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等纷纷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重要栏目,推出重磅报道,充分挖掘达沃斯上的“辽宁元素”,讲述精彩纷呈的“辽宁故事”,传播热情自信的“辽宁声音”,展示蓬勃向上的“辽宁形象”。7月4日,《经济日报》一版头题推出长篇通讯《辽宁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对外联通更广发展活力更足》,从政策、平台等方面系统梳理辽宁近年来开放成果,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读起来引人深思、令人振奋。

辽宁,一个正在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的老工业基地。达沃斯年会,使“东道主”再次成为央媒关注的焦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对外开放举措、营商环境优化……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等纷纷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重要栏目,推出重磅报道,充分挖掘达沃斯上的“辽宁元素”,讲述精彩纷呈的“辽宁故事”,传播热情自信的“辽宁声音”,展示蓬勃向上的“辽宁形象”。

近一年来,中央媒体对辽宁的宣传一直持续升温。从2018民企500强峰会,到去年末和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成绩单”,再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辽宁专场新闻发布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程中老工业基地接连不断的“新闻点”成为记者们的“兴奋点”,“辽宁热”持续升温。本届达沃斯年会,媒体记者再次走进这片土地,深度观察、深入采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辽宁。面向东北亚、南临黄渤海,拥有独特区位优势的辽宁如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这是中央媒体的“共同关注”。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开放的辽宁欢迎你》,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函”,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辽投资兴业,充分展示了辽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7月4日,《经济日报》一版头题推出长篇通讯《辽宁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对外联通更广发展活力更足》,从政策、平台等方面系统梳理辽宁近年来开放成果,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读起来引人深思、令人振奋。对此话题,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也都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报道。

本届夏季达沃斯年会,辽宁变“场地提供者”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展示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形象。7月1日,《中国日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振兴发展——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题,详细阐述了辽宁释放全省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一带五基地”的探索与实践。7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辽宁样本——深化改革“试验田”制度创新“苗圃地”》一稿中称,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进行“首创性”探索,开展“压力性”测试,创造出一大批制度创新经验。几天来,辽宁转型升级上台阶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也频频见诸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

近年来,辽宁坚持“建设”与“监督”并举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引力不断增强。本届年会期间,一大批企业用实际行动为辽宁“投票”,共签约项目金额236亿元。对此,6月30日,新华社刊发《大连“七度”携手达沃斯高质量发展“起范儿”》,介绍大连借助达沃斯平台,主动开放找机遇,优化营商谋未来的举措。7月2日,《光明日报》在《辽宁:开放热土,向世界打开合作大门》中,对近年来辽宁出台一系列惠企利民、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案和举措,给予肯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