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王洪智

春节后,莱西的姜先生想找一份司机的工作,于是他在网上投了不少简历。近日,位于城阳的一个物流公司打电话通知他面试。按照对方的要求,姜先生来到城阳区海关路面试,面试结束后,对方表示合格,并要求姜先生交1280元的保险。“对方说,只要我干满一个月,这钱会退给我,干不满一个月钱不退。”姜先生说。

交钱后,对方让姜先生回家等通知,大约两三天后就可以上班。但是,姜先生回家等了一周,仍没收到通知。于是,姜先生联系对方,对方却将他介绍到另一个公司上班。而姜先生到另一个公司后,工作人员表示没货,让他继续等。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姜先生遇到的纠纷并非个案。2018年7月份,市民李先生通过58同城找了一份跟车员的工作,交了1596元保险,实际工作却是装卸工。市民王先生于2018年12月通过赶集网到一物流公司应聘,交了950元的意外保险和180元的服装费,当时应聘的是叉车工,可是去了后直接干搬运工,一个月后工资待遇也差很多,感觉自己被骗。市民任女士通过58同城应聘一公司文员,对方称工作“朝九晚五”且双休,各种保险和补贴一应俱全,试用期工资就有3000元,可是交了800元的团体险费用后,用人公司却没了影。

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的张宝清律师表示,求职者应到正规职业介绍机构,不要轻信个人发布的招聘信息。求职者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职位情况,核实工作内容和性质,核对薪资水平是否合理。求职者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密码、网银密码等信息。谨慎对待将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面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扣留他人证件原件,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的,要注明具体用途。劳动者应该坚决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很多,求职者在求职时须谨防个人信息泄露。否则,不但会受到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的骚扰,严重的还可能遭遇诈骗。为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烦恼,求职者在求职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对提交个人信息可能带来的风险做好自我评估,填写身份证号、个人电话等时,一定要想清楚对方或信息平台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重点写明自己的个人能力,个人隐私则尽量少说。在找到工作后,应及时删除或对简历进行有效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