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营区要坚持以服务油田为己任,深化油地融合发展理念,以“群众满意、可持续、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为目标,高标准稳步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维修改造工作,不能简单化。5月29日,胜凯社区居委会成立,曾经的油田小区——胜凯小区被正式纳入东营区辛店街道社区管理,更名为胜凯社区,刘茜被推选为这里的居委会主任兼书记。


成为市民,22万户胜利油田居民融入身边城市


辛店街道胜凯社区居委会挂牌

物业、医疗、教育等陆续移交,胜利油田企业办社会职能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很多当地人看来,东营有两种人,“地方人”和“油田人”。在不少“油田人”眼中,他习惯把东营称为“地方”,那是一个在生活上离自己很“遥远”的地方;而在“地方人”眼中,油田又有自己独立的圈子。直到有一天,这种生活有了改变。


前不久,家住胜凯小区的76岁老人吴义本发现,在家门前服务多年的党员服务社搬走了,小区里来了一群陌生人。

在党员服务社曾经办公过的楼门前,还被换上一块新牌子:东营区辛店街道胜凯社区居委会。

几天后,他被邀请作为小区居民代表参与了居委会选举。此时吴义本才知道,几十年来他作为“企业人”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

就在他居住的这座城市,还有50多万名“油田人”和吴老爷子一样也正经历着这场转变。


成为市民,22万户胜利油田居民融入身边城市


2019年4月,东营区职工家属区集中揭牌仪式


1

最大的居民区


两个月前,在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社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刘茜接到工作调令。新岗位在距离她2公里内的胜凯小区,那里曾属于胜利油田胜北管理中心管辖。

5月29日,胜凯社区居委会成立,曾经的油田小区——胜凯小区被正式纳入东营区辛店街道社区管理,更名为胜凯社区,刘茜被推选为这里的居委会主任兼书记。

位于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驻地的胜凯社区,拥有2700多户居民,一跃成为辛店街道社区规模最大的居民区。

与原单位相隔不到2公里,可是对从来没有接触过油田的刘茜来说,仿佛走进一个陌生的世界。服务人群不同、层次需求不同,就连思想观念也存在着差异。

就在这边刘茜忙着熟悉环境的时候,那边,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刘玉,正在为新成立的居委会人员筹备培训事宜。

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原先管理着18家工作站和52个居委会,一个月前,他们从胜利油田又接管过来10万余户居民,新成立了42个居委会,刘玉的工作量几乎翻了一番。

成为市民,22万户胜利油田居民融入身边城市


油田社区居委会选举


怎么发挥好居委会职能?怎么让居民少跑腿儿就能在小区办理业务?怎么既不降低标准又能搞好社区服务?除了睡觉,刘玉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同样纠结的还有吴义本和他的邻居们:以后遇着事儿找谁呢?

2

50多万名居民从企业人变为城民


刘茜和吴义本的生活,原本像两条互不干扰的平行线,每个人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互不往来。

在东营有两种人,“地方人”和“油田人”。在吴义本眼中,他习惯把东营称为“地方”,那是一个在生活上离自己很“遥远”的地方;而在刘茜眼中,油田又有自己独立的圈子。

直到有一天,这种生活被打乱。

2017年国资委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把“三供一业”、医疗、教育、消防、社区管理、市政设施等职能移交给政府管理。

胜利油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量占到山东省、中石化近三成,被国务院确定为独立矿区分离移交试点单位。


成为市民,22万户胜利油田居民融入身边城市


油田社区居委会选举业务骨干培训


胜利油田公共事业部服务协调室负责人张宝军认为,从另一个层面讲,这也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回归,对企业来说,需要轻装上阵专注主业。胜利油田分离移交工作组成立后,他负责社区管理移交工作。

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胜利油田,由于没有社会依托,为了保障油田生产建设和员工群众生活需求,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遍布油区的社会服务体系。

50多年过去了,在东营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企业办社会职能不断发展壮大,跨越了东营、滨州、德州、淄博等5个地市14个县区、199个小区、22万户油田居民。

针对这种一个城市“两张皮”的现象,在2017年山东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会上,山东省一位领导也曾表示,这是政府的“缺位”,把企业也变成了“怪胎”。

随着市场经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问题终究要得到解决。

成为市民,22万户胜利油田居民融入身边城市


居委会选举现场


截至6月18日,东营市范围内81家居委会全部选举完成。按照国家批复93个居委会的指标,胜利油田办社会职能中的社区管理移交工作进入尾声。

胜凯小区从油田小区变为城市社区,包括吴义本在内的22万户、50多万名居民,也从企业人变为城民。

3

融合后的新城


与东营区文汇街道蓝天社区一墙之隔的马路市场,糟乱差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就在前不久,这块“顽疾”被铲除。

蓝天社区原属于油田管辖下小区,分离移交前,小区物业只管墙以内,而围墙外面的事却只能干瞪眼。原因就是油地双方各管各的,油田物业没有执法权。久而久之,一些地方就变成卫生死角。

蓝天居委会成立后,李健从营园社区来到这里担任负责人。他把情况反映到东营区执法局,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

居委会一成立就办了件漂亮事,让蓝天社区的居民也跟着过了把瘾。

在东营区的另外几家地方社区和油田社区,便民服务、文体活动以及对病残弱势群体的慰问等帮扶共建活动,也开展的红红火火。文汇街道油建社区居委会还派工作人员前往营园社区居委会,跟班学习工作经验。


成为市民,22万户胜利油田居民融入身边城市


居委会成立后,油地双方的老人在一起包粽子过端午


互相帮扶、相互渗透加快了油地融合的脚步,不仅在管理相互促进,资源上还实现共享,为居民搭建了很多服务平台。

其实早在五年前,李健就发现了融合带来的好处,他在营园社区的时候曾与油建社区建立过合作。

在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金华看来,从企业小区转变为城市社区,这是大势所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和企业找准定位、履行好本职工作的最终目的。这看似简单的分离移交背后,无论对东营还是油田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它能更好的帮助双方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这是一种思想的转变,更能看出一个城市的进步。

他认为,社区管理职能的移交,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企业人”享受到作为市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与服务。



· 新 · 闻 · 延 · 伸 ·


成为市民,22万户胜利油田居民融入身边城市


6月26日下午,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到东营区调研,在南苑小区,李宽端听取了东营区关于胜利油田“三供一业”移交和维修改造情况汇报。

他指出,胜利油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维修改造事关油田职工的福祉,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东营区要坚持以服务油田为己任,深化油地融合发展理念,以“群众满意、可持续、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为目标,高标准稳步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维修改造工作,不能简单化。

要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施策,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共同研究制定标准,科学搞好现有油田社区分类,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积极打造改造样板,提升小区整体功能和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要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优化服务为主线,规范工作流程,处理好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之间的关系,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未来

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