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形自走炮

说起高锟这个名字,恐怕以前就知道的网友并不多,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和他息息相关,因为他是“光纤通讯之父”。

高锟,1933年出生在中国上海,1948年随父母移民美国,拥有英美双重国籍并持有香港绿卡;1996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8年9月23日,高锟在香港逝世,享年84年。

早在1966年,高锟就在光纤物理学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然而可惜的是,一直到2009年他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当时高锟先生已经不幸罹患脑退化症数年,当时诺贝尔奖颁奖主持人打破传统,亲自下台将奖杯送到高锟先生面前。

高锟先生和中国的光纤通讯事业也有不解之缘,事实上早在197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前往意大利参加世界光通讯会议时就与高锟先生结识。

上世纪80年代,高锟来武汉参观武汉邮电科学院,当时他看到中国自主研发的光纤,热情地称之为一个“surprise”,认为“中国光纤通信有了个好的开端”。

直到2003年他来汉访问参加光博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知道武汉光谷,它很有潜力。”当时武汉已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也就是“武汉·中国光谷”。

事实上,在高锟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职期间,就强调和内地之间的科技合作,在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高锟先生是在国外取得了他的学术成就,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被承认;目前中国科学技术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正在越来越小,随着中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未来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本土科学家,能够取得不亚于诺贝尔奖的科技成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