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军队编制就必须要做一些特殊的改变,随着囚笼政策的出台,在华北的大地上面,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炮楼,军队人数不多,这样的情况之下,派军官太浪费了,不派军官,没人指挥,因此日军开始选择了一套制度,就让其中一个最富做战经验的士兵,或者服役时间最长的一个士兵站出来当指挥员,这个特殊的士兵便是军曹。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军队知道这种特殊的情况,设置出了军曹这一个特殊的军衔,正常一点儿的军官,或者是正统的军官,比如说最低一级的小队长,不可能说大批量的委派到华北战场上来,为什么。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日军的编制问题,结果正好有人提到我的军曹这个说法,那也行,军曹这个东西,我也不是没做过文章,今天特意把这篇文章重新提出了,再一次写一下,什么是军曹?

军曹是针对当时日本一种特有的情况而设计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军衔,这点我承认,可是军曹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特殊的作战制度和编制,如果不懂,可以接下来往下细看。

当时在华北大后方,日本人由于进入到了战争末期,用兵压力极大,大量有经验的,富有战斗力的作战部队,抽调出了华北战区,军队在这个地方的势力开始真空,为了能够弥补这个地区的真空范围,所以抽调了一些特殊的军队,进入其中进行驻扎,这块区域存在的军队都是什么样的人呢?第一,由各个战场被打残建制的,其它的作战部队组成的,第二,是国内直接拉派过来的,一些不懂得战争的新兵蛋子。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显然,原本的那一套军衔制度已经不能存在了,为什么?军队作战的范围太广,军队人数又太少,军队作战的单位太小,很难用原先的一套作战制度来规划作战任务和作战军衔。

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军队知道这种特殊的情况,设置出了军曹这一个特殊的军衔,正常一点儿的军官,或者是正统的军官,比如说最低一级的小队长,不可能说大批量的委派到华北战场上来,为什么?前线需要的军官数量特别的多,军官就是一个消耗品,前线打正规的战役军官都不够用,这个时候怎么派人到华北战场上来?

在歼灭106师团的时候,日本人就曾经因为前方的军官数量不足,而空投了200名军官,大家想想,日本前线军官的吃紧情况。

因此,军队编制就必须要做一些特殊的改变,随着囚笼政策的出台,在华北的大地上面,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炮楼,军队人数不多,这样的情况之下,派军官太浪费了,不派军官,没人指挥,因此日军开始选择了一套制度,就让其中一个最富做战经验的士兵,或者服役时间最长的一个士兵站出来当指挥员,这个特殊的士兵便是军曹。

这种事情历史上面曾经有很多次,比如说,当时秦末汉初,农民起义军逼近咸阳,这个时候秦国将领章邯,就把当时在骊山大墓和咸阳宫驻扎的,那一批千挑万选,从秦国军队里面挑选出来的优秀军官,把他们编入到了奴隶大军里面,一个人统帅几个奴隶,然后正面形成一股强悍的战斗力,然后将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军给击败。

从道理上来讲,这种制度是可行的,但是从侧面来讲,当时日本军队对于在华北地区,在敌后战场负责游击战的这些八路军士兵,也是一种无可奈何,所以才修的炮楼,修了炮楼以后,才被迫催生出了这种独特的军衔。

对于一个普通的,经过战场历练的一个日本士兵来讲,指挥几个,十几个人防守一个炮楼,这是绰绰有余的事情(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日本的军曹在当时受到了日本在华北战场上面的欢迎。

言归正传,有人说这个军曹就是一个军衔,不是部队编制,那大家仔细想一想,军曹这个军衔手里到底管多少人呢?军曹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特殊的作战编制的出台,而这种特殊的作战编制,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命名?军曹又不能够出现在正规编制之中,所以以军曹的名字来命名这种特殊的作战编制,你觉得呢?如果脱离了军曹这个名字,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一种作战方式和编制。

当然也有人说了,日本人这么布置兵力,迟早被我们一个接着一个给吃掉,但是由于当时八路军士兵缺乏重火力,这种炮楼对于八路军士兵来讲,简直就是难以逾越的沟壑,很多八路军的士兵就是倒在了进攻炮楼的路上。

世事无常啊,没有想到的是,当初记载于历史上面,并且不断地出现在电视剧之中的军曹这个军衔,甚至于我把它提出来,有人就说日本人早已经淘汰了这个军衔,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要去相信电视剧这样的鬼话,想来这些人有多么可笑,他们说这些抗日神剧不尊重历史,他们何尝尊重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