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行业寒冬之时,电影院或将迎来新转机。

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量由48条减至40条,其中“电影院、经营需由中方控股”在新版中被删除。

纠葛10余年终取消控股限制 外资参与国内影院竞争有了新赛道

图据 IC photo

7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也就此负面清单表示,重点推进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并表示,在不断扩大开放领域的同时,将继续致力于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更好的环境,分享更多的中国发展机遇。

这意味着准入政策的放开,为外资参与国内影院竞争开辟了新赛道。多位国内院线人士向红星新闻表示,对此“仍在观望”。

一些业内专家则认为这是件好事。“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影院市场,会推动中国院线行业整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

国内院线与外资10年纠葛

从开放到缩紧再到彻底放宽

外资与国内院线的“纠葛”,可追溯到10余年之前。

2003年下半年,国家广电总局于开始逐步放宽国内电影放映市场的准入条件,首次允许国外投资者对合资影院控股49%。

这份《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外商不得设立独资电影院,不得组建电影院线公司”。但可以通过“合营”的方式,除上述提到的49%控股比外,还对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开放试点,允许外方持有最高75%的股份。

美国华纳兄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2003年,时代华纳子公司华纳兄弟与中国第一票房影院——上海永乐影城成立合资影院“永华影城”,总投资2850万元人民币,永乐和时代华纳各持股51%和49%。华纳也是首家将专业技术和资金带入中国影院产业的外资媒体公司。

当时外资对国内院线的青睐程度,《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已有报道。该报道称,包括哥伦比亚、派拉蒙等跨国巨头在内的美国8大影业机构,对中国电影市场心仪已久,并希望在自己建设的影院里经营自己拍摄的电影。

但随后的2006年,华纳却决定退出中国影院市场。当时华纳兄弟曾对外声明,称“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对其在华影院市场投资造成影响。”这个“政策”是2005年8月,文化部等五部委出台的一份《关于文化领域引入外资的若干意见》,里面提到“取消试点城市外资占股75%的政策,恢复至2003年以前的49%。”

华纳退出的这十几年,中国影院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是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崛起。根据美国电影协会发布的2018年全球电影娱乐市场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达到410亿美元,只有亚太地区出现了快速增长,收入为167亿美元,也是最大的国际市场,其中中国是当时最大的单一国际市场,2018年的票房收入达到90亿美元;

另一方面,合资影投公司意欲撤离中国市场。2017年UME卖身有国资背景的华人文化,今年卢米埃又被几度传出或卖身恒大,此前恒大也与有韩资背景的美嘉影城有过商谈。

如今政策再次放开,中外双方影院公司都将迎来新的未知和突破。有韩资背景的上影CGV一位院线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他认为放开外资目前对国内院线的影响不大。并提及,此前允许香港企业或注册在香港的外资企业,可通过经贸协定在内地控股投资影院,即外资绕道香港注册公司,再借由港资身份进入内地。已经算是放开外资的一种过渡手段。“院线方面,目前还没看到是否可以允许外资参与的政策。”这位负责人表示。

超6万张银幕中国市场

外资进入或加快并购重组

尽管中国院线在全球表现亮眼,但银幕票房不容乐观。

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银幕票房收入为101.49万元,较2017年下跌7.8%。而这背后,却是2018年中国新增银幕9303块,同时中国以60079块银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银幕在增加,单银幕票房却不断下滑。同时有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总观影9.01亿人次,而2019年上半年,在放映场次增加了800多万场次的前提下,观影人次却下跌了近1亿。

外资进入对这一现象到底有无改善?

有资深院线工作者告诉红星新闻,目前还处于理性观望状态。“现在是一个超过6万张银幕的市场,市场发展很成熟,影院数量已经很多。”言下之意,外资不会大规模进军院线,建设电影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也坦承,如今国内电影院产能过剩,外资对院线的兴趣到底多大并不好说。但外资进入会加快一些并购重组、促进资源整合。

“外资要控股,一般还是收购国内电影院才会有价值。做一两个影院没什么意义,外资进入产业都是要规模效益。”陈少峰认为,引入外资有助于行业内部整合,对国内院线而言好处还是会多些。

突破股权限制后

一线城市发展潜力更大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红星新闻介绍了开放外资后的三点优势。

白明认为,首先,增加新的主体可能会增加市场竞争,服务提供者也增加了,会增加消费者选择范围;第二,未来国内对文化需求越来越大,行业本身增加新的竞争,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优胜劣汰;第三,从管理角度来说,也为政府部门带来新的课题,在放宽股比限制后,要加强管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也表示,该政策是服务业开放的重大决策,重点突破控股权及开放过渡期的限制。过去对控股和进口都有限制,现在则是高水平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霍建国认为,外资进入还是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一线城市可能发展潜力会大一些。他表示,国际大牌院线基础设施建设拉起来,还会是一个增长点。

同时他也认为,竞争的结果还是消费者受益。“竞争结果就是改善服务,硬件完了就是拼软件。会促进院线发展,进一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霍建国表示,外资进入前也会权衡,如果能走出特色、发展出新的理念,还是有一定空间。霍建国认为,如今开放已成趋势,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工作主线则是考虑如何监管,维系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北京报道

编辑 张超

纠葛10余年终取消控股限制 外资参与国内影院竞争有了新赛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