬虫夏草分成“虫”和“草”两部分, “虫”体表面呈深黄到浅黄棕色,在虫和草的结合部位,大多数虫体的颜色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草”的部分即子座,则呈现枯树枝的颜色,色泽较深。

二辨形

正品的冬虫夏草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非常明显。子座自虫体头部生出,上部稍膨大。长可达4~7cm,径约0.3cm。

三辨面

正品的冬虫夏草掰开后有明显的纹路,虫草中间有一个类似“V”形的黑芯,有些也可能是一个黑点。这黑芯其实就是虫的消化线。

四辨味

正品的冬虫夏草稍带有干燥腐烂虫体的腥臊味和掺杂有草菇的香气,这是冬虫夏草特有的味道。

以上4点是鉴别冬虫夏草真假一些基本方法,如需购买,还需到正规场所购买。

注:相关资料及数据来源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西宁晚报、康美中药网等。

温馨提示:点击“了解更多”,查询更多中药材价格涨跌、行情趋势、市场分析等。如果您对以上文章观点有疑问,欢迎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