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18 日,2019 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京启动。至6 月30日,国家层面将先后开展法律法规宣讲、科学知识普及、科技成果展示、技术技能培训等多项主题宣传活动。2019 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和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别于6 月18 日和23 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达成这样一个共识:食品生产、监管以及科普需由科技创新全面覆盖,这样食品安全才能有更好的保障。

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食品健康安全需有科技助力

科技创新与食品生产

油、盐、糖由谁来替代?“三减”里的“无解”问题待突破

“中国食品安全不断向好这一势头能否稳住,能否持续向上,最关键的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优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食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减,即减油、降糖、减盐。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比如减糖方面,糖的替代物目前并没有找到。

减盐一方面涉及中国人多少年来形成的口味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另一方面,盐可视为天然防腐剂,是一些化学防腐剂的天然替代物。如何在减盐与防腐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个问题也需要破解。

减油需要从工艺到装备的巨大创新,比如方便面,油炸和非油炸之间,从原料到工艺到装备,都需要很大的技术变革来支撑。“ 所以需要加快科技创新的速度来解决这些目前看似无解的问题,让食品安全和健康更上一个台阶。”孟素荷说。

科技创新与健康科普

在线答题激发公众学习兴趣,专家利用“错题榜”实现谣言监测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上的健康科普知识鱼龙混杂,很多伪科学依旧盛行,各种健康方面的谣言层出不穷。据统计,2017~2018 年因食品安全造谣、传谣被公安机关打击的至少有169 人,其中19 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 这些耸人听闻的谣言不仅影响消费信心,也对行业、产业带来了直接的危害,例如‘ 塑料紫菜’谣言导致农户损失1 亿元以上;‘桃子喷防腐剂’的造谣小视频导致桃子价格暴跌,销量仅为之前的20%。强化食品安全科普传播势在必行,然而科普投入大、产出低、见效慢、公众参与度低、覆盖面上不去的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让科学的声音回归主流,让学习健康知识成为乐趣? 钟凯介绍说,6 月10 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正式开赛,人们通过支付宝“ 答答星球”和“ 食安查竞赛”微信小程序参与,首日参与在线答题的人数就超过了300 万,5天超过了1000 万。90% 以上的参赛者向亲友分享了他们学到的知识。

“ 从答题结果看,咖啡和巧克力方面的总体答错率达到57%和61% ,说明消费者还不太了解它们,这就是食品谣言的温床。这些错题改头换面也许就变成了一条网络谣言。另外,在200 多道涉及食品谣言的题目中,有20 道题半数以上的人都答错,其中多数是广为人知的‘ 养生常识’,比如喝茶排油、猪蹄美容、牛奶助眠等。”钟凯说。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活动可做到一举多得。它形式新颖,激发人们参与学习和传播的兴趣;而实质上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相关专家可根据公众的“ 错题榜”实现舆情监测,判断出公众的饮食安全与健康的认知误区集中在哪里,从而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宣传,加以纠正。

科技创新与安全监管

数字化管理采购与加工扫除“互联网+餐饮”监管盲区

2019 年5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 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实施智慧监管,逐步实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网上排查汇聚和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提升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莉对此表示:“我国餐饮管理系统应着眼于有效改善餐饮行业在供应链采购、食品加工等过程的管理,以便于多层级政府开展监管、实时分析、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这些首先需要科技支撑。”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处处长侯宝亮介绍,北京目前针对群众关注的外卖订餐采取线上监测、线下检查和抽样监测等多种形式,严厉打击无证或使用假证入网的违法经营行为。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卢永福说,监管要从碎片化向数字化转变。目前浙江一些地方监管部门正在探讨“ 驾照式”扣分管理,以打击餐饮企业违法行为。

目前“互联网+餐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食客隐私、“ 黑作坊”难以监管等。对此,中国烹饪协会等机构已合作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旨在引导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合力探索食品安全新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