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臧新义

一、章草与“隶变”

研究章草,一定要与“隶变”放在一起思考,才更能廓清其历史源流、变迁、风格成因等。

秦代丞相李斯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官文,后世称之为秦篆。卫恒《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也。”说明了隶书是篆书的快写,由篆书变为隶书,前人称之为“隶变”,“隶变”是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过渡时期,早期的篆和隶应当有着很长的文字或曰书体的共存时期。

唐朝张怀瓘说,章草“既隶书之捷”。

章草是 “隶变”之际,由 (篆)隶迅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过渡性书体。

“隶变”可看做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在稍加华饰,增加波折,挑法,也称为“八分体”。八分之八,并非八九之八,是因为八字有相背之意。所以,八分即隶书装饰美化之物,八分与隶书,实乃同一体。清人顾蔼吉《隶分八考》中说:“隶与八分,有波势无波势微异,非两体也。汉世则统名曰隶”。后又八分之挑法,演变为楷书,因趋急速而变为章草。

臧新义:章草漫谈

西汉《五凤二年刻石》。隶书已趋成熟,透出些微篆意

楷书也是有八分衍变而来,其体势、笔画在形成初期与八分隶书相去不远,并未形成完整的书体,因而在汉代并为形成如隶书那样兴盛的局面。

草书的形成又略早于楷书。庾肩吾《书品》说:“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因以赴急”。胡小石先生在其《书艺略论》中也认为章草与八分几乎同时产生,略早于楷书。后省去波挑,渐渐变化,去隶书笔法,上下多连接,成为今草。

张怀瓘《书断》云:“章草之书,字字别。张芝变为今草,上下牵连,或上字之末,而为下字之上。呼史游草为章草,因伯英草而谓今草也。”

从“隶变”时期的书体流变,可以看出,书体的象形意味越来越弱,抽象性越来越增强;实用性越来越弱,艺术审美性越来越强。而书法的抒情功能,则早在东汉,就有人论述,杨雄说:“书、心画也”,大书法家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行草书正是这种自由抒情的书体,更能够“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史载东汉的草书家有韦诞、卫恒、杜度、崔瑗、崔实等,当然最杰出的是被韦诞称为“草圣”的张芝。这为数众多的草书家,已远远超越了为“赴急之用”的草创时期,他们创造了丰富的笔法,完成了书法重功利的实用性阶段到纯粹表达书者个体胸臆的阶段。至东晋王羲之时,创变新体,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章草书体的“过渡性”,决定了其命运之落寞难以避免,逐渐“沉默(陆祖鹤语)”。


臧新义:章草漫谈

西汉《神乌傅》(1993年出土),可确证章草产生最迟应在西汉末期


二、章草之学习与创新

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使之省易简便,故其用笔仍然多沿袭隶书,其特点多体现在横画之末,依然上挑,纯留隶法,它虽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飞丝萦带,圆转如圜,索连的笔法,形成了章草独特的“笔有方圆、法兼使转、横画有波折、且简率连笔”的笔法和“字字有区别、字字不相连,字体有则、省便有源,草体而楷写”的总体特征。

晚晴沈曾植以碑法入章草,曾言:“学章草,必须从汉隶出。赵子昂所书,虽着意发波,乃唐宋人笔法,非其至也”。

沈曾植弟子王蘧常先生,信而好古,逾越唐宋元明,从北碑上朔秦汉上古金文,力求章草的古意与笔法之真源。无疑是现代章草的开拓者。王蘧常先生章草,融北碑、汉隶、汉简、金文,甚至于鸟虫篆,因此其章草表现盘根错节,缠绕纠屈,失之于自然,有造作之嫌。笔法僵滞,殊乏意趣。造成了王氏章草,高古之甚,几乎没有时代感,也就缺少一种时代的共鸣,所谓“曲高和寡”是也。

刘艺先生,在尊崇古人方面,亦是不遑多让,求古,拟古是先生毕生之追求。其章草,工处在拙,妙处亦在拙,胜人处则在简古。换言之,刘艺先生章草化繁为简,变诘屈为简直,又以苍茫老辣笔力出之,“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充满了力势之美。所书皆浑穆高古,“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而又清新刚健,“似建安风骨,秋水为神”。世人称之为“刘章体”,可谓一代章草宗师。


臧新义:章草漫谈

刘艺先生章草团扇《异史公句》

章草之学习与创新,在书学资料异常丰富的今天,可选择的实在太多了。

章简融合。章草融合一定的简牍帛书。陆机的《平复帖》和一些西晋残纸墨书属于此类;

章隶融合。前人代表作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由前文可知,此乃最经典之章草面目;

章今融合。以章草为主,参以今草。如祝允明的《长门赋》孙过庭《佛遗教经》等属此类;

章篆融合。章草作品融入篆书之笔意,作品显得高古厚朴。王蘧常的章草作品多属此类。

章草作为一个过渡性书体,绝不意味着其艺术价值低,而恰恰由于章草这种书体的不完全成熟性,赋予它内涵之研究与外延之创作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早期中国文字除记事铭刻的使用性以外,就具有书法美的性质。比如甲骨、钟鼎文字阶梯字形尚不够稳定,但却已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存在着书法美的客观意义。这说明中国文字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具有艺术美之风韵,成为表现美感的载体。

——这也正是千年书法能成为人们心中文化情结的密码。


臧新义:章草漫谈

臧新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