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台《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实施意见》,统筹全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定期巡诊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即墨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近年来,即墨区卫健局牵头,按照“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即墨·健康家”品牌创建为总抓手,全力改革传统医疗模式、抢先布局大健康产业、积极改善大健康环境,创建了“治、防、养、康、体”一体化大健康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更加符合群众需求、更加适应产业发展的“健康中国”示范之路。

即墨区是全国首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区、“健康中国”县级示范点。近年来,即墨区卫健局牵头,按照“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即墨·健康家”品牌创建为总抓手,全力改革传统医疗模式、抢先布局大健康产业、积极改善大健康环境,创建了“治、防、养、康、体”一体化大健康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更加符合群众需求、更加适应产业发展的“健康中国”示范之路。

聚焦“治”有良医,健全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建立起“医共体建设+按人头付费”的区镇村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来、沉下去、联起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全民共享。

一是域外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来。开工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分院,引进了韩国延世大学附属医院等顶端医疗科研机构,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9家三甲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专家常年在即墨坐诊、手术,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内知名专家服务。

二是区内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由2家区级公立医院牵头,联通全区25家基层卫生院及所辖的100处村级卫生室,建立起“上联三甲、下联镇村”的两大医共体。医共体内纵向融合、集团化管理,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展,在设备、设施等方面统筹利用,区级医院专家主动下沉工作,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三是群众健康诊疗信息联起来。整合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10余个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医共体内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了预约专家、远程协诊等多项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群众就医信息全部一目了然,极大方便了医生诊治和群众看病。目前,全区已收录共享健康档案106万份、住院电子病历9万份。

聚焦“防”有良措,健全预防保障体系,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

以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一是让医保由“保疾病”转向“保健康”。建立了“医共体+按人头付费”模式,将医保按人头总额95%预付,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筹使用,实行“总额管理、超支自担、结余留用”的管理制度。这一全新管理办法,使医院为减少医保费用支出而盼望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倒逼其主动做好群众的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2018年全区医保控费人均下降近300元。

二是让家庭医生进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作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选拔60名主治医师组建20个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定制化有偿服务;以基层医务人员为主体,组建22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无偿服务;为全区1033个村庄配备健康联络员,近距离为居民提供联络服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管理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8.5万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

三是让慢性病患者全程得到诊护。在即墨区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成立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对慢性病患者实行“家庭医生社区管理—紧急情况120转运—区级中心专家救治—疗后社区康复”的全过程、闭合式管理,让慢性病患者得到精准化健康服务。

聚焦“养”有良方,健全医养结合体系,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出台《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实施意见》,统筹全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定期巡诊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即墨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

一是丰富医养结合形式。建立了以“医院+居家养老”为基础、以“医院+社区养老”为依托,以“医院+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进卫生院申办养老机构,提供养老、康复医疗等安宁疗护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医养服务多层次、广覆盖,满足全区老年人不同医养需求。

二是加强巡诊巡护。建立医疗巡护、移动查体制度,对镇街养老院集中养老的五保老人和居家养老的普通老人,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巡诊巡护及卫生清洁等服务;对失能半失能人群,设置专门病床进行诊护;推行智慧医养,打造96711一站式居家医养服务平台,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精准、高效、低成本、智能化的医养服务。

三是推进医养服务专业化。鼓励发展微型养老院,引进嵌入式小型照护中心,为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就近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探索实行“公立医院+公立养老机构”“公立医院+民营养老机构”“民营医院+民营养老机构”三种机构养老模式,其中,新建一所以养老为特色的新型公立医院,设置300张养老床位、300张医疗床位,打造高端化、智能化医养结合样板;加强公立医院与民办养老院协作,通过设立分院的形式,实行公立医院与民营养老院联合养老;建设启用了天海一元国际养老公寓,配套二级综合医院,面向社会提供高端生态养老、康复医疗服务。

聚焦“康”有良策,布局大健康产业,让群众享有更多更好的健康保障。

大健康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一是统筹规划大健康产业载体。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组团式发展模式,面向全域规划建设了鳌山湾未来城、海洋温泉小镇、青岛国际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生命科技产业园、灵山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等大健康产业发展板块,构建起“一城一镇一区一园一基地”的大健康产业布局,每一板块都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特色引领优势。比如,海洋温泉小镇突出海水溴盐温泉主题,确立了国家级康养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了“中国最美温泉小镇、泰康医养健康小镇、中国蓝谷山地自行车运动健康公园、青岛工人温泉疗养院改造、海尔芭东康养休闲和法国薇姿养老”等六大重点项目,致力打造中国的“巴登巴登”、世界的“青岛汤镇”。

二是全产业链引进大健康项目。以高端项目引进为支撑,瞄准关键领域和方向,大力发展以“科技”为核心的生命科学研究、医疗科技研发、智慧医疗等产业,以“医疗”为核心的医药研发、中药材种植、卫生医疗等产业,以“康养”为核心的温泉疗养、休闲养生、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产业,以“服务”为核心的康复疗养、健康管理、健康培训、健康保险、养老等产业。目前,已累计引进修正药业海洋健康科技谷、美即生物制药研究院、日日顺健康产业园等大健康产业项目19个,并有27个重点项目在谈。

聚焦“体”有良效,搭建体医融合平台,让群众更科学更自然的强身健体。

2019年1月,中国(青岛)体医融合研究院正式落户,即墨区成为全国首个体医融合试点城市。该项目由即墨区与中国医体整合联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成立,规划建设“体医融合门诊指导中心、国家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中心、体医融合发展论坛、体医融合产业园”四大板块,配套体医融合产业引导基金,开展非医疗健康干预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打造国家级体医融合产业基地。

同时,将北京慢性病运动指导专家的成熟经验,应用于全区医疗服务机构,深化运动检查监测服务,加强慢性病亚健康人群针对性运动与医学指导,充分发挥医体整合成果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围绕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区新建笼式足球场60多个,免费开放学校操场53所,新建专业化健身场馆10余个,村庄健身小广场实现全覆盖,最大限度为群众健身创造条件;组织举办了首届医体融合“运动处方”大赛,承办了帆船帆板、射击、马拉松、马术、滑翔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在全区形成了全民运动健身热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