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曹操称魏王之后,有匈奴使者来见。曹操很为自己的容貌发愁,于是让崔琰做他的替身,他自己持刀扮作卫士站立在崔琰身后。

后来曹操派人去问那个使者:“你对魏王的感觉怎么样啊?”使者说:“魏王一表人才,但他身后的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这只是个故事而已。《三国演义》第一回写曹操出场:“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这段描写,让人们觉得曹操是一个高大威武之人。

而实际上,曹操的威武不过是人们对心目中英雄的“自画像”而已。

我国古代的尺和现在的尺标准不一样。现在一尺是33.3厘米,身高七尺,自然是高大威猛。但据史学家考证,商代一尺是15.8厘米,从战国到秦汉,一尺是23.1厘米,从三国到西晋,长度是24.2厘米。曹操“身长七尺”,约是169.4厘米,放到现在,也就算是中等身材,并不高大。《魏氏春秋》曾记载,曹操是“姿貌短小,神明英发”,可见曹操身材不高,应是实情,否则,公认权威的《三国志》里不会没有关于曹操身高的“记载”,因为,扬其长,避其短是历来书者一贯做法,曹操是一代枭雄,史书中记载的当然都是他的长处和优点。

姣好的外貌终究胜不过扎实学识和高尚人品,毕业季整容者当慎重

之所以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现在到了毕业季,不少同学,特别是女生同学,不是把功夫下在学业上,而是下在美容上——不惜花重金去整容。

据7月4日中新闻报道,上海18岁女生沈卉(化名)6月8日一走出高考考场,就奔向了整容店。 她说“颜值社会,我不能因为长相输在起跑线。”在她看来,长相出众,意味着能在大学交到更多朋友、谈一场像样的恋爱、甚至未来更多的求职机会……姣好的外貌胜过名牌大学的文凭,因此,她认为一切“蜕变”都要从提高颜值开始……

2018年,一份医美行业的调查报告估算,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超2200亿。从消费者年龄来看,2018年选择医美整形的人数中,19岁以下占比达18.81%,20~2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到40.41%。每年高考完的7~8月,很多准大学生或快毕业的大学生会利用假期来做整形……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但一个人的相貌却是上天和父母所赐,是天生与俱的,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识,是区别于这个世界他人的“胎记”,是自己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整容,就意味着失去自我,让自己“泯然于众”。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人上的相貌对其生活、求职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一个人能否得到他人认可,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相貌却不是最核心的关键因素,就像曹操,虽然“姿貌短小”,却并未阻当其成为一代枭雄!

相反,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多少相貌堂堂者却平平庸庸,甚至更有利用自己相貌姣好者干起见不得人的骗人勾当!

姣好的外貌终究胜不过扎实学识和高尚人品,毕业季整容者当慎重

佛经有云:“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一个人有着姣好的外貌固然更好,但内心的学识、修养才是根本,否则,面如貂蝉,却胸无笔墨,张口投足间粗俗无比,照样无法“交到更多朋友、谈一场像样的恋爱”,获得求职的成功,更不可能获得未来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

好相貌不如好学识,好学识不如好修养。我们的青年朋友,不要把人生的未来定义在“脸上”,当端正认识,调整心态,扎实学识,修养品性,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善心去对待身边人和事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人品去点亮世界,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并不在乎你的相貌,而是在乎你!

姣好的外貌终究胜不过扎实学识和高尚人品,毕业季整容者当慎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