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江小涛,1965年12月生,江苏靖江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硕士。师从邓广铭先生研修宋史。1989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隋唐宋元研究室工作,副研究员。

宋朝立“不杀士大夫”石碑有可疑之处 或为传说

问:您一直在从事宋史研究,就我的阅读感受来说,宋代的研究似乎范围很窄,没有进行全面开拓?比如研究宋初的人很多,但是北宋中后期,尤其是南宋的研究相对来说非常的少。

江小涛:当然了,如果做一种深入的学术回顾,你确实可以看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在学术的发展史上都很正常,你很难指望一个学科的方方面面都尽如人意,这个跟人才的结构,新材料的出现和时代的需求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对一些基本问题下的功夫不够。社会的浮躁对学术界的影响是很重的,你也不能说它是一种不正之风,但是它确实会牵扯很学术界人士的精力、兴趣。现在宋史里面,很多所谓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都没有很好的解决。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问:现在很多“宋粉”认为,宋朝之所以让很多人向往,是因为宋朝政府明确规定“不杀士大夫”,所以文人都愿意回到宋朝。有人说,赵匡胤曾专门在皇宫立过一个碑,明确写着皇帝不可以杀文人,新继位的皇帝都要去亲自看这块碑的内容。直到金朝人灭掉北宋,这个碑才被世人所知。

江小涛:从史实上来讲,立石碑这个事有可疑之处。前一阵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基本的结论是,这个事实缺乏更多的史料支撑。

宋朝除了不杀士大夫,宋朝也不杀降卒,即使是那些被征服的政权,宋朝也会予以优待。从整个宋代历史发展看,它文治比较昌盛,士大夫享有相对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在仁宗时代也曾出现了后人所谓的时代辉煌,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种局面。

所以在宋代的政治治理当中,它确实有一种具有继承性的精神,石碑虽然未必有,但石碑所说的精神和理念在宋代是一直延续的。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问:宋朝对知识分子极度优待,但同时也造成了党争的问题。您如何看这两方面的关系?

江小涛:在任何时代,政治上的宽容总得说来都是好事,是需要提倡的。我们用一句俗语来说:存在既合理,宋代的祖宗家法为什么会在创法立治上面有这些安排?是因为它总结了从唐代以来出现的各种经验教训,为了求得自己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它才提出了这些规划,它是时代的需要。

党争确实是宋朝政治生态中最令人诟病的一个事情,但我们也不要一提到党争就骂得不行。党争本身有一个恶化的过程,它在开始的时候,文人们还是为了天下道义才争论的。

只不过到后来,一些人才会为了利益而互相争斗。我们也要注意到,人们之所以会关注宋代的党争,是因为宋代没有爆发过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没有宗室外戚、宦官对于政治的严重干扰。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不必为宋朝对外作战失败而痛心疾首

问:大家一提到宋代,首先想到的就是军事水平,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屡屡失败。有学者认为,这是实行募兵制导致的,因为募兵制让士兵们不在为土地、为自己而战,政府定期给他们发军饷,所以士兵不在拼命作战,只求能够在战场上活下去。但教科书又把募兵制看成是进步的变革。您怎么看待宋朝军事实力弱的问题?

江小涛:这与募兵制没有关系。 募兵制,它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来讲,是极有进步意义的,它使得军队职业化。我们不能整体否定募兵制,还是要从具体的制度里面找原因。

宋太祖实行募兵制,有政治的考虑,其本身的目的是杜绝有人造反,于是他就把社会上闲散人员和凶年吃不上饭的老百姓收编。有人如果想造反,他是找不到人来呼应的,军队里如果有人想折腾,也不会得到老百姓的呼吁。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我从来不主张简单地批判宋朝的军队,认为它实力弱。

其实我们看宋代历史,宋朝的失败多是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那个时期,与宋政权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很多,他们各自也都有发展,不断进步。他们与之前匈奴、突厥等纯粹行国政治体制的游牧政权相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那些游牧政权的基础比较脆弱,而契丹、党项和女真,他们在建立政权之前就与中原地区有密切的交往。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都比宋朝要早。

契丹是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那个时候,因为回鹘帝国的崩溃,草原出现了权力真空状态,这为契丹民族建立辽朝提供了空间。契丹在五代时期就已经频繁地介入中原事务了。

辽朝的统治者,比如耶律阿保机等人,他们对汉文化是非常了解和熟悉的,这些历史现实被我们忽略了。

辽朝在建立之后,它也采取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政治制度安排,比如那个时候就有“一国两制”。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少数民族的自己的发展变化。我刚才说了,大家都在进步,说到宋朝,它在军力构成上面,确实有一些不利的因素。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契丹人草原上畅谈

宋朝军队对外作战失败:因获取良马的渠道被阻隔

问:宋朝自己的军事力量有哪些问题,是不是因为禁军太多,宋代皇帝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防止不将叛乱上面?

江小涛:首先,是军队构成有问题。

在冷兵器时代,要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离不开马匹。骑兵是当时的机动力量,但在宋朝的军队中,骑兵是相当比较弱的,宋朝的军队结构还是步兵。

这跟周边态势有关,西夏建立以后,宋朝从西北方向获取良马的渠道被阻隔了。南边呢?唐代是南诏政权,宋朝时期是大理政权。这对宋朝来说都是域外之地,不在他的统治范围之内。 马源被阻隔,对宋朝的军队构成是有影响的。

第二,是我们的观念问题,好像只有发动征伐性的战争,才能让别人觉得军队力量很厉害。比如,很多人觉得,宋朝如果要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就不弱了,但问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多难。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燕云十六州是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地带,它不但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政权的自然分界线,也是军事上的分界线。我刚才已经提到,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于中原非常熟悉,而且也都曾在唐朝帝国体系之下是进行藩镇割据,对唐朝的体系高度认可过,是这个体系当中建设性的一员。

这个地区失去以后,它确实对中原政权产生了不利影响,因为地利没有了。而掌握这一地区的人,他拥有可攻可守的有利态势,往南就是一马平川。

后来,辽朝得到这个地区以后,不但经济实力大增,而且还实行汉制。所以宋朝要与辽朝打仗就不那么简单了。

当然,这里边也有宋朝主观的失误,太宗赵光义这个人比较现实。 他建立宋朝以后的基本的战略取向还是对北方取守势,先收拾南边的政权,等到实力强大之后,在考虑北方政权。

赵光义一开始设想过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来解决北方问题。但太宗两次决定性的战役都失败了,第一次就是所谓的高粱河之战,这个确实跟宋太宗本人决策失误有直接关系,它是在攻灭北汉后立刻就发动的,这时的宋军已经是久战疲敝之师,强弩之末。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第二次是雍熙北伐。这场战斗中也有一些失误,你很难追究某个人的失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打一场大规模的、多路协同配合的战役是非常困难的。

宋太宗最初的设想是东边曹彬和中间田重进两路,要稳步的推进。等潘美和杨业的西路军攻略云、应、寰、朔这四个州后,三军会合,再打幽州城。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但是东线曹彬一开始冒进,冒进以后后勤又跟不上,就退了回来,退回来后又着急,又往北推进,举措失当。曹彬作为方面军的将领,他的举措是有很多失误的。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雍熙北伐宋辽形势图

再看辽朝,面对宋军的来袭,它采取主动进攻。北方或者西北的政权对付宋朝,几乎用的都是同一个办法——收缩,把拳头捏紧了,尽可能的拉长宋军的后勤补给线,然后不断的集中自己的兵力,不断骚扰宋朝军队,并且依托于奸臣,迟缓瓦解宋朝的进攻。

我们对宋代的军事失败,要进行仔细的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中原王朝的文化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居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不能指望它一直都是最先进的。在历史上,北方地区的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是一个共同的舞台。

问:宋朝的士大夫俸禄比较高,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对宋朝憧憬的一个原因。

江小涛:但也仅限于高级干部的待遇。在俸禄制度的结构当中,中高级以上的官员生活是比较舒服的,但下层官员也很穷。

宋朝会尽量考虑官员利益 也会用竣法防止腐败发生

问:但与明清时期相比,就好太多了。明清时期,官员的工资特别低,所以腐败很严重,宋朝好像好一些。

江小涛:宋朝的腐败有它本身的特征。宋代开国的时候,贪赃事情比较多,但开国皇帝的惩治非常严厉。

宋朝一方面会在制度设计上,尽量考虑官员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如果你还是肆无忌惮的贪污,就会有严刑峻法,宋朝在这文官制度方面琢磨的非常多。

宋朝在制度设计当中,也强调相互之间的牵制。它制度的结构就是所谓的“上下相维,内外相治”,在制度设计上避免任何一股势力过分的膨胀,最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宋朝贯彻的精神就是分权。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问: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宋朝皇帝怕武将专权,会频繁调动军队。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江小涛:这个是有的。这个在制度设计上,确实有比较大的问题。而且,宋朝的武将地位比文官地位低很多。但这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宋太祖之前的五代十国,短命王朝很多,很多军阀都是摇身一变成为皇帝。所以,宋太祖为了防止自己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只好无奈地采取这种形式。

问:大家都知道宋朝是非常富庶的,网上甚至有人说,宋朝的GDP占了世界的80%。有人给出解释,说是因为宋朝只有江南一域,那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所以才会有那么高的成就。

江小涛:首先,我不知道80%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现代意义上的统计学还是二次大战以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现在根据有限的历史材料,就进行如此精密的估计,这实际上是很不现实的。

其次,我们不能说宋朝的繁荣是因为它只有江南地区。

宋朝建立以后,政府为经济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也就是说已经开始的这些趋势。而且,五代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也为其提供了条件。那个时候,北方比较乱,南边虽然也是小国割据,但这些政权彼此都奉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彼此都有建设性的规划。

专访宋史学者:宋朝GDP占世界80%?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相关文章