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吉林

小砬子沟

工作室

第八工作室挂牌在即

赵春江

通化县东来乡小砬子沟工作室,是我的第八个工作室,有人以二十世纪在中国上映的阿尔巴尼亚影片《第八个是铜像》嬉之,这是笑谈,铜像虽好,我还不想当,我也不具备铜像的份量,但是,我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和地理坐标。

寻找一个小砬子沟这样的地方,在通化县的地面上,至少已经进行了一年半之久,曾经不止一次地我想放弃这种寻找,因为我不是投资商和众筹者,我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自”愿者。感谢通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诚意,感谢通化县一帮热心的摄影爱好者,印象比较深的是至今只见过两面吧、吃过一次饭的县文联侯晓华同志,她回忆童年的小桥流水,清溪鱼乐,洗衣捶被,古榆秋风,老妈妈踏着石阶回家......好像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活了。

小砬子沟这样的地方,在我们通化县过去比比皆是,如今都成了稀缺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说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和小砬子沟一起、看着它成为吉林省第一的原始、生态、精致、精品小山村。这首先要靠政府的力度和决心,其次是村民的共识和同心,我就是呼吁、宣传、定位和传播。

让我没有想到和惊喜的是

小砬子沟不仅自然生态环境美好,历史人文更是悠远厚重。为此,一年中我已来过小砬子沟十余次,有两次登上石人山进行田野调查,第一次是邻居老王我们两个人上山,他拿着镰刀在前边开路,可谓披荆斩棘,进行了初次踏查,第二次是和县人大副主任于德斌、东来乡党委书记陈幸伟、企业家崔宇、设计师李莽雪和村民老徐等一行人,冒雨上山踏查,固定线路标识,一个个都被大雨浇成了真正的落汤鸡,但是我们心里是温暖充实的,因为我们完成了小砬子沟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

构建环长白山摄影文化旅游带

——赵春江工作室分布

小砬子沟 赵春江第八工作室风光景点示意图

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份示意图,就是我们前后两次踏查的结果,也是第八工作室献给通化县人民的一份文化礼物。如果你皮笑肉不笑地问我:这有啥,不就是一张纸嘛,一个鸡蛋都换不来。我会客气的回应你: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在一起行走)。

考察石人山,被大雨淋成落汤鸡。绘画/龙飞

赵春江

中共党员,吉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历任吉林日报社记者、编辑,吉林日报社委,城市晚报总编辑,吉林经济报总编辑,吉林农民报总编辑,吉林日报社委、市州新闻中心主任、记者部主任。现任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北京大学山鹰社荣誉顾问、吉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吉林动画学院客座教授、西藏旅游宣传大使。吉林省文化援藏援疆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简介

赵春江五十余次进藏,是国内文化援藏的先行者,提出并著书《喜马拉雅五条沟》,被国内专家誉为"颠覆了人们对西藏的传统认识"一个新的地理名词和概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印上西藏旅游地图。"喜马拉雅五条沟"成为新的地理坐标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写入西藏十三五旅游经济发展规划,造福西藏人民。这一贡献,在国内文化摄影界尚鲜有人企及。赵春江"摄影发现一一羌姆石窟"进京摄影展暨研讨会及由此引发的专家后续成果,受到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等高度重视,被评为"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2015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首发赵春江西藏山南隆子县玉麦乡专题,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乡亲回信。

- THE END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