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被中国守军严辞拒绝后,日军随即向中国军队开火,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该条约的签订除了令清政府割地赔款外,更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使其对中国的侵略愈加肆无忌惮。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进行搜查。在被中国守军严辞拒绝后,日军随即向中国军队开火,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从表面看,“七七事变”似乎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如果顺着历史的脉络追根溯源我们就不难发现,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是蓄谋已久的,该国的野心家们从清朝开始就一步一步地试探中国的底线,为全面侵华埋下了一颗颗邪恶的种子。

日本发动明治维新的部分重要人物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明确将学习追赶的对象从中国转向欧美。随着日本人心目中世界文明中心观的西移,对于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敬畏与仰慕,逐渐变成了蔑视。1871年,中日双方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日本拥有了与中国对等的地位,摆脱了历史上“属国”、“朝贡国”的阴影。

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北京专条》的主要内容

1874年5月,日本借着中国北疆告急的态势出兵台湾。虽然这次军事行动最终以日本军队撤出台湾告终,但清政府却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北京专条》,赔偿给日本方面50万两白银。次年9月,日本又挑起“云扬号事件”(又称“江华岛事件”),逼迫朝鲜签订了《日朝修好条规》。清政府当时虽然是朝鲜的宗主国,但却未能阻止条约的签订,这无疑又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到1879年,日本又将琉球正式吞并。一次又一次的试探,让日本看清了清政府软弱妥协的外交风格,到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对于中国的看法彻底改变,入侵乃至彻底占领中国的思想一发不可收拾。

甲午战争中鏖战的中日海军军舰

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面对北洋舰队发动突然袭击,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让日本海军彻底击败了北洋水师,同时控制了朝鲜政府,嗾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不仅如此,日本军队还入侵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该条约的签订除了令清政府割地赔款外,更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使其对中国的侵略愈加肆无忌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军正在屠杀义和团人士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

1900年5月,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个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华联军的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同年7月,日军攻陷天津,在津抢劫白银达200多万两。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们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些“列强”当中就包括日本。

日俄战争期间所使用的重炮

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实施的“旅顺大屠杀”

在1904-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与沙皇俄国在中国国土上大肆厮杀,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日本军队还借机占领旅顺、奉天等地,并于1906年成立了掠夺中国东北资源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7年,日本又与法、俄签订秘密协定,把南满和福建定为日本势力范围。从中不难看出,日本对于中国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一战时期占领青岛的日军

日方与中方签订《二十一条》的场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把山东黄河以南地区划为日本对德“作战区”,趁机占领了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等到1918年一战结束,日本以胜利国的姿态,夺得了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而中国同样是战胜国,却因为国力弱小而沦为列强的牺牲品。更令国人愤怒的是,日本为了彻底灭亡中国,趁着西方列强在欧洲酣战,于1915年迫使袁世凯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济南惨案中被日军屠杀而亡的百姓尸体

“九一八事变”中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的日军

从一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日本为了侵略和控制中国,多次制造震惊中外的惨案与事件。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在山东济南制造了“济南惨案”。同年6月,日本关东军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为日后的“九一八事变”埋下伏笔。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至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头构筑防御工事奋起抗战

从1871年的《中日修好条规》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用了60年的时间,一步步试探、蚕食中国,为全面入侵中国打下基础。今天是“七七事变”82周年纪念日,我们在缅怀过去艰苦岁月的同时,更要提防当下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绝对不能让历史的惨剧再次上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